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禮

近年來,多數體檢單位把頸部動脈血管彩色多普勒檢查納入體檢常規范疇,致使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顯著增多,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頸動脈斑塊被稱作人體健康的隱性殺手,已經被列為腦卒中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它一旦脫落或破裂就會形成血栓,引發腦卒中,能在頃刻之間奪走一個人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果能早期檢測到頸動脈斑塊,將對腦卒中的預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頸動脈斑塊最簡單的檢出手段是頸動脈超聲檢查。該檢查可以清晰地顯示頸動脈的解剖結構,醫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頸動脈的血流是否順暢,血管壁是否有異常,管腔是否有狹窄以及狹窄的程度和范圍,還可以通過回聲的強弱以及斑塊的形態來判斷斑塊是易損斑塊還是穩定斑塊。
頸動脈超聲檢查,可以確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這個數據得出以后就可以判斷血管內是否有粥樣硬化斑塊的存在。研究表明,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每增加0.1毫米,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就增加10%~15%,發生腦卒中的危險增加13%~18%。若檢查時發現頸動脈內存在低回聲的易損斑塊,也就是不穩定的斑塊,這時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因為這種斑塊更容易脫落導致腦卒中。
斑塊破裂是導致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而斑塊是否易破裂取決于斑塊的易損性,及時識別易損斑塊對預防急性心腦血管事件至關重要。人體內大多數斑塊比較穩定,約有10%的斑塊會越長越大,在不良誘因下,斑塊就可能轉變為易損斑塊,而平日里煙酒過度、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攝入過量等,都是斑塊轉變為易損斑塊的不良誘因。防治易損斑塊的重點在于增加其穩定性,減少易損因素。
易損斑塊更具隱蔽性,也更加危險,遇到天氣寒冷、情緒刺激、勞力過度、暴飲暴食等情況,這些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的易損斑塊就會破裂,形成血栓,當血栓阻塞血管時,即可發生心肌梗死、腦梗死。因此,對動脈粥樣硬化的防治,要“穩”字當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穩定易損斑塊,以成功減少或避免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生。
缺血性心腦血管病臨床多見,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發病的“元兇”。對于斑塊引發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病,要“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雙管齊下。“未病先防”也就是一級預防,即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進行早期干預,控制危險因素,減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生長,進而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率,通俗來講就是還沒有出現斑塊的,要提早預防,不讓斑塊形成。“既病防變”屬于二級預防,是說已經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就要進行積極干預,預防心肌梗死、腦梗死的發生,通俗講就是血管內如果有了斑塊,就要通過積極治療讓它縮小、穩定,不讓它破裂。
降血脂和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如辛伐他汀、復方丹參片等,有穩定斑塊的作用,但需要長期穩定服用才可能起到穩定斑塊的作用。建議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但該類藥可能會加重肝臟負擔,因此,建議服藥后定期復查肝功能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