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艷
摘 要:隨著游泳競技體育的不斷發展,核心力量訓練被廣泛應用于游泳訓練中,尤其是在不穩定環境下游泳項目的應用,有效提高了游泳水平。對于游泳項目訓練而言,其具有自身的特點,在游泳訓練中應用核心力量訓練時,必須結合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從而促進運動成績的提升。本文就對游泳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游泳訓練;核心力量訓練;應用
中圖分類號:G861.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5-12-14
1.游泳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
(1)對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加以考慮。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在對不同的運動員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必須要適當調整訓練的穩定性和實際需求。如果教練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制訂訓練方案,將會導致運動員身體素質與訓練強度不相適應的情況發生。對于具有較強身體素質的運動員而言,訓練量小則無法滿足其實際需求;而對于身體素質差的運動員來說,訓練量大則吃不消,會降低訓練效果。因此教練員在對訓練方案加以制訂時,應充分考慮運動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確保訓練方案與運動員身體素質相協調。一般而言,要想保證訓練方案的合理性,應按照先空手后負重、從靜到動的順序進行訓練,遵循先穩定后運動的原則,從而使運動員肌肉收縮能力得以增強。
(2)與游泳姿勢相對應。對于游泳運動項目的姿勢而言,其包括自由泳、仰泳、蛙泳和蝶泳。從核心力量訓練理念層面而言,自由泳和仰泳為一類,蛙泳和蝶泳為一類,這兩類泳姿在訓練方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對于自由泳和仰泳來說,運動員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對“靜態力量”的訓練較為重視,要求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具有平衡性和靜止性。而蛙泳和蝶泳要求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其核心力量能夠隨姿勢變化而出現變化,屬于“動態力量”的訓練。但是在進行實際訓練時,教練員應對“靜態力量”和“動態力量”的訓練加以有效融合,并將兩者交替穿插使用,達到動靜結合的訓練目的,確保運動員的各個身體部位能夠更好地進行核心力量訓練,避免肌肉疲勞和受傷等情況出現,提高游泳成績。
(3)訓練時間的合理安排。目前國際泳壇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時,訓練方法具有節奏快和周期短的特點,因此應對訓練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從而促進運動員訓練效果的顯著提升。首先,運動員與教練員應進行熱身準備,然后進行局部肌肉訓練。其次,開展13~15min的穩定性力量訓練,保證運動員的身體在地面上具備良好的穩定性,避免入水后姿勢出現變形現象。最后,進行整體肌肉訓練時,應適當延長穩定性力量訓練和熱身時間,將其控制在20~25min的范圍內,并進行地面和水中穩定性的雙向訓練,確保運動員成績能夠得到均衡全面的提升。
2.游泳訓練中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效果
(1)有利于預防運動損傷。運動員在游泳訓練中快速發力時,利用核心肌肉群的保障作用,穩定完成整個動作,從而預防運動損傷,降低損傷的發生幾率。教練員在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時,不僅要開發大肌肉群的力量,還要重視小肌群的開發,從而保持脊柱的穩定性,降低運動員肌肉群的疲勞感,有效預防運動損傷情況的發生。
(2)有利于增強運動協調能力。教練員在游泳訓練的過程中,應對運動員的協調能力加以重視,要求運動員在進行水中技術動作時,保證動作的協調性,合理放松拮抗肌,從而節省能量,提高游泳速度。在訓練運動員的協調能力時,應將陸上各種協調性訓練進行有機結合,強化其水中協調能力的控制,利用脊柱彎曲和水的滾動練習開展協調能力訓練。核心力量作為訓練的關鍵,借助核心力量的支撐,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四肢和軀干的應力,從而輕松完成相關的動作。
(3)有利于為運動員提供技術支持。相較于其他競技項目而言,游泳項目主要是開始于發臺,而運動員的身體離開發臺后則處于無支撐狀態,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身體姿勢的穩定性,運動員需要改變水中的泳姿,從而保證身體的前進與平衡。因此運動員必須要強化核心力量訓練,這樣才能在入水后對自身的泳姿進行迅速改變,保證身體高度的競技性,加快游泳速度。
當前,泳壇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勵,開展核心力量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泳訓練中應用核心力量訓練時,必須要對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加以考慮,與游泳姿勢相對應,合理安排訓練時間。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運動員的協調能力,為運動員提供技術支持,有效預防運動損傷,增強運動員的發力力量和發力效果,提高游泳成績。
參考文獻:
[1]王衛星,廖小軍.核心穩定力量訓練的作用及方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8,(2):12-15.
[2]林 華,王潤生.叢培信核心穩定力量訓練原理初探[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