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有人相信星座

“XX座的人善于思考”;“XX座的人對自己喜歡的事物不離不棄,他們對美好事物的品味相當高”;“固執可以說是XX座人最大的特質,他們不達目的絕不放手”……以上是網上對幾種星座個性的解讀。你是不是也覺得它們中的某一句與自己的性格十分相似?星座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讓人對它“死心塌地”?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用一些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時,人們很容易接受這些描述,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這就是巴納姆效應。
其實,“巴納姆效應”不難理解。無論每個個體的性格差異有多大,可作為人類這一總體來看,必然會存在某些共性特點,所謂“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體現并豐富著共性”正是這個意思。由于單個人的性格中多少會有一些人類共性的部分,所以星座中有關性格的分析才會讓我們覺得十分準確,其實那只是一種整體上的性格描述罷了。
對于人們迷信星座的原因,在心理學上還有其他的發現:例如星座在描述性格特點時所運用的語言通常會避免那些“負能量”的詞語,如自私、嫉妒、憤怒、陰險等,即便出現了這類詞語,大多也只是一筆帶過。而大部分描述性格的詞語都比較溫和、積極、正面。人們之所以會相信就在于“人類的自尊心會在聽到好話時產生一種滿足感,繼而會默認這段有關自己的評論。”
時下年輕人對星座的盲目熱衷,使得他們在與別人交往時普遍把星座當作可信賴的依據。然而滑稽的是,很多篤信星座的人根本不知道“星座”是什么。
“星座”本屬于天文學研究的范疇,是指河外星系中相鄰幾個最亮恒星的組合,也就是“星星群”。古時人們為更方便地利用星星進行“導航”,才把較亮的幾顆恒星組合在一起,分成12個星座,星座名稱大多來自古代神話中的人物與動物。可以想見,這樣組合、形態都“隨機”的星座,怎么可能以固定的形式決定人們的性格?

黃道12星座(圖中所展現的是12個星座圍繞黃道軌跡所形成的方位圖。黃道是指以太陽為中心,地球環繞太陽所經過的軌跡。)
從文化層面來看,古代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種族文明之間皆存在著所謂的“敬天文化”。在人類社會還處于茹毛飲血的年代,很多現在看似習以為常的天氣變化都會引起惶恐與不安。進入農耕社會后,“靠天吃飯”的觀念更讓人們深信天的崇高與偉大。但隨著自主意識的萌芽,人們開始嘗試擺脫天的“控制”,占卜于是大行其道。現在所流行的“星座與性格”的關系,或許也可以理解為是人相信天可以左右人的一種延伸。
其實,“星座與性格”問題一直是中外天文學家爭論不休的熱點。如果我們僅把星座文化看作茶余飯后的消遣,也就無所謂爭論或評判它的科學性與否,但如果對星座的盲目相信有礙于日常生活中的選擇和判斷時,就應該多去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了。(據科普中國)
鏈接:
科學家也迷信
1.伽利略認為占星術改變了一切,他不僅相信占星術,還為富人占星,并將這門技術教給學生。
2.牛頓被后世稱為“最后的魔法師”,他在后半生迷戀煉金術——一種將各種不同金屬變成黃金的法術。牛頓追求的“魔法石”不僅能將非黃金金屬變成黃金,還擁有讓人為之著迷的治病能力。
3.第谷·布拉赫認為自己具有魔力,還用小型機動裝置讓人們相信他掌握了魔法。他公開駁斥那些不相信占星術的人,還認為煉金術是未來發現世間奧秘的手段。
4.帕拉塞爾斯生前做了很多事,包括發明毒理學和命名鋅元素。但他也熱衷于魔法,曾試圖利用“自然魔力”幫人治病。他認為,魔法是人們尚未理解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