□合肥市蜀山區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 陳繼志
?
基層老年學校教師隊伍的現狀與對策
□合肥市蜀山區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陳繼志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基層老年學校已成為解決老年人就近求學的重要陣地。但由于多數基層老年學校起步晚、條件差,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教學質量不高,因而嚴重影響了基層老年學校的發展,難以滿足社區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試就基層老年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現狀和對策予以解析,與同行們切磋。
以蜀山區為例,目前基層老年學校共55所,兼職和聘用各類專業教師336人。總體看來,這些老年學校教師愛崗敬業,甘于奉獻,他們用自己的專業學識,無私地為老年人服務,在教學中認真刻苦,循循善誘,深受老年學員的喜愛和歡迎,為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但由于發展不平衡等多種因素,目前全區老年學校教師隊伍也存在著與老年教育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其表現為:
1.教師數量不足,人員流動大該區現有鎮、街道及社區(村居)102個,按規劃到2016年實現社區(村居)老年學校全覆蓋,全區尚需老年學校教師816人,尚缺各類教師480人。在現有的老年學校教師中,不少外聘教師由于年齡大、身體差或家務多等各種原因離職,每年都有幾十個教師崗位需要再補充。
2.教師學歷不高,個體差異大基層老年學校教師大多來自本社區。據統計,60%的教師雖有專業特長,但學歷較低,缺乏教學經驗。教師中有大、專院校教授,也有文化程度不高但有一技之長者,個體差異較大,因而在教學中隨意性較明顯。
3.教師待遇較差,積極性不高據調查,鎮、街道老年教師尚有微薄補助,而社區(村居)老年學校教師大多是志愿者,很少有報酬,他們完全是自愿為老年教育事業做奉獻,同時也在教學中實現自身的價值。這些同志精神可嘉,但長時間奉獻難以持久,有時遇到困難難免有怨言。
4.教師交流偏少,質量難保證基層老年學校比較分散,校際之間缺乏交流,校內又各行其是,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學標準,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基層老年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其客觀原因,一是目前涉及老年教育的法律、法規缺乏國家層面的權威性、連續性,可操作性差;二是各類師范院校尚未開設老年教育教師專業,老年教育教師供給的主渠道沒有形成,基層的科班教師選聘更為困難;三是由于多頭管理、歸口不一,有的領導重視程度不夠,政府投入不足,導致教師隊伍薄弱,難以滿足廣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針對上述基層老年學校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蜀山區老教委認真組織調研,分析原因,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高度,提高各級領導認識,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制定加強基層教師隊伍建設的要求和具體對策。
對策一:調研摸底,分類建賬2015年上半年區老教委就教師隊伍建設對全區鎮、街道和社區進行調研摸底,要求基層黨政領導重視抓好老年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做到專人分管,及時問責。調研中發放教師情況調查表、統計表,對全區老年學校教師分類登記造冊,建立全區老年教育系統教師人才庫,在全區范圍內老年學校教師可做到資源共享。同時建立區、鎮、街園、社區(村居)三級教師人才網,及時更新人才流動情況,引進和挖掘轄區內優秀人才充實老年教師隊伍。
對策二:組織培訓,交流互動基層老年學校教師來自社會的各個行業,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定期組織培訓十分必要。從2013年起,該區每年都對鎮、街和社區老年學校教師開展業務培訓。2015年暑期舉辦了全區鎮、街道及社區(村居)老年學校教師業務培訓班,邀請市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洪心義同志作了題為《老年教育教學管理中堅持的理念、原則和方法》的報告,安排區文化館館長就基層老年教育與文化體育的關系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指導,使全體教師受益匪淺。在培訓中舉辦了教師論壇,十幾位教師登臺介紹教學經驗和做法,教師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每年除安排集中培訓外,學校還分專業組織單科培訓。由區老年大學牽頭組織交流討論。區老教委還宣布全區鎮、街、園老年學校教師均可在區老年大學免費選擇一門專業課進修,時間為1~3年。這項措施出臺后,不少街道、社區(村居)老年學校教師踴躍報名參加學習。通過培訓和教學實踐,使教師加強了教學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具備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能力,提高了編寫教案、教材及教學研究的能力。
