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暢



摘 要:鐵路客站是城市最重要、使用頻率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它位于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區,是人們對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也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筑。鑒于此,在鐵路客站選址階段,要充分考慮其在城市景觀設計方面發揮的作用。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是影響鐵路站房選址的重要因素,將自然環境、城市景觀風貌規劃軸網與城市道路相融合是保證站房選址合理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關鍵詞:鐵路站房;城市景觀;景觀軸網;道路對景
中圖分類號:TU98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057
1 城市景觀與大型鐵路站房的關系
1.1 大型鐵路站房的作用
城市風貌是通過自然景觀、人造景觀和人文景觀體現出來的,它能反映一個城市的傳統文化和生活環境,也能反映城市的景觀特色。城市風貌中包含歷史文化、地域特征、民俗風情等內容,它賦予了城市一定的人文內涵。
鐵路站房景觀風貌與城市其他區域一樣,也具有這些特征。其中,“風”指的是城市人文方面的特征,比如社會風俗、宗教倫理、風土民情和故事傳說等;“貌”則指的是城市的三維空間形體,它能夠表現出城市景觀的總體環境特征。在自然活動、人類活動的綜合作用下,“風”和“貌”的協調統一、有機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文脈,表現出了特有的城市精神。
現代化的大型鐵路客站不僅是交通樞紐,還是城市景觀設計的重要節點和視覺中心。大型鐵路客站的建設對重塑地方城市景觀體系非常重要。
1.2 影響站房選址的城市景觀因素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景觀風貌,所以,客站站區景觀風貌的規劃方式也不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制訂具有地域特征的景觀風貌規劃架構。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中,影響鐵路客站景觀風貌的因素也不同。依據鐵路客站與人和自然的關系及其物質形態,可以將具體的影響因素分為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2部分。
1.2.1 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城市發展和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它在城市景觀設計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自然環境不同,地塊的規劃內容也不同。影響城市景觀風貌規劃的自然環境因子主要有山脈、高原、海河、湖泊、草原和沼澤等。一般情況下,自然環境是指大尺度的景觀,它不易改變,所以,客站場區風貌規劃應突出現有的景觀風貌特征,與自然環境相結合,借助自然環境的美學價值豐富建筑空間,將其真正融入自然環境中。
如圖1、圖2所示,重慶西站東臨內環高速,西靠中梁山,南往華巖寺風景區,北至新橋醫院。針對西臨峻山、東接城市的城市景觀特點,站房東側可通往市中心,所以,將東廣場作為市政交通組織銜接處。車站總平面布置綜合考慮了城市交通和景觀環境的需求,兼顧城市設計需要,將車站與城市有機結合,使車場整體布局順應了自然地貌特征,有廣闊的視野,在車站高架候車廳內就可以觀賞城市美麗的自然景觀。
圖1 重慶西站地區整體鳥瞰圖
圖2 重慶西站透視圖
1.2.2 人工景觀
相對于純粹的自然環境風貌因子,鐵路車站中更多的是各類人工景觀要素因子。城市的人工建設是地區風貌的骨架,是城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載體。在實際工作中,人們往往將人工景觀因子歸結為各鐵路車站周邊城市景觀規劃,而景觀規劃的核心則是景觀規劃軸線。
圖3 上海虹橋站景觀軸線
如圖3所示,上海虹橋站位于虹橋樞紐核心區西側,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筑綜合體由東至西分別為虹橋機場西航站樓、東交通中心(服務于磁懸浮和機場)、高速磁懸浮、鐵路車站、西交通中心(服務于鐵路車站)。鐵路線路和磁懸浮線路與機場跑道平行,形成了一字型布局的核心建筑區,各建筑主體東西向中軸線重疊且寬度一致。整個樞紐以此核心區規劃軸線為基礎向西延伸,區域內景觀規劃軸線與之重合,以強化樞紐內部綜合發展態勢。另外,景觀軸線與城市主干道中心線重合,使站房成為了道路對景的視覺中心。
在景觀規劃軸網范疇內,道路對景需求往往會對車站選址造成一定的影響。站房所處位置與周邊道路遙相呼應的布局關系能夠使站房成為景觀視覺中心,從而完成對城市空間的合理規劃,實現對交通、景觀的雙重控制。比如天津站后廣場,車站、城市道路相互圍合,通過一定的協調交會形成向心型的環抱城市廣場,如圖4所示。
經過分析可知,雖然城市景觀有自然、人工之分,但還是需要人為規劃、布局、統籌之后才能更好地呈現出來。在具體規劃時,相關部門可以將城市景觀規劃軸網作為綱領骨架,以此指導大型鐵路車站的選址、布局和周邊用地的格局排布。
圖4 天津站景觀軸線與道路對景
2 大型站房選址策略
鐵路、車站作為銜接城市與外界的紐帶,其選址結果直接影響著其功能的發揮,而如何將大型站房更好地融入城市格局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尊重、延續自然肌理和城市景觀規劃軸網。
2.1 與自然環境相融合
在比選站房的多個選址方案時,將與山、河、湖、海等自然景觀臨近的作為首選景觀方案。綜合考慮山體的可視性,山體、丘陵的形態、親水性,植被覆蓋率,綠化率植被的地域性等內容,力爭將站房建成集休閑、集散、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性廣場。
2.2 與城市景觀風貌規劃軸網相融合
景觀風貌的實現取決于城市設計。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高鐵客站的設計更加注重城市設計方面的內容,注重城市歷史文化的延續。成功的城市設計能夠為使用者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突顯城市的文化內涵。結合不同城市站區的自然特征和歷史特征,可以確定景觀層次的重點,創造多角度、動靜相宜的觀景條件,形成鮮明的城市景觀軸網。一般情況下,將子站房中心點設置在景觀軸網上是常用的處理方法。因此,在站房選址方面,應以現行的城市控制性規劃為基礎,通過景觀軸網確定對城市景觀有利的站房位置。
2.3 與城市道路相融合
圖5 沈陽南站總平面圖
大型鐵路站房是城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的位置決定了其在城市景觀關鍵節點中的地位。大型站房選址應充分考慮周邊的道路規劃,運用相互對位的方法實現車站與周邊道路、地塊布局的有機結合,并將其作為城市道路的對景,有效地改善城市環境。這種處理方式適用于擬選址處的子站房對面有垂直于城市主干道的情況,而不適用于子站房對面沒有城市主干道的情況。如圖5所示,沈陽南站周邊的主道路已經形成了立體交通,其他的均為分支道路,因此,沈陽南站的選址不涉及道路對景因素。對于城市道路對景,應以現行的城市控制性規劃為基礎,充分研究周邊道路的層級關系,當區域內的城市主干道不作為站房周邊立體交通使用時,應將站房設置在對應區域內最主要的城市道路上。這時,子站房的中心點則位于城市主要道路中心線的延長線上。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