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前職業教育教材的出版呈現個性化、碎片化的趨勢,這與全球出版業的現狀極其吻合。職教教材出版如何適應數字化時代品種多、印數少的個性化特點?顯然擺脫傳統印刷的模式,選擇按需印刷是必經之路。本文以江蘇鳳凰職教出版中心的職教教材印刷為例,試從印刷成本的角度分析職教教材按需印刷的可行性。
【關鍵詞】個性化;按需印刷;成本;分析
【作者單位】劉其紅,江西傳媒職業學院。
一、全球圖書出版趨勢及職教教材出版現狀
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沖擊下,出版業呈現明顯的數字化發展趨勢,傳統的紙質圖書出版受到越來越大的沖擊,大有被數字出版取而代之的傾向。有關研究統計數據顯示,受數字化浪潮等因素的影響,美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2013年圖書銷售額呈持續下降趨勢,較上一年度下降2%——10%不等。另據美國佩斯大學的資料:全球紙媒體新書品種不斷增長,銷售冊數急速下降,退貨率在30%左右,整體呈現碎片化的趨勢。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強有力的引導和扶持下,我國職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逐年增長。2015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225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1390萬人。由此可見,我國職業教育教材的出版具有龐大的市場。江蘇鳳凰傳媒集團于2010年專門成立了職教出版中心,致力于職教教材的出版業務。
由于職業教育涉及的專業門類廣、課程門數多,地域性強,專業學科分類細。因此,職教教材品種多但需求量不高。根據2011年江蘇鳳凰職教出版中心的職教圖書印制量統計:11%的圖書印量為500—1000冊,14%的圖書印量為1000—2500冊,66%的圖書印量為2500—5000冊(9%的圖書印量為500—5000冊以外的冊數范圍,暫不統計)。
從江蘇鳳凰職教出版中心的紙媒出版現狀和全球圖書出版數據對比可以看出:我國紙媒圖書出版與全球圖書出版特點相似,呈現品種多、印數少、個性化的出版趨勢。
二、按需印刷的內涵及其在圖書出版領域的優勢
1.按需印刷的內涵
按需印刷(Print on Demand,簡稱POD)是指按照用戶的需求,直接將其所需資料數據文件進行數字印刷、裝訂成紙本圖書的印刷方式。在傳統出版方式及傳統印刷技術環境下,圖書出版印刷一般是先確定印數,然后通過制版、印刷、裝訂等工藝成批印制。按需印刷則是先將書稿以數字形式存儲,當有客戶訂購紙質圖書時再利用數字印刷設備直接印刷數字化的圖書內容,省去了傳統批量印刷所必需的制版等工序。按需印刷的圖書是一本本印的,印數可以隨機確定,而且可以通過網絡將數字化的圖書內容數據傳輸到異地印刷。
2.按需印刷在圖書出版領域的優勢
相比傳統印刷繁雜的制版等工序,按需印刷在圖書出版領域具有以下優勢:(1)印刷時不出片、不制版,直接輸出數據,不受時間的限制,可滿足即時成書要求;(2)產品內容數據可變,能滿足讀者個性需求;(3)按需付印,沒有資金風險,可實現零庫存;(4)不受印量限制,可根據客戶需要,做到一本起印,甚至一張起印,向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按需印刷顛覆了傳統出版生產環節與發行環節難以準確對接的矛盾,讓印制與發行兩個環節高度結合,將銷售提到印刷之前,有了訂單才開始生產。這樣的出版流程有效地解決了庫存積壓問題,并讓退貨的物流成本降至最低,甚至可以實現零庫存,大大減少了每年由于修訂而需要報廢的圖書數量。
三、教材按需印刷印制成本平衡點分析
職教教材是選用品種少、印數大、庫存高的傳統印刷方式,還是品種多、印數少、庫存低的按需印刷方式,值得我們深思。顯然,印制成本的高低是我們選擇的主要依據之一。下文以正度16開本、15個印張、正文60克書寫紙、單色印刷、封面200克銅版紙、彩色印刷的職業專業課教材為例,測算傳統印刷與按需印刷各自的印制成本。
從表1、表2數據來看,當印數為734冊時傳統印刷成本7876元,與按需印刷印制成本7873元持平,可視為兩者的平衡點。當印數高于734冊時傳統印刷成本明顯低于按需印刷成本;當印數低于734冊時,按需印刷印制成本明顯低于傳統印刷印制成本。
目前,職教教材大多印數為1000冊左右,因各專業的生源有限,這1000冊教材一般需要經過2年左右的消化期。若采用按需印刷,每個品種先印500冊,比起傳統印刷一次印制1000冊,單品種可少投入資金3326元。這只是單純的印制成本,20%的退貨、10%的客戶欠款、8%的倉儲費等還沒計算在內。如果用計算圖書出版總成本的方法來核算,即計算倉庫租用費、退貨占用人工費、退貨圖書破損率、印刷用紙總成本所占用資金成本費等,這樣核算的傳統印刷總成本將會遠遠高于按需數字印刷總成本。
