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品力 陳燕玲 王春城 宋 軍 趙占勝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內分泌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
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與血管病變的相關性分析
劉品力陳燕玲1王春城2宋軍趙占勝
(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內分泌科,河北石家莊050000)
〔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功能與血管病變的關系。方法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該院收治T2DM患者78例,根據患者疾病進展情況將其分為伴有血管病變患者45例為觀察組,血糖控制較好、無血管病變患者33例為對照組,測定兩組患者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g)、血糖(Glu)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標與血糖控制水平的相關性,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T2DM發生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結果研究組患者Glu、HbA1c、Fg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APTT、PT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相關性分析顯示,兩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與Glu和HbA1c水平均不存在相關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高水平HbA1c(OR=1.23,P<0.05)、Fg(OR=1.45,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高水平APTT(OR=0.87,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變的保護因素。結論T2DM發生血管病變患者出現凝血功能紊亂,其引起患者血管病變發生的重要因素,高水平HbA1c、Fg及低水平APTT是T2DM患者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2型糖尿??;凝血功能;血管病變;危險因素
研究報道〔1〕,外周微血管或大血管病變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常見的并發癥,這些病變也是導致患者發生死亡或殘疾的主要原因,而T2DM患者的血管病變與機體凝血因子水平的異常存在密切關系〔2〕。本研究探討T2DM患者凝血功能與血管病變的關系。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T2DM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確診為DM患者,診斷標準采用1999年WHO提出的DM診斷標準〔3〕,疾病史均>5年;所有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數≥70×109/L,納入研究前半個月內均未服用阿司匹林、肝素等對凝血功能產生影響的藥物;排除合并嚴重創傷或重度感染患者、嚴重慢性疾病或精神性疾病者。根據患者疾病進展情況,將其分為伴有血管病變患者45例(包括視網膜病、腎臟病變、腦血管病變及心臟病變等)為觀察組,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齡47~74歲,平均(63.83±5.94)歲,DM平均病程(9.32±3.79)年;血糖控制較好、無血管病變患者33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齡46~72歲,平均(63.67±6.10)歲,平均病程為(9.19±3.3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比較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調查患者性別、年齡、DM病程等基線資料;納入研究后所有患者抽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取2 ml注入0.2 ml枸櫞酸鈉抗凝劑,置于3 000 r/min離心20 min,分離血小板,在2 h內采用日本Sysmex530自動血凝儀完成凝血實驗,測定患者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纖維蛋白原(Fg),定標試劑及測定試劑均由DADEBERING公司生產。另取3 ml采用日立7060型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患者血糖(Glu)及糖化血紅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 ,試劑分別購于衛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羅氏診斷。
1.3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間各生化指標及凝血指標比較研究組患者Glu、HbA1c、Fg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APTT、PT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間TT水平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各凝血指標與血糖控制水平的相關性分析兩組患者各項凝血指標與Glu和HbA1c均不存在相關性,見表2。
2.3T2DM發生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探究以T2DM患者是否發生血管病變為因變量,以患者Glu、HbA1c、Fg、APTT、PT水平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變量篩選采用逐步回歸法,結果顯示高水平HbA1c、Fg是T2DM患者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高水平APTT是T2DM患者血管病變的保護因素,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間各生化指標及凝血指標比較±s)

表2 各凝血指標與血糖控制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表3 T2DM發生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分析
3討論
DM是導致全身血管病變的重要的因素,研究報道,T2DM患者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的2~4倍,而患者血液狀態的改變是導致血管病變的重要基礎〔4〕。本研究結果說明T2DM合并血管病變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狀態,主要表現為APIT降低,Glu、HbA1c、Fg升高,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一致〔5〕。
Fg是一種凝血因子,參與機體血栓、止血等的形成過程。研究報道,機體Fg水平升高同脂質一樣均能夠參與機體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6〕。本研究分析結果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原因〔7〕:①Fg能夠直接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增加其通透性,使Fg及血漿成分進入內膜生成纖維蛋白及其降解產物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②Fg能夠升高血漿及全血的黏度,中和血液游離纖溶酶原;③Fg能夠與血小板形成聚合體導致血栓形成。因此,血液Fg水平的升高易導致血栓形成導致血管損害,從而增加T2DM患者血管病變的發生。
APTT是血中另一種凝血功能的指標,本研究顯示高水平APTT是T2DM患者血管病變的保護因素,究其原因可能是隨著患者病程的進展,患者血管內膜受損不斷加重,機體纖溶活性增加使患者的凝血活性上升,導致APTT水平降低〔8〕??崭笹lu及HbA1c是機體血糖控制水平的指標,反映患者病情的中長期控制效果,其水平越高反映患者病情控制越差,對機體的損傷越大〔9〕。本研究顯示,高水平HbA1c是導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變的危險因素,與既往研究一致〔10〕。另外說明患者的血糖水平與凝血功能不存在一定的聯系,與既往報道結果一致〔11〕。
4參考文獻
1 劉孝楨,王雨涵.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發癥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技雜志,2014;21(2):129-30.
2 胡小李,肖春暉,王娟梅,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檢測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及D-二聚體的臨床價值〔J〕.浙江臨床醫學,2012;14(3):296-7.
3 Li H,Gong Q,Shao J,etal.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ccompanied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J〕.Pak J Med Sci,2014,30(6):1388-92.
4 楊軼萍,楊菊紅,常寶成,等.纖維蛋白原是2型糖尿病尿蛋白進展的預測指標〔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28(9):726-8.
5 劉梅玲,盧蘭敏,郭惠萍,等.干休所健康體檢人群糖尿病的發病率及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1):2095-7.
6 楊鎮萍,王雪花,周鵬,等.血脂康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壓、血脂、凝血和纖溶功能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10):1063-5.
7 Davidson MH.Potential impact of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hibitors on cardiovascular pathophysiology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Postgrad Med,2014;126(3):56-65.
8張保生,黃旭映,李忠玲,等.單純2型糖尿病凝血檢測研究〔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1):40-1.
9劉建紅,王曉.2型糖尿病合并腦卒中患者凝血功能障礙臨床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5;32(3):348-9.
10Erem C,Ozbas HM,Nuhoglu I,etal.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gliclazide,metfor min and pioglitazone monotherapies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uncontroll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4;122(5):295-302.
11馬天,王超,韓茹,等.通心絡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凝血纖溶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3;35(11):1641-2.
〔2015-12-22修回〕
(編輯李相軍/滕欣航)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7-161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7.035
通訊作者:王春城(1978-),男,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肝膽胰腺脾微創外科方面的研究。
1石家莊耀群門診部內分泌科2河北省人民醫院肝膽外科
第一作者:劉品力(1978-),男,碩士,主管檢驗師,主要從事糖尿病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