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

因美國出口限制事件,中興通訊原CEO史立榮卸任,趙先明臨危受命。盡管2015財年業績稍有復蘇,但面對三大業務毛利率同時下滑、國內手機市場份額萎縮等問題,新高管團隊依舊承壓
近日,中興通訊的新老班子交替塵埃落定。創始人侯為貴掌舵長達30年后宣布退休,讓位新人。此前被外界看作接班人的史立榮不再擔任總裁,僅擔任董事會成員。
中興通訊前首席技術官(CTO)趙先明接任成為新的董事長兼CEO,和史立榮一樣,趙先明畢業后即進入中興通訊,歷任研發組長、項目經理、產品總經理、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等職務,電信行業長達十八年的從業經驗及管理經驗。
對于此次史立榮的卸任,有消息人士指出此為中興通訊就美國出口限制事件而做出的讓步。此前侯為貴曾表示,史立榮有大局觀,方向感和決策感強。在擔任總裁一職6年后突然卸任,公司并未給出人事變動的原因。《投資者報》記者向中興通訊方面求證,相關負責人表示,史立榮已經離開CEO崗位,目前不方便發表看法。
在宣布換屆后兩天,新任董事長趙先明簽署發布了中興通訊2015年財報。數據顯示,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10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首次突破1000億元。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3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8%,基本每股收益為0.78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1.9%。
在2016年新年致辭中,史立榮曾表示,中興最重要的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這一業績達到了中興發展的新里程,但是和同處深圳的“狼性”華為相比,中興在營業收入、資產規模、市場占有率等多項指標上均稍遜一籌。
精通技術的趙先明上任后,給員工發布了一封內部信,提出公司原有戰略大方向不變的同時,堅定變革,銳意創新。當然無論中興的戰略如何,趙先明帶領的新團隊最先要化解的就是美國這場制裁危機。
風口浪尖上的換屆
中興通訊人事變動傳統是三年一換屆,今年恰逢換屆年度。擔任CEO一職六年的史立榮在董事會會議之前,已被媒體指出中興將以撤換高管的方式換取美國對限制出口事件的“網開一面”。
今年3月份,美國商務部一份文件顯示,因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中興等中國企業已被美國商務部列為“實體清單”,對中興處于出口制裁。據了解,2015年中興供應鏈中零部件有20%~15%來自美國,尤其是高級零部件,美國的出口限制必然會影響中興整個電信設備的發展。中興緊急停牌,宣布董事會會議以及2015年年報均延遲。
據此前報道,中國政府派出小組協助中興赴美談判,此后雙方于3月22日前后達成了協議,美方決定暫時取消出口限制,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美國方面要求與該項事件相關的高層需要離職。
據了解,中興2011年一份內部文件顯示,中興執行副總裁田文果和邱未召是負責該公司一項規避美國出口規則計劃的高管。該文件詳細介紹了中興的一份詳盡計劃,通過設立一家殼公司,將受限制的美國產品,運到伊朗而不被美國當局查獲,而中興總裁史立榮等高管在該文件上簽了字。
4月5日,中興舉行的董事會,會議選舉趙先明為公司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兼總裁,75歲的中興原董事長兼創始人侯為貴即將正式卸任。同時,原中興總裁史立榮不再擔任總裁,僅擔任董事會成員,執行副總裁田文果和邱未召則從高管名單中消失。
多位消息人士指出,史立榮卸任CEO一職是美國給予中興出口暫緩制裁的條件之一。對此,中興方面并未置評,僅中興通訊發言人戴澍此前稱:“中興通訊管理層三年換屆一次,調整符合公司的常規做法。”
如果僅從史立榮擔任中興CEO六年以來公司業績表現來看,并沒有被撤換的理由。進入中興通訊后的史立榮歷任半導體工程師及生產部部長、中興副總經理、中興通訊高級副總裁及執行副總裁。
史立榮被稱之為“銷售達人”。1997年到2006年間,帶領公司實現銷售收入跨越式增長,成為國內領先的通信設備制造商,并以亞非拉地區為突破口開始走向全球。2006年到2010年,全面負責2萬余銷售隊伍在全球140多個國家的市場銷售和客戶服務。期間公司以跨國運營商為突破口,將歐美市場和人口大國市場作為戰略市場。史立榮被稱為中興通訊“走出去”第一人,是中興通訊國際化的拓荒者、見證者和領導者。
