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宏
90歲高齡的王老太太于5年前出現右膝關節疼痛,當時診斷為骨性關節炎。經多次保守治療,效果時好時壞。近年來,她的膝關節疼痛逐漸加劇,活動受到嚴重限制。一個多星期前因疼痛加劇,她只能在家臥床。于是,家人將王老太太帶到醫院骨關節科就診。醫生經詳細檢查后發現王老太太右膝關節退變,關節間隙基本已經消失,骨贅明顯,并出現了明顯的關節畸形,只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高齡置換關節,需詳細評估
可是,王老太太畢竟已90歲高齡,身體各項功能明顯不如年輕人,無論是手術本身還是術后的康復都有很大難度。但是如果放棄手術,老人從此就只能長期臥床。醫生對老人進行了全面檢查,對她的身體狀況、重要臟器功能進行了詳細評估,又經各專科詳細評估以及與患者家屬再三溝通后,最終決定給王老太太行全膝關節置換術。
手術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進行得十分順利,只用了1個小時的時間,術中術后總出血僅250毫升。手術后王老太太幾乎未感到手術部位的疼痛,恢復十分理想,手術3天后就已經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下地活動了。
置換后,可恢復關鍵功能
醫師介紹,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指采用金屬、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據人體關節的形態、構造及功能制成人工關節假體,通過外科手術植入人體內,代替患病的關節,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適用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等所致嚴重的關節疼痛、關節不穩、關節畸形病人,手術可以明顯解除膝關節疼痛,矯正畸形和改善關節功能,手術效果確切。
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已經成功開展十多年,一般大醫院每年有數百位病人接受這樣的手術治療。
手術最佳年齡:65~75歲
近年來,骨關節科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方面不斷改進,規范手術流程,將幾項創新技術應用于臨床,大大提高了手術效果。首先是控制了手術的出血量,手術一般情況下不再需要輸血;其次是采取多模式的鎮痛方案,引進無痛病房理念,縮短了這類特殊高齡患者手術后的恢復時間;三是制訂了深靜脈血栓的規范性預防及診療流程,控制術后血栓形成;四是加強了多學科合作,強化患者的圍術期管理,降低了手術并發癥的發生;五是配備專業的康復醫師在術后負責康復指導,使患者術后的恢復顯著加快。
由于人工膝關節置換的假體有一定的遠期松動概率(15年的松動率大約10%),故而以往一般建議的手術最佳年齡為65~75歲。然而,近年來手術患者年齡有增大的趨勢,原因是不少患者在手術黃金年齡由于懼怕手術而錯失機會,而此類病人病情幾乎都會不斷加重,導致最后無法行走,疼痛嚴重并影響睡眠,明顯降低了生活質量。
目前,膝關節置換手術已經十分成熟,醫生建議有必要進行膝關節置換的患者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這樣不僅能保證生活質量,也能盡量避免80歲以后再進行手術。
(摘自《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