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相國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人貧血的發病率不斷上升。據資料顯示,我國有50%~55%的老年人患有貧血。老年人患貧血后,常會出現以下一些癥狀,如乏力、心慌、氣短、頭暈、頭痛、易倦、耳鳴、下肢水腫、心絞痛、口角炎、舌炎、食欲減退、惡心、消化不良、味覺異常、心肌營養障礙、大腦供血不足、間歇性吞咽困難、健忘、失眠、暈厥、平衡失調、反應遲鈍等。貧血屬中醫虛勞、血虛、萎黃血證的范疇,采用中醫辨治和食療有獨特療效。
氣血雙虧型癥見貧血伴疲乏無力、面色無華、語聲低微、氣短懶言、頭暈目眩、自汗、易感冒、口唇指甲色淡、眼花、失眠、心悸、四肢麻木、舌質淡、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血、健脾養肝。
驗方:黨參、黃芪、山藥、枸杞子、大棗、蓮子各30克,當歸、丹參、熟地黃、茯苓、白術、白芍、雞血藤、阿膠(烊化)、龍眼肉各15克,川芎、木香各10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每日1劑。
食療方:阿膠15克加15克白糖開水烊化后,加入5克紅參粉,每日1劑。
脾胃兩虛型癥見貧血伴面色萎黃或蒼白、身體瘦弱、腹脹納少、大便溏泄、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口唇色淡、舌淡、苔薄白、脈緩無力。治宜健脾和胃、益氣養血。
驗方:黨參、黃芪、山藥、蓮子、薏苡仁、扁豆、雞內金(研粉沖服)各30克,白術、茯苓、陳皮、當歸各15克,木香、砂仁、“三仙”(神曲、麥芽、山楂)各10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每日1劑。

食療方:黨參(紗布包)、蓮子、山藥、薏苡仁、茯苓各25克,大棗12枚,大米60克,加適量水煮粥食用,每日1劑。或用大米、赤小豆各60克煮成粥。粥熟后加入5克紅參粉,每日1劑。
心脾虛弱型癥見貧血伴面色蒼白或無華、疲乏無力、食少納呆、健忘失眠、心悸怔忡、多夢易醒、腹脹便溏、舌質淡、脈細弱。治宜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驗方:小麥、大棗、黃芪、黃精、黨參、山藥、茯苓各30克,白術、阿膠(烊化)、龍眼肉、生姜、“三仙”、夜交藤、酸棗仁(搗碎)、柏子仁(搗碎)、當歸、遠志各15克,木香10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每日1劑。
食療方:小麥、大米各50克,茯苓、大棗各25克,加適量水煮粥食用,每日1劑。或用小麥、大米各50克,蓮子、白扁豆各30克,龍眼肉、山藥各25克,加適量水煮粥食用,每日1劑。或小麥100克煮粥,熟后加入5克紅參粉,每日1劑。
脾腎陽虛型癥見貧血伴腰膝或下腹冷痛、頭目眩暈、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畏寒肢冷、便溏或五更瀉、水腫、小便不利或清長、男子陽痿、舌淡有齒痕、苔白、脈沉弱。治宜溫補脾腎、益氣壯陽。
驗方:肉蓯蓉、菟絲子、杜仲、鹿角膠(烊化)、淫羊藿、茯苓、白術、黨參、干姜、山藥、扁豆、神曲各15克,肉桂、補骨脂各10克,鹿茸(研粉)3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每日1劑。
食療方:山藥50克,核桃仁、黑芝麻、海參各20克,雞肉150克,共入鍋加適量水燉爛,加調料服食,每日1劑。
肝腎陰虛型癥見貧血伴唇甲無華、眩暈耳鳴、目干澀、肢體麻木、脅痛、咽干口燥、腰膝酸軟、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健忘多夢、舌紅少津、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養陰清熱。
驗方: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山藥、石斛各30克,龜板膠(烊化)、鱉甲膠(烊化)、女貞子、旱蓮草、黃精、白芍、生地黃、沙參、茯苓各15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服,每日1劑。
食療方:石斛、冬蟲夏草各25克粉碎后,加入鴨肉150克入鍋,加適量水將鴨肉煮熟后加調料食用,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