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雪峰

史彥剛認為,在不同時點上,根據大類資產比較,選擇符合時點配置特征、順勢而為的保本基金會事半功倍。而長城久利在大盤3000點時點迎來第二保本周期可謂趕上了好時點
2015年股市的“過山車”行情讓不少投資者大呼需要“穩穩的幸福”。這樣的訴求,還真不是夢想,長城久利保本基金的持有人就是如此的幸運。
據Wind數據顯示,自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區間(以下簡稱“區間”),長城久利保本基金區間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100.3%,領先第二名的同類基金華安保本15.63個百分點,以兩年翻番的亮麗成績榮登保本基金冠軍寶座。
值得關注的是,長城久利保本基金即將于4月22日-5月19日期間再度開門迎客,以往只能對其望而興嘆的投資者可進行申購。但需要提示的是,過渡期基金總規模上限為50億,超過50億將進行末日比例配售。如果發生比例配售,過渡期將提前結束。
多重保障呵護“穩穩的幸福”
能不能給持有人“穩穩的幸福”,關鍵還得看數據。
據Wind數據顯示,長城久利保本基金在2014年、2015年間不僅以翻番的業績成為“冠軍基金”,而且自2013年4月13日成立以來的業績也一直領先。自成立之日至2015年的區間復權單位增長率為97.1%,自成立之日起至本文截稿(4月11日)的區間復權單位增長率為86.1%。從歷年的表現來看,即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的區間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42.28%,在同類38只保本混合基金中位列第一;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區間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40.79%,在同類29只保本混合基金中位列亞軍。
長城證券分析師對《投資者報》記者稱,“長城久利保本基金之所以能給持有人“穩穩的幸福”,關鍵在于其產品存有多重保障。”該基金采取的是“產品結構保障(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比例不低于60%)+固定比例投資組合保險策略(CPPI)+時間不變性投資組合保險策略(TIPP)+實力擔保人(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四重保本策略,而且在折算日全額保本。這也就意味著,基金份額持有人除了在過渡期內進行申購,并持有到期的基金份額在折算日所代表的資產凈值及過渡期申購費用之和全額保本,從上一保本周期轉入當期保本周期,并持有到期的基金份額在折算日所代表的資產凈值也一樣全額保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長城久利保本的產品設計兼顧股債,其中,股票和債券投資比例最高四比六,充分體現了該基金以債券投資為本,股票靈活配置,能守善攻,即可保本,但不保守的獨有特色。
金牌保本團隊限額50億再出發
長城久利三年,86%的豐厚回報,不但讓基金份額持有人享受到了“穩穩的幸福”,也讓其管理人史彥剛一炮走紅,成為業內響當當的保本“一哥”。
據公開資料顯示,史彥剛有著9年證券從業經歷,曾就職于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信貸評估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管一部,中信銀行總行風險管理部,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國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11年6月進入長城基金公司,自2013年4月至今任“長城久利保本混合基金”基金經理,任職總回報86.1%,年化收益率23.12%。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加強長城久利的投研力量,自2015年10月15日起,該公司對長城久利保本配備了雙基金經理。讓證券從業經歷已有8年,并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的儲雯玉參與共同管理長城久利保本。
據了解,長城久利保本第一個保本周期即將到期,到期操作期間為4月18日至4月21日,在此期間,將暫停申購,僅可贖回,認購并持有至到期日的基金份額持有人贖回,或轉換轉出至其他基金,不需支付贖回費;過渡期為4月22日至5月20日,過渡期基金總規模上限為50億,超過50億將進行末日比例配售。如果發生比例配售,過渡期將提前結束。過渡期申購費用與日常申購費用相同。此外,過渡期最后一日為份額折算日,不開放申購贖回。無論是否發生比例配售,份額折算日均為過渡期最后一個申購日的下一工作日。
完善的機制可謹防信用風險
對于如何選擇保本基金,史彥剛強調要“擇時順勢”。
史彥剛指出,在不同時點上,根據大類資產比較,選擇符合時點配置特征、順勢而為的保本基金會事半功倍。一般來看,保本基金分為偏債保本、偏股保本、雙輪驅動三種。偏債保本相對穩健,在債券具有大波段機會的條件下具有較高配置價值;偏股保本在運作過程中債券操作相對保守,主要通過股票倉位和個股選擇獲取超額收益,適宜在牛市前期和中期進行配置,獲取牛市盛宴的機會;雙輪驅動保本期望通過股債輪動,實現大類資產對沖和降低資產波動,但是在實際運作中表現分化會比較大。
據了解,為了避免“踩雷”,長城基金的保本團隊建立了全范圍覆蓋的信用風控體系:一是從行業、外部評級、區域準入等方面嚴格控制債券準入標準,原則上選擇行業景氣度較高、經營狀況良好的信用債進行投資;二是建立分行業的內部信用評級體系,根據不同行業財務指標、規模指標、經營指標進行打分;三是對于持倉債券建立評級跟蹤和定期后評價機制,對于不同評級和類型的債券分類監控、定期回顧,對于出現評級下調、經營環境惡化、條款變更等情況的債券分門別類,按照減持、清倉等不同方式進行處理。
“兩年前是機會大于風險,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跑好債券+股票+新股的‘鐵人三項,每一段都做到前1/4,才會成就久利。現在則是風險大于機會,不確定性就是最大的風險,必須做好低利率常態下的大類資產配置。”史彥剛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