2010年,主管海外營銷多年,外語熟練的史立榮接任殷一民,升任中興通訊CEO時,被寄予做大國際業務的希望。史立榮上任后就采取了“大國大T”市場策略,希望短期內實現彎道超車,而中興要超越的目標就是此前不相上下的華為。隨后史立榮又將中興此前“以規模為中心”轉向“以利潤為中心”,較為激進的市場策略并未為中興帶來實際效果,反而在2012年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達28.4億元。
在經過一年的改革與休整,中興于2014年提出了M-ICT戰略,聚焦運營商市場、政企市場、消費者市場,并且圍繞新興領域進行藍海布局。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中興正逐漸避開與華為的正面較量,進行非相關多元化嘗試。
“做最好的自己”
和十年前與華為并駕齊驅不同,中興通訊不再談與華為的對比,史立榮在2016年新年致辭中,提出“做最好的自己”。
4月6日,中興通訊公布了2015年年報,數據顯示,去年中興整體營業收入較2014年增長23.0%至1001.9億元人民幣,首次突破千億元;經營性現金流74.05 億元人民幣,為歷史最好水平;每10股派發2.5元人民幣現金,分紅金額10.38億元,也為歷史最高。
隨后,停牌一個月多的中興復牌交易,復牌當天,中興上漲1.06個百分點,以15.22元收盤,截至4月14日,其股價維持在14.83元,總市值615.56億元。雖然凈利潤并未超過2010年32.5億元的歷史最高,但和2012年之后相比,終于有了起色,各家券商機構相應調高了對其評價,基本為“買入”或“增持”推薦。
從中興通訊發力的三個方面來看,2015年其運營商網絡貢獻約為572億元,政企業務貢獻約105億元,消費者業務貢獻約為325億元。此外,國內營收531億元,時隔七年再次反超國外營收(471億元)。華安證券研報認為,得益于國內4 G牌照發放,智慧城市等業務成為中興通訊的新增長點。
對于史立榮來講,執掌CEO一職六年,終于在2015年迎來轉折的曙光。讓人始料不及的是,美國出口限制事件將他的CEO生涯劃上了休止符。根據公告,史立榮卸任后,仍是中興董事會委員,并沒有徹底離開。
據媒體援引知情人士的信息稱,目前美國3月暫停向中興發貨的部分零部件供應商已經開始重新發貨。中興還計劃在5月中旬發布新款Axon 2旗艦智能手機。
新帥先提“四不變”
這一次,侯為貴選擇了一位“技術咖”為中興的新掌門。
現年50歲的趙先明在中興18年的工作履歷從基層研發人員做起,2014年1月份至2015年12月份擔任公司首席技術官(CTO),并負責公司戰略及平臺、各系統產品經營部工作。侯為貴對其評價為具備“勤奮、細致”、注重“關鍵細節”的能力。而客戶則稱其“非常接地氣”。
據了解,中興通訊目前執行的M-ICT戰略,就是趙先明提出和推動的。
盡管中興去年業績出現復蘇跡象,但是圍繞著業務仍有許多要完善的地方。三大主業毛利率在2015年均下滑,手機業績發展不及預期,國內市場份額萎縮,隨著運營商資本放開,該業務在近兩年內會承壓,加上美國的制裁導致中興面臨巨額罰款等問題,趙先明可謂臨危受命。
在換屆當天,趙先明就給員工發布了內部信,提出“四不變”:堅持M-ICT戰略所確定的大方向不變; 2020年的業務布局、長期業績承諾和階段目標不變;公司對員工的激勵承諾不變;公司堅定推行項目化管理、端到端管理優化、文化革新的任務不變。
與此同時,他也提出要“堅定變革、銳意創新”,即戰略上提高不確定性管理能力,機制上變革突破、激活組織和員工,文化上求真務實、強化拼搏創新。
對于公司的下一步發展,趙先明提出,中興通訊的發展機遇將在大視頻、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虛擬增強現實等方面,強調新興領域的創新,這或將是中興通訊下一步的發力點。
其中,內部信中也提到“公司目前的危機(即美國出口限制),我們坦誠面對、積極解決,以嶄新的形象、有效的舉措、積極的心態,重塑經營理念,查缺補漏,對不規范的行為堅決整頓。”
雖然目前美國暫時解除了對中興通訊的貿易制裁,但臨時許可到今年6月30日到期,屆時中興需要再次申請,能否獲得美國方面永久從實體清單中移除,還未可知。
面對內憂與外患,趙先明帶領的新團隊要過的坎兒還很多。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興通訊的新高管均為60后、70后,管理層年輕化、專業化同時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華安證券研報認為,年輕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會更加重視創新技術、重視自主專利,或將再塑中興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