對策三:立足教研,重視評價積極開展教學研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重視課堂教學觀摩與評估是抓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區老教委每年舉辦兩期教學經驗交流會,區老年大學教師與鎮、街、園老年學校教師同臺開展教學活動,組織編寫、分析教材,共同交流教學經驗,互相取長補短;每學期區老年大學組織一次教師課堂觀摩活動和教師筆會,鼓勵教師參加省、市、區舉辦的書畫、攝影展和各種演出活動,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積極鼓勵和推薦老年學校教師參加區文聯及下屬各種專業協會,為基層老年學校教師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2015年下半年,以區老年大學為主成立各專業教研活動小組,面向鎮、街道、產業園老年學校教師,分片開展教研活動。
2009年開始,區老年大學創設了蜀山老年教育網站,教師、學員可利用網絡進行交流,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大大拓寬了課堂教學信息渠道,拉近了教師與學員的距離。
對策四:重點突破,典型引路全區基層老年學校發展不平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也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如,小廟鎮老年學校是首批省級示范校,但由于各村地處偏遠,老年教育發展極不平衡。為此,區老年大學組織成立了老年教育講師團,巡回到各村老年學校授課,鼓勵優秀教師到小廟鎮老年學校授課,幫他們解決車旅費和就餐問題,區老年大學還為小廟鎮敬老院老年學校捐贈了部分課桌椅、電腦等教學設備,幫助敬老院老年學校順利開學上課。區琥珀街道、三里庵街道、五里墩街道、南七街道、西園街道和筆架山街道領導十分重視老年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他們不僅加大投入,改善教師待遇,而且重視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重情感投入,抓隊伍建設。區老教委及時宣傳和推薦他們的做法,召開現場會,以典型示范引領其他鎮、街道、產業園認真做好教師隊伍建設。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他們的帶動下,全區老年學校教師隊伍逐步壯大,相對穩定,教育教學質量有所提升。
對策五:以人為本,表彰先進老年學校教師是撐起老年教育的脊梁,沒有他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忘我工作的態度,就不可能有老年教育的發展和創新,他們中大部分教師課時薪酬比較低,要想留住優秀人才,除了逐步提高他們的待遇外,更重要的是感情投資。多年來,區老教委切實為教師和教學工作搞好服務,凡是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都及時予以解決,每年教師節都要評選表彰優秀教師,召開座談會,傾聽他們的意見,慰問辛勤工作的教師,密切了與教師的深厚感情,激勵其以校為家,筆耕不輟。在制度上,建立了一套教師聘任、職責、教學、激勵、管理等制度,聘任那些熱愛老年教育事業、有奉獻精神、專業有造詣、事業有成就、教學上有經驗的大專院校教師、專業學術團體的會員、社會上的能工巧匠來老年大學從事教學工作。為提高老年學校教師待遇,區老教委出臺了《關于加強鎮、街道、園老年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各級政府、部門切實落實政策,努力提高老年學校教師待遇,在政治上愛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他們,讓老年學校教師安心工作,為全區老年教育事業發展多做貢獻。各鎮街園領導重視,加大投入,積極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如筆架山街道天鵝湖社區老年學校聘請全市一流教師,開設十幾門專業,學校發展到300多人,成為蜀山區社區老年教育的一面旗幟。
幾年來,在市、區老教委的關心、支持和指導下,區基層老年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目前,全區老年學校學員達到1萬余人,老年人入學率達16%,位居全市前列。2013年,全區已有4所老年大學(學校)被授予省級示范校;2014年,區老年大學(老年學堂)獲評“全國終身學習活動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