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昱
有些腎炎患者不時會出現水腫現象,而水、鹽與水腫直接相關,因此患者對鹽和水的攝入控制到了一種苛刻的地步,甚至實施“禁鹽限水”政策。
其實這都是沒必要的。對腎病患者來說,限鹽不是禁鹽,而如果是腎功能正常的患者,還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飲水。
食鹽是維持人體生理功能的必需品。如果攝鹽不足,可以出現低鈉血癥,表現為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少言懶語等。但是,腎臟有病時,腎臟對鈉的調節功能受到影響,鈉的排泄有了障礙,血鈉增多,體液潴留,患者往往表現為水腫和高血壓癥狀加重。所以,腎病患者對于鹽的攝取與普通人應該有所區別。
不過,臨床研究發現,腎病患者一般低鹽飲食或普通飲食沒有問題,只有當臨床上出現水腫及高血壓時才需要限制食鹽。根據不同情況,腎病患者可以有這三種飲食:
一般飲食 如患者從未出現過水腫、高血壓,或者經治療后水腫及高血壓消失,沒有再反復,則不必嚴格限鹽。但食鹽量也不宜過多,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蔬菜、水果。
低鹽飲食 適合于輕微水腫、高血壓以及水腫、高血壓剛緩解的患者。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及腎病綜合征恢復期,慢性腎衰無水腫、高血壓者都可用低鹽飲食。低鹽飲食要求每日鈉鹽攝入量為2~3克。
無鹽飲食 腎病患者有明顯水腫或血壓升高時,應該禁鹽。這種情況見于急性腎炎初期、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期、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伴有中重度高血壓及水腫時。無鹽飲食往往會影響食欲,可以用無鹽醬油,或糖、醋、姜、蒜等調味以增進食欲。禁鹽時間的長短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水腫是腎病患者的常見體征之一,特別是眼瞼、雙下肢水腫,有時還會出現腎積水。因此,腎病患者的飲水在日常飲食調理中很重要,飲水不當會加重病情,增加疾病治療的難度。
對腎病患者而言,不能簡單地評定是多喝水好還是少喝水好,要看是否“口渴”。如果覺得口渴則應快速補充水分,長時間缺水對腎臟不好;而如果不渴就不要喝水,這樣不會增加腎臟負擔。所以患者對飲水問題不必過分在意,只要把握適度的原則就可以。
腎病患者飲水的最佳時間是:早晨起床后,上午10時左右,下午3時左右,就寢前。飯前飯后不宜飲水。飯前飲水要在進餐前15分鐘,飯后飲水間隔時間要長些(食物越是不好消化,飲水間隔時間越長,如吃水果之后30分鐘可飲水,吃肉之后3個小時可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