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東 郭明賢
(兵器工業衛生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65)
?
西安市城鄉老年人養老意愿對比
周亞東郭明賢1
(兵器工業衛生研究所,陜西西安710065)
〔摘要〕目的了解西安市城鄉老年人對自我養老、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及居家社區養老這四種方式的養老意愿現狀,并分析影響城鄉老年人不同養老意愿的影響因素。 方法采用橫斷面現況調查法,自制老年人養老意愿調查問卷,根據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西安市城東與城南城市老年人和灞橋區、未央區、長安區農村老年人進行調查。結果由于城市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在受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狀況、經濟狀況、代際支持、養老觀念等方面差異明顯,所以他們對養老模式的選擇意愿差異顯著(P<0.05),影響二者養老意愿選擇的因素也不相同。城市老年人更易受自身的健康狀況、家庭結構、養老觀念的影響,對自我養老、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的認可度都比農村老年人要高,而對傳統的家庭養老需求有所降低,只占到23.4%,但仍然高于機構養老;而農村老年人深受傳統養兒防老觀念、對新的養老模式的認知度低和個人經濟狀況不佳的影響,55.8%的人更傾向于傳統的依靠孩子的家庭養老方式,對其他三種養老方式的認可度都比城市老年人明顯要低(P<0.05)。結論在城市,單純依靠家庭養老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應同時大力發展自我、社區以居家型養老為特點的養老方式,同時由于城市老年人對機構養老的認知度和接受度的提高,也應發展機構養老作為有力補充。而在農村,大部分老年人愿意選擇家庭養老,更應為他們提供多渠道的養老服務建設,使其逐漸適應老齡化社會的改變。
〔關鍵詞〕養老意愿;城鄉對比;西安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西安市65歲及以上人口為716 362人,占西安市人口總數的8.46%〔1,2〕。目前我國的養老方式主要有自我養老、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及居家社區養老四種方式〔3,4〕。由于受城鄉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人口高速老齡化亦呈現出城鄉間不平衡的特點,城鄉老年人對養老方式的選擇必然存在著差異。本研究旨在了解西安市城市和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意愿并分析其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于2013年5~7月整群抽取西安市城市和農村年齡≥60歲、語言溝通無障礙、自愿參加調研的社區老年人。共發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17份(85.7%)。城市145例,農村172例。年齡60~91〔平均(69.40±7.07)〕歲;男129人,女188人;80.1%自我感覺健康狀況較好,19.9%感覺健康狀況較差。城鄉老年人在性別、年齡、健康自評、婚姻狀況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1.2調查方法采用橫斷面研究現況調查,能客觀反映目前西安市城市和農村老年人養老意愿,將二者的數據進行對比,找出不同之處及其主要影響因素。由課題組聯系好具體的社區,在約定的時間進行調查,由于老年人視力、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問題,可由調查人員按照問卷內容一對一進行詢問,根據老人的回答由調查人員代為填寫,條件允許的則由老人自己填寫,收回時由調查人員負責檢查。調查人員均具有碩士學歷,對養老問題均有較深的認知,由課題組進行統一培訓。
1.3調查問卷自制問卷內容包括老年人一般資料(如年齡、性別、民族、文化程度、有無宗教信仰等),還包括身體狀況、經濟狀況、代際支持、養老意愿、對養老模式的認知程度等。前期通過預實驗測試,該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77。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

表1 西安市城市和農村老年人基本情況比較(%)
2結果
2.1城鄉老年人養老意愿選擇對比城市老年人對四種養老方式的接受度比農村老年人的接受度好(P均<0.05),但目前城市老年人最希望選擇的養老方式是居家社區養老,而農村老年人最希望選擇的則是傳統的家庭養老。且二者對機構養老的意愿都不強烈。見表2。
2.2城鄉老年人養老意愿影響因素將“目前最希望選擇哪種方式養老”作為因變量,將老年人其他方面的資料作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由于城市老年人和農村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環境、經濟狀況、思想觀念等區別明顯,影響二者進行養老方式選擇的因素各不相同。見表3。

