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艷琴
摘 要:環境保護是當今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環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保護環境是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方式之一。防治污染是治理環境的根本,因此,要采取科學的環保方式,合理利用資源,防止污染,有目的地保護環境,恢復生態平衡,有效解決已經存在和潛在的污染問題,以促進人類與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進而創造適合人們生活、工作的環境。
關鍵詞:環境污染;環境破壞;環境治理;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X5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6.060
1 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
環境和資源是所有人關心的話題。20世紀以來,隨著工業的興起,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過度利用資源,隨意亂挖亂采,無止境地破環自然環境,導致生態失衡,環境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我國作為一個傳統的工業大國,經濟發展過度依賴自然資源,而且隨意開發,無節制使用,嚴重破壞了環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新中國剛成立初期,各行業百廢待興,基礎設施薄弱,環境污染問題尚不突出。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工農業的大規模開展,尤其是重工業的建設,環境污染問題日漸突出,個別重工業城市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20世紀末,傳統的農業和重工業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漸加劇,特別是一村一企和鄉鎮企業的極速增多,環境污染開始向郊區延伸,環境被破壞的地區也逐漸增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縱觀全局,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自然資源匱乏,生物種類少,許多珍惜生物瀕臨滅絕,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漠化,工業生產的廢氣、廢物不經處理隨意排放,生活垃圾沒有集中處理。
2 大氣污染
我國是一個煤炭大國,煤炭資源豐富,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煤炭資源被過度開采,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根本不考慮自然的承載力,再加上開采方法原始,工具落后,煤炭處理、加工水平低,導致使用煤炭發電產熱、大煉鋼鐵的企業向大氣中排放了許多有害氣體,比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另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購買量越來越大,排放的汽車尾氣也越來越多。而汽車尾氣中含有許多有毒物質,其中,二氧化硫等致酸污染物是造成大氣污染、導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不僅會危害人的身體健康,降低人的免疫力,影響人的呼吸道、眼睛和皮膚等,還會腐蝕建筑物。另外,有毒氣體和污染物的肆意排放是導致霧霾出現的原因之一。這是我國目前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
3 水污染
水是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之一。我國水資源豐富,長江、黃河孕育了無數華夏兒女。20世紀以來,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和生活用水的增多,再加上人們節約用水的意識差,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導致淡水資源迅速減少。另外,工業廢水不經處理胡亂排放,而且無人管理,使得江河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水體中含有多種有毒物質和重金屬,水體富營養化,導致生態失衡,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除此以外,人們生活、生產中的許多行為都在破壞環境——傳統的農耕過度依賴土地資源,隨意開坑,過度放牧破壞了大量的草地,使它們變成了荒漠。
4 環境保護及其治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認識到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而環境保護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同志將環境立法納入了相關議事議程,并相繼頒布了《環境保護法試行法》。至此,人們認知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但是,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有些人還是鋌而走險,做著違法犯罪的事情。
我國是傳統的重工業國家,技術落后,工業污染嚴重,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危害。這些年,大家都意識到了污染的嚴重性,國家也在積極改革,大力整頓,努力治理環境,一些污染嚴重的廠礦企業也相繼被要求關閉和整改。一切經濟的發展都要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因此,國家強制關閉中小型煤礦,對大型的煤礦進行技術革新,采用先進的技術、科學的方法開采資源,降低煤炭中的含硫量,以減少有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關閉中小型煤礦不僅能保護自然資源,還能防止地下水下滲,使地下水位線逐漸上升。同時,國家要大力推廣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三峽工程、大西北風能發電站等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工程,它們的出現降低了傳統資源的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環境。
與此同時,我國還加強了對土地和水源等的管理。近年來,國家大力支持植樹、退耕還林等工作,使原來光禿禿的山變綠了,原來大片的荒漠中也長出了草和植物,土地荒漠化的面積逐年減少。建立西北、東北防護林有效抗擊了風沙的襲擾,大量植樹造林還緩解了水土流失的情況,凈化了環境。因此,要想減少環境污染,相關部門要依法勒令污染水源的企業整改搬遷,而政府則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建立污水處理廠,修建污水管道,多次凈化污水后再排放,關停大量污水處理不達標的工廠。對于已經被污染的河流湖泊,可運用物理、化學等先進的科學方法治理。
在實際工作中,保護環境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4.1 遵紀守法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遵紀守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①每個人都要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不做破壞環境的事情;②對于身邊污染環境的行為,要及時制止,必要時還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由它們依法處理污染環境的人,切實解決長期困擾人們的環境問題;③每個人都要認識到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分清利害關系,做一個益己益人,造福子孫后代的人。
4.2 加大執法力度,發揮司法體系的作用
借鑒一流國家治理環境問題時的經驗,建立健全的環境法律體系和高效的司法體系,使用行政調和、司法判決的方式嚴懲違法行為,解決環境糾紛。同時,還可以從國家和法治政府的角度出發,嚴格行政執法,實行環境保護獎懲制度,有功必獎,有過必罰。
4.3 加強自身教育,提高個人素質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素質,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對于各界提倡的保護環境的小事,大家要牢記在心,付諸行動。比如,要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的好習慣,隨手關燈,關閉水龍頭,要學會重復利用水資源,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多次使用環保編織袋,減少對土地的污染。另外,國家現提倡使用新能源,購買新能源產品,比如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熱水器等,而且要盡量少開私家車,用步行、騎車、乘坐公交等方式代替。
4.4 投身公益事業
大家要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中,做一名環保志愿者,不斷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去郊區或其他地方種樹,在家中多養一些綠色植物或花卉。
5 結束語
環境與經濟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一旦環境被破環,就會給人們帶來巨大的危害。由此可知,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是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大家要共同努力,從保護環境的小事做起,不做破壞環境的事情,阻止身邊的人破壞我們的生活環境。另外,還要節約自然資源,不浪費,不亂用,共同保護環境,一起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為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