以江蘇鳳凰職教出版中心一年出版400個專業教材品種為例,原需投入347多萬元(400個品種,每個品種印制費8688元)的印制資金,現只需投入215萬元(400個品種,每個品種的按需印制費5362元),釋放的132萬元資金又可投入246種職教教材的印制。從成本分析來看,采取按需印刷方式,職教教材的出版可進入資金的良性循環。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對于紙質教材的出版,傳統印刷與按需印刷有各自的優勢。品種多、印數少、個性化這些需求因素長期困擾著職業教育教材的出版,按需印刷技術的出現,不啻為印刷業的一次革命。職教教材印刷是選用傳統印刷還是按需印刷?關鍵取決于傳統印刷與按需印刷的印制成本平衡點,印量高于成本平衡點的選擇傳統印刷比較經濟,反之,則應選擇按需印刷。
職教教材的出版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教材的初版階段,可采用按需印刷(數碼印刷)方式,開印300—500冊投放市場,這樣可避免傳統印刷因起印量的限制而造成的虧損風險。經過調研和試用后,大約30%、年銷量在3000冊以上的教材經修訂后成為精品,這時可進入第二階段。第二階段采用傳統印刷方式實現大批量、低成本的印刷出版。經過3年的使用,教材進入全面修訂改版期,即教材“長尾期”,但之前的教材還適用于一些學校,這時可進入第三階段。為使教材永不脫銷,第三階段可繼續采用數碼印刷方式以降低印制成本。
隨著教材印數的持續削減,加上按需印刷價格更為合理,傳統印刷與按需印刷之間的差距終將被填平,按需印刷將變得更受歡迎。至此,傳統出版數字化進程進入了新的時代。
[1]前瞻產業研究院. 全球圖書出版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 EB/OL]. http://iof.hexun.com/2015-09-18/179253336.html,2015-09-18.
[2]牛潔穎,盧運霞. 淺談數字印刷在圖書出版中的應用[J]. 今日印刷,2014(5).
[3]陳麗. 按需印刷——傳統出版業技術轉型的突破口和著力點[J]. 印刷雜志,2014(9).
[4]牛潔穎,盧運霞. 淺談數字印刷在圖書出版中的應用[J]. 今日印刷,2014(5).
[5]陳寧遠. 國內按需出版的發展現狀和趨勢[J]. 今日印刷,2015(4).
[6]陳海燕. 出版的革命時代[J]. 中國圖書商報,2012(1).
[7]季蘇園. 談談網絡時代的按需時代[J]. 圖書情報知識,2002(12).
[8]昃偉. 數字印刷與傳統印刷之博弈[J]. 包裝工程,2009(7).
【摘要】圖書館與出版企業開展數字資源共享是文化體制創新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圖書館與出版企業在數字資源共享過程中還存在重復建設、版權糾紛、利益沖突、資源浪費等問題,使雙方的數字資源共享難以真正落實。為此,我們必須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并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
【關鍵詞】圖書館;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郭立偉,高等教育出版社銷售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資源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條重要渠道。圖書館與出版企業在數字資源的加工、利用、共享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目前,圖書館與出版企業在數字資源共享過程中還存在重復建設、版權糾紛、利益沖突、資源浪費等問題,使雙方的數字資源共享難以真正落實。為此,我們必須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并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
一、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意義
數字資源共享具有資源總量豐富、傳遞方式多元、反饋靈活、服務及時等特點。圖書館與出版企業作為知識供應鏈中的重要成員,在數字資源的建設及服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圖書館與出版企業之間的數字資源共享則是社會文化體制創新的一項重要成果。增強雙方數字資源共享力度,一方面可以豐富數字資源平臺的文化資源總量,扭轉互聯網中文資源匱乏的現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可以豐富社會大眾的文化生活,提升民眾文化素養。此外,文化資源的數字化也能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
二、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環境因素分析
1.信息技術環境對數字資源共享的影響
