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黃 燦 周 穎 覃艷杰 屈 昂 劉學秋 譚 勝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5)
?
長沙市社區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
王愛民黃燦周穎覃艷杰屈昂劉學秋譚勝
(長沙市第一醫院神經醫學中心,湖南長沙410005)
〔摘要〕目的了解長沙市社區老年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 方法用多階段整群抽樣的方法抽取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用簡明精神狀態量表(MMSE)進行MCI篩選。 結果調查對象MCI患病率為17.6%,排除混雜后,高齡、經濟不獨立、較低文化程度是MCI的危險因素(P<0.05),OR值分別為1.105、2.211、2.034,合居、離退休前從事腦力勞動是MCI的保護因素(P<0.05),OR值分別為0.554、0.670。結論長沙市社區老年人MCI患病率較高,應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有益的社區活動、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和鍛煉、多讀書看報、關注其精神需要、普及MCI防治知識,以減緩認知障礙的發生。
〔關鍵詞〕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文化程度;經濟收入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是阿爾茨海默病(AD)的高危人群〔1,2〕。本文旨在了解長沙市社區老年人MCI患病情況及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多階段整群抽取長沙市芙蓉區、開福區、岳麓區的6個社區,居住的老年居民1 460名,納入標準:①年齡≥55歲;②在本地居住≥6個月;③排除失語、耳聾、失明等軀體疾病不能參加調查者;④自愿參加調查。其中男568人,女892人;平均年齡(70.27±7.45)歲,最大年齡為94歲,中位數為70歲。
1.2方法對抽中社區全部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展開調查,用簡明精神狀態量表(MMSE)〔3〕、基本情況調查表,由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進行面對面的調查和認知功能測評。完成的調查表由審核員進行現場審核,發現漏填或邏輯錯誤的及時補充、更正。
1.3MCI篩選標準MMSE量表文盲組≤17分,小學組≤20分,初中及以上組≤24分〔4〕判為MCI。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χ2檢驗及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MCI患病情況MCI患病率為17.6%(257/1 460),文盲組MCI患病率為17.8%(19/107),小學組患病率為17.2%(72/418),初中級以上組患病率為17.8%(166/935)。
2.2MCI患病率影響單因素分析MCI患病率在不同年齡、文化程度、離休前職業、婚姻狀況、經濟來源、居住方式的分布差異顯著(P<0.05),在不同性別、本地居住時間、既往病史的分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3MCI患病率影響多因素分析根據單因素分析結果,將調查對象是否判為MCI作為因變量,將文化程度、離退休前職業、婚姻狀況、經濟來源、居住方式5個定性變量和年齡這個定量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年齡:連續變量,直接以數值表示;文化程度:以大專及以上組為對照,設置2個啞變量表示;離退休前職業:體力勞動=0,腦力勞動=1;婚姻狀況:已婚=0,未婚、離異或喪偶=1;經濟來源:獨立=0,不獨立=1;居住方式:獨居=0,合居=1。用逐步回歸法篩選影響因素,引入標準為0.05,剔除標準為0.10,除婚姻狀況外全部進入回歸方程,高年齡、經濟不獨立、較低文化程度是MCI的危險因素,合居、離退休前從事腦力勞動是MCI的保護因素。見表2。

表1 MCI患病情況單因素分析結果〔n(%)〕

表2 調查對象MCI患病情況影響多因素分析結果
3討論
MMSE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老年癡呆初步診斷量表,在MCI的篩選中具有良好的適用性,具有靈敏度高、一致性好等特點〔5〕。本文結果顯示,長沙市社區老年人MCI患病率高于北京〔6〕、廣州〔7〕、成都〔8〕等地的調查結果,比西安〔9〕略低,由于調查時所處時期、樣本構成、調查方法、診斷標準存在差異,各地結果不具有可比性。
衰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進入老年期后隨著年齡的增加,神經細胞逐漸開始出現功能減退、凋亡甚至出現腦萎縮,因此,高齡是MCI的重要危險因素卻無法進行客觀干預;受教育程度高者其大腦接受的知識刺激更多、持續時間更長,大腦開發區域更廣、功能性儲備更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智力退化,此外教育程度與經濟狀況、社會地位等因素也存在交叉聯系;離休前從事腦力勞動職業者較從事體力勞動職業者工作中更充分地發揮了大腦作用,腦部血液供應更充足、營養更豐富,而后者在工作環境中還可能接觸重金屬、輻射、農藥等加速老化的危險因素;婚姻狀況對MCI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未婚、離異或喪偶都屬于人生負性生活事件,不僅在精神上給人們造成較長時間打擊,更會讓人產生心情壓抑、孤單寂寞等心理創傷;經濟來源獨立者能按自己的主觀意志支配生活,有更多的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獨立思考、制定生活計劃,在子女、親戚、朋友前能受到更多尊重,生活態度更積極,對老年癡呆起到一定保護作用;老年人基本失去了社會交往活動,而獨居者更是失去了與子女交流的機會,造成與外界接觸進一步減少、日常生活接受的信息大量下降,使大腦的思維活動減少,導致大腦的失用性衰退。
因此,在老年人照顧中,我們要特別重視高齡、低文化程度、離休前從事體力勞動、經濟困難、獨居者,高度警惕其出現的記憶力減退、表達困難、行動能力降低等MCI的早期癥狀,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有益的社區活動、進行適度的體育運動和鍛煉、多讀書看報以刺激大腦活動,另外要關注老年人的生活需要特別是精神需要,提高其生活質量,普及老年癡呆的防治知識,控制輕度認知障礙向老年癡呆的進展。
4參考文獻
1Song Y,Wang J.Overview of Chinese research on senile edementia in mainland China〔J〕.Aging Res Rev,2010;9(1):S6-12.
2Luis CA,Loewenstein DA,Acevedo A,etal.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Neurology,2003;61(4):438-44.
3Folstein MF,Folstein SE,McHugh PR.“Mini-mental state”.A practical method for grading the cognitive state of patients for the clinician〔J〕.J Psychiatr Res,1975;12:189-98.
4Zhang MY,Katzman R,Salmon D,etal.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Shanghai China:impact of age,gender,and education〔J〕.Ann Neurol,1990;27:428-37.
5湯哲,張欣卿,吳曉光,等.北京城鄉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患病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7;21(2):116-8.
6黃若燕,唐牟尼,馬崔,等.廣州市60歲及以上老人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調查〔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34(9):533-7.
7邱昌建,唐牟尼,張偉,等.成都地區55歲及以上人群輕微認知功能損害患病率調查〔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12):1104-7.
8蘇向妮,化前珍,張磊,等.西安市社區老年人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6A):6-9.
9李格,沈漁邨,陳昌惠,等.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在不同人群中的試測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89;3(4):148-51.
〔2015-01-17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07-1743-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7.093
基金項目:長沙市科技局項目(K1207039-31)
第一作者:王愛民(1962-),女,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癡呆的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