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 岸

李振華先生作為河南省中醫院原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全國首屆國醫大師,在養生方面有許多獨到之處,值得學習借鑒。
李振華先生對中國傳統中醫有多年的研究和臨床應用,積累了豐富和獨到的經驗。他很注意利用中醫方面的知識對自己進行保養。其中,中醫經絡穴位的針灸、按摩是無數先輩心血和智慧的結晶,李先生頗為精通。他變針灸為指按,常以指代針,揉搓百會穴,輕搓面部,以促進頭面部的血液循環。他揉搓、輕拍涌泉穴、膻中穴,以此補腎、強心、健腦。他揉搓指按聽宮、耳門、顱息等穴位,以助聽力。揉搓指按童子髎、睛明穴,以增強視力。他揉搓、輕按迎香穴、風池穴,以防感冒。他還常常叩齒生津并咽下津液,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李振華說,通過20多年的穴位揉搓和按壓,他確實收到了行氣血、調營衛、益心腦、防外邪、強耳目的效果。
李振華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一年有寒、熱、溫、涼,自然界有風、寒、暑、燥、火,所以要“動作以避寒,隱居以避暑”,和于四時,順應自然之氣。尤其年老體弱者更應適宜寒暑,“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晨活動不宜過早,以見到陽光為宜。冬季三九天,多在室內活動,以免寒氣傷陽。夏季三伏天,避暑要及時,但也不宜過涼。總之,人要適應自然,生活要規律,寒溫要適度。
他在起居飲食方面也十分講究,絕不任性放縱。日常生活有規律,不過勞過累,而是早起早睡。他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食不過飽,每餐以七八分飽為宜,注重多種營養搭配,尤其是晚餐,注意粗糧、細糧搭配,飯后吃一些幫助消化的水果,凡吃食以能及時消化、腹部舒適為準,絕不貪圖口舌享受。
李振華認為,健康需要活動,但必須適當,不可勞倦過度,尤其是老年人和患者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他多年來的活動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每天早晚各慢走1千米,堅持不懈。二是堅持門診看病,為患者解除病痛,這使他內心無比欣慰,也有益于腦力活動,一舉多得。三是在帶徒弟和傳承學術經驗中,他獲得了為中醫藥事業培養人才的成就感,內心充實和滿足,同時這也促使他經常思考問題,增強了思維分析能力,加上常與青年人相處,增加了活力,振奮了精神。四是練習書法。他以練習楷書為主,一筆一畫,一絲不茍,既陶冶了情操,也活動了肢體,形神均受益。
李振華說,喜、怒、憂、思、悲、恐、驚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但只要生活中加強修養、愛好廣泛、寬宏大量、不計得失、遇事不躁,就能心靜志安,樂觀寬宏。情志安寧,氣血通暢,人就健康長壽。正如《內經》所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愿。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他謙虛地說,他只初步做到了一些,但這是養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是必做又較難做到的。
他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煩擾,總是以平常心相待,不受其干擾,保持內心的寧靜愉悅。
李振華深刻體會到中醫養生學的博大精深與科學實用,他將自己的養生經驗總結為以下幾句話:“與四時節氣協調,與天和;情志安寧,與氣血和;動靜合一,形神合一,與自身和;飲食有節,與脾胃和;益腎固精,全真養形,與神和。”他說,養生貴在力行,持之以恒,就會壽而康,幸福、快樂地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