表2 西安市城鄉老年人養老意愿選擇對比(%)

表3 西安市城鄉老年人養老意愿影響因素對比
3討論
由于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存在,國家不可能把資源同等分配到城市和農村,因此,必然會導致城鄉政治、經濟、文化等發展的不平衡,這是導致城鄉老年人養老意愿差異的根本原因所在〔5,6〕。雖然本研究中沒有顯示出受教育程度對養老方式選擇有影響,但是受教育程度一定會影響到一個人對家庭、生育觀念、養老觀念、新的養老模式的認知度,比如養兒防老觀念,農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認可養兒防老這一中國傳統的思想觀念,因此農村老年人比城市老年人更傾向于依靠家庭養老、兒子養老。而農村老年人對新的養老模式如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新事物的了解程度由于各種原因要比城市老年人要落后得多,就導致了農村老年人對居家社區養老、機構養老模式的接受度和支持度比城市老年人低,他們不愿意選擇居家社區、機構養老。這與郝金磊等〔7〕所得出的結果一致。也正是因為二者生育觀念上的差異,導致城市老年人、農村老年人家庭結構、人口數量上的差異,這一差異主要表現在隨著計劃生育的實施,城市老年人家庭規模正在逐年縮小,原來的傳統型家庭結構、代際關系在城市里基本上被“核心家庭”所取代,因此,城市老年人由于孩子數量少、經濟狀況較好且又獨立,老年人對自己和兒女的生活能給予更多的空間,逐漸改變了與孩子共同生活的方式,也較少需要孩子為父母提供生活照料,因此,傳統的依靠孩子養老的家庭養老觀念有所弱化,在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依靠自我和社區居家養老的方式就自然被城市老年人認可和接受。這與曹沖等〔8~10〕所做研究得出的結果相一致。但是相比城市老年人,農村老年人在經濟上更依賴孩子,他們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也根深蒂固,因此,農村老年人更愿意選擇與孩子一同居住,更在意家庭氛圍、家人關系、子女對父母的情感支持,而這三方面的情況和經濟因素對他們進行養老方式的選擇影響更為明顯。這與孔祥智等〔11,12〕研究結果趨于一致。
在城市,傳統的家庭養老有弱化的趨勢,更應該重視自我養老、社區養老這種居家養老服務的建設,同時機構養老也是市場需求的一部分,但應該將各種服務做得更到位,符合老年人的口味。而在農村,要以家庭養老為主,以其他養老方式為輔,加大對其他養老方式的宣傳力度,讓老年人了解、認識、逐漸接受這些新的養老方式,為將來老年人的養老提供更多的選擇余地。如何真正改善“老有所依”的局面,有賴于政府、社會和每個人共同的努力。
4參考文獻
1鄧穎,李寧秀,劉朝杰,等.老年人養老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3;6(19):731-2.
2西安市統計局.西安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EB/OL〕.http//www.xatj.gov.cn/tjgb/sort013/5328.html.2011-5-28.
3焦亞波.上海市老年人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0):2816-8.
4吳翠萍.影響城市居民未來養老意愿的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2296-7.
5王瑩.孝道文化下的農村養老模式選擇〔J〕.文教資料,2010;2(4):81-3.
6李建新,于學軍,王廣州,等.中或農村養老意愿和養老方式的研究〔J〕.人口與經濟,2004;5(146):7-12.
7郝金磊,賈金榮.西部地區農民養老模式選擇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0;11(25):107-12.
8曹沖.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發展困境和對策〔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1):6-10.
9陸昇.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及發展策略研究〔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2;2(14):93-6.
10羅楠,張永春.城市老人養老模式的選擇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2;4(25):97-102.
11孔祥智,涂勝偉.我國現階段農民養老意愿探討〔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3(5):71-7.
12高歌.農村居民養老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考古,2011;3(6):198-200.
〔2015-03-12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1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7-1732-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7.089
通訊作者:郭明賢(1963-),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老年護理研究。
基金項目:西安社科規劃基金(13IN22)
1西安外事學院護理研究所
第一作者:周亞東(1986-),女,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護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