信息技術將社會帶進了全新的數字出版時代,并推動了數字圖書館的發展。在信息化環境的影響下,圖書館從信息資源的采集、加工,到數據庫創建、服務手段等各方面均出現了巨大的變革。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型越徹底,所能影響的服務空間就越廣闊,進而為其實現數字資源共享創造更好的途徑和條件。對于出版企業而言,數字化所造成的影響也將是革命性的,如今的出版企業大多引進了數字化管理理念,創建了自己的數字書庫,能夠對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存儲、一鍵檢索,有力推動了數字資源共享的進程。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信息化在給圖書館和出版企業帶來變革與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很大的挑戰。首先,無論是圖書館的數字化建設還是出版企業的數字化改造,都需要高科技人才的支持,涉及一些相當復雜的數字化技術,這給數字資源共享的實踐設置了很大障礙。其次,數字資源所包含的信息是海量的,由于數字化進程中缺乏整體的規劃與協調,造成了嚴重的重復建設,這些數字資源在內容上分類模糊,在格式及標準上互不兼容,為數字資源的共享制造了很大困難。
2.國家政策法規對數字資源共享的影響
為加快圖書館數字資源共享的進程,國家頒布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十二五”規劃綱要》,該規劃中對數字資源共享問題進行了統籌規劃。而《文化共享工程2013—2015年資源建設規劃》則為數字資源建設指明了具體的工作任務、工作重心及詳細目標。與此同時,出版社的轉企改制和集團化發展也在穩步推進之中。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新聞出版行業在今后五年內的發展重點:盡快適應數字化、信息化、網絡化環境,實現行業轉型升級。此外,出版業的集團化發展也進展顯著,既促成了出版發行機構的規?;?,也有利于集團內資源的優化配置。這給出版資源數字化帶來了以下影響:首先,出版企業集團化有利于出版資源的集中、高效利用,也為出版發行資源的數字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技術支撐。其次,出版企業的改制和集團化發展決定其必須形成市場化運營模式,并建立以內容資源為依托的利潤渠道,而文化資源本身具有稀缺的特性,這導致出版機構并不怎么擁護數字資源的共享,甚至持抵制態度,這一矛盾并非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
3.圖書館與出版企業在數字資源共享中的利益平衡
數字技術的發展使文化資源的復制和傳播形式發生了巨大轉變,并使其傳播成本大為降低,傳播節奏大為加快。在這一過程中,傳統的版權制度受到了很大沖擊,侵權現象時有發生,對出版企業的利益造成了一定損害。而圖書館的公益性決定其更傾向于限制版權擁有方的權力,最大程度保障信息的公共獲取,因此,如何把握好圖書館與出版企業之間的利益平衡點,是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加強圖書館與出版企業數字資源共享的對策
1.實現圖書館與出版企業之間的利益平衡
解決圖書館和出版社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是實現數字資源版權轉讓及許可的重要前提,這要求兩者從長遠出發,舍棄一部分眼下利益,努力達成資源共享共識。首先,出版機構作為版權擁有方,不應過度追求版權的壟斷,在關注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應謹記文化傳播的重要使命,為民眾提供便捷的信息獲取渠道。當圖書館與出版企業之間出現不可調和的矛盾時,應該通過設計科學的制度予以解決,達成聯合協議,合理均衡雙方的利益分配。在數字資源的版權轉讓及許可方面,應同時尊重“合理使用”和“法定許可”兩種訴求,不能因版權人的利益保護而限制了資源的共享和傳播,也不能無限地放大“合理使用”而侵害了版權人的正當權益。就目前而言,較為普遍的做法是借助技術手段對數字資源實施版權保護,對免費資源和付費資源加以區分。同時,將這一技術保護手段控制在著作權法所允許的范圍之內,從而把握好圖書館和出版企業之間的利益共同點,緩解其矛盾和沖突。
2.解決數字資源共享中的版權問題
由于版權保護并非永久性,而是具有固定期限的,因此,開展版權保護工作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對于公有領域的信息資源,一般都可以加入到共享之中,這部分資源的數字化加工應當被列為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重點。這就要求版權部門對相關資源進行詳細區分,進而對其進行整體協調、加工及利用。
首先,圖書館和出版企業之間并非不可調和的對立關系。版權所有人及社會大眾之間并不存在特別清晰的界限,兩者之間存在身份的交叉,即版權所有人本身也屬于公民群體的一分子,對于公民群體的文化資源需求理應予以滿足。就此而言,對于超出版權保護期的內容資源,出版機構要積極與圖書館聯絡,共同開展有關資源的數字化加工,使之得到充分的傳播,對于版權保護期之內的作品也要予以“合理使用”,并借助合作共享的方式促進其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