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 要:乘用車底盤的性能直接影響著乘用車的性能,而底盤的研發對推動乘用車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乘用車產業也在不斷發展,但是,仍與國外相關產業有很大的差距。簡要闡述了我國乘用車底盤的特點、當前底盤運作模式和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期為日后的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乘用車;底盤;運作體系;控制系統
中圖分類號:U4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048
1 我國乘用車底盤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項產業政策不斷落實,各種技術也在不斷完善。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基礎性城市建設產業的飛速發展帶動了高速公路、基礎公路體系的建設,我國乘用車市場的發展空間也在不斷擴展。總體來說,我國乘用車產業在世界產業市場中占有較大的比例,并且具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
目前,我國乘用車底盤市場有3大特點:①通用底盤仍占主導地位。我國的二類載貨車底盤具有很強的通用性,將此類底盤作為基礎改裝的乘用車在我國的市場占有率非常高。②專用底盤是我國主機廠底盤的發展方向。專用底盤是針對某種特種乘用車專門設計的。③特種底盤的研制仍需進一步發展。它的特殊性決定了研制它的廠家必須在技術領先和資金充裕的大環境中完成工作。但是,我國滿足這一條件的廠家還太少,導致特種底盤的研制一直停滯不前。因此,在后期的底盤發展規劃中,特種底盤的研制仍需要進一步突破和發展。
2 我國乘用車底盤的發展前景
我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在世界市場占有較大的比例,尤其是乘用車市場,它有相當大的市場拓展空間。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乘用車底盤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同時,市場需求也會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態勢。良好的市場前景和國家新出臺的一系列政策為乘用車底盤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因此,相關人員應該緊抓發展機遇,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密切注意發達國家底盤的發展動向,提高底盤技術的生產水平,結合國內外的市場需求研發出高技術性的乘用車底盤,形成研發制造一體化的正規產業鏈和正規的運作體系,以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
3 運作模式
長時間以來,我國乘用車的高端底盤主要依賴進口,低端底盤則是簡單地改裝通用底盤,并沒有形成產業研發和制造一體化體系,導致整個底盤產業運作混亂,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機械化程度低。但是,我國乘車用底盤產業還是有一定發展的,整車開發流程從數字設計到物理驗證都采用的是并行工程,節約了大量的生產時間,將產品開發的各個活動看成是一個集成的作業模式,擺脫了傳統的產業運作模式。從優化全局的角度出發,這種運作模式實現了對整個生產過程的集成控制和管理。在質量管理方面,除了要關注質量策劃、控制和改進3個方面的內容,還要在預防方面有所發展。并行工程關注了與最終產品相關的所有因素,起到了預防的作用,達到了質量管理的目的。
4 未來發展
現階段,底盤的控制系統主要是由三大電子系統組成的,利用它可以完成對駕駛員命令的轉化,并協助駕駛員操控乘用車,讓駕駛員及時、準確地控制車速、轉向等。乘用車底盤主要是利用各種電子系統把控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以此提高乘用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和機動性。常見的底盤控制系統大體上可以分為制動和驅動控制電子系統、轉向控制電子系統。具體來說,制動和驅動控制電子系統分為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和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轉向控制電子系統又包括電動助力轉向系統(EPS)、主動前輪疊加轉向系統(AFS)和主動后輪轉向系統(RWS)。在未來發展中,乘用車底盤要將仿真學知識應用其中。在調校車底盤的過程中,可通過靈敏度分析合理設計相關參數,調控減震器阻尼,通過多體動力學建模,運用相關分析方法優化和確定方案,改善乘車的舒適性。
電子科技的發展對底盤有巨大的影響。隨著信息化、電子化技術的廣泛運用,底盤運作控制將朝著數據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底盤產業的發展應立足于自主研究,以智能化、信息化為研究核心,深入挖掘電子化控制系統的潛力,逐步實現研發和制造的一體化。因此,底盤產業的發展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智造”,積極借鑒國外先進技術,消化并掌握底盤研發核心技術,提高應用技術水平,研發出高質量的底盤。
5 結束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乘用車市場不斷擴大,市場空間也隨之擴展開來。從無到有,我國的乘用車底盤產業經歷了較大的變化,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乘用車底盤產業鏈還是比較混亂的,沒有完全實現研發和制造一體化。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乘用車底盤的運作主要是以智能化、信息化為研究核心,真正實現產業研發和制造的一體化。
參考文獻
[1]高順強,左伏桃.我國專用汽車底盤發展特點[J].專用汽車,2009(S1):10-13.
[2]林啟豪.分析汽車底盤控制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科技展望,2015(11):126.
[3]王彥會.乘用車底盤性能開發評價技術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4]張磊.我國汽車底盤研發前景展望[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3):25.
[5]陳禎福.汽車底盤控制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汽車工程,2006(02):105-113.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