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卡拉

季節轉換之際,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孩子也增多。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如果沒有被及時阻斷,有可能拖延發展至肺炎。家長可以了解一些肺炎的早期癥狀,及早識別并送孩子就醫。
在患兒安靜的時候(去除哭鬧、發熱等干擾呼吸頻率的因素),新生兒呼吸頻率大于60次/分、3歲內的幼兒呼吸頻率大于40次/分、兒童呼吸頻率大于20次/分,屬臨床異常,這種異常“信號”往往提示可能有呼吸系統疾病(除心臟病外),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肺炎的癥狀可以多樣化,也可以隱蔽。有的是急性發作,數小時即可由上感發展成肺炎;而有的則是慢性發作,有的孩子可能有咳嗽數月的病史,到醫院經過查體拍胸片才確診為肺炎。
肺炎按病原學分類可以分為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和支原體肺炎及其他少見病原感染的肺炎(比如軍團菌肺炎、真菌性肺炎或衣原體肺炎等)。
病毒性肺炎治療上除抗病毒治療、支持治療、物理治療(超聲霧化)外,有時甚至需要使用呼吸機。
細菌性肺炎的典型代表是肺炎鏈球菌肺炎,發病率較高,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一樣肺部損害大,容易進展為肺實變甚至肺膿腫,臨床也會有高熱等表現,需要用抗生素積極進行抗感染治療,其病程偏長,療程長。
支原體肺炎也是比較多見的肺炎類型,臨床常表現為發熱,甚至高熱、干咳。支原體肺炎治療需要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比如阿奇霉素或紅霉素。隨著交叉感染(比如院內交叉感染、社區內交叉感染)的產生,病毒性肺炎還有可能合并細菌性肺炎而發展為混合病原肺炎。
醫生需要確診患兒是哪類肺炎才能對癥治療。這也是為什么在治療過程中總是需要抽血、體液培養檢查的原因。
很多家長不配合治療,過度憂慮拍胸片的輻射風險。還有些必須使用針對性抗生素治療的患者(比如支原體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患者等),家長不同意,認為抗生素副作用大。而對于病毒性肺炎,醫生并不主張給孩子使用抗生素,但有的家長卻非要用抗生素。面對家長的誤解,醫師頗為無奈。
熱點答疑
肺炎為什么容易反復?
實際上肺炎本身并不像哮喘那樣是反復發作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都不會反復。但肺炎是下呼吸道感染疾病,對于孩子,尤其嬰幼兒是一個比較大的打擊。抵抗力的逐漸恢復及肺部病變的吸收是需要過程的,治療可能只有幾天,但氣管黏膜的修復和肺部病變的吸收至少需要兩周。而重癥支原體肺炎患者肺部病變的修復可能需要數月。
患兒出院后該如何護理?
孩子出院以后主要是加強家庭護理,在孩子抵抗力尚未完全恢復期間,應避免病原的二次甚至多次感染;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場所,加強居室空氣通風。學齡兒童患肺炎后,家長要讓孩子多休息,保證充足睡眠。氣溫變化時適當添減衣物,可逐漸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居室應加濕,有利于氣管黏膜修復。
霧化治療的藥物中含有激素,對孩子身體有害嗎?
霧化治療使用的藥物里有化痰藥物,有的也會加入激素類藥物,一般由醫生根據患兒呼吸道情況決定是否加入激素,比如有喘鳴、慢性咳嗽等,醫生可能會考慮加入。激素類藥物主要是為了減輕氣管痙攣、氣管炎癥等,只是短時間使用,一般不超過一周。通過氣管吸入的激素劑量偏小,主要局部作用于呼吸道,只有少部分進入全身循環,所以家長不用擔心。
肺炎疫苗有必要打嗎?該如何選擇?
目前的肺炎疫苗都是針對肺炎鏈球菌的疫苗,7價疫苗適合2歲以下嬰幼兒使用,23價疫苗適合2歲以上兒童使用。臨床醫生推薦打肺炎疫苗,因為肺炎鏈球菌感染后對患兒的肺損害大,發生肺實變、肺膿腫的多,治療病程長,抗生素應用時間長,花費大,患兒住院時間也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