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佳

天氣太熱了,同事老馬和小張在外聯系工作回來,都弄得滿頭大汗。小張說:“出出汗真舒服?!崩像R卻糾正道:“出汗太多,也不利于健康,有可能還預示著某種疾病呢?!?/p>
兩人為出汗的事爭得臉紅脖子粗。一旁“觀戰”的我忍不住了:“你們二位都有點以偏概全?!崩像R醒悟過來了:“老霍是科普作家,寫了那么多氣象保健方面的文章,就讓他談談出汗與健康的關系吧?!?/p>
我先是肯定小張言語中正確的部分:“炎炎盛夏,一陣活動過后,大汗淋漓,確實感覺非常痛快。這是因為盛夏之時,氣溫高,空氣濕度小,汗液排出后很快就被蒸發,汗腺保持暢通,而蒸發的過程,正是人體散熱的過程,所以人便覺著清爽。”
小張得意地對老馬說:“我說的沒錯吧。出汗就是舒服嘛!”
接著,我又肯定老馬言語中正確的部分:“但如果出汗過多,對健康就不利了。過多出汗,可造成人體血液循環的流量減少,循環變慢,使得人體的散熱量減少,從而導致體溫升高。大量出汗,還能使人體鹽分流失,細胞因缺鈉而受到損害。此外,某些疾?。ㄈ缂谞钕俟δ芸哼M、嗜鉻細胞瘤等),也常以多汗為特征之一?!?/p>
這回,又輪到老馬得意了。但老馬有個疑問:“怎樣區分正常的多汗和病態的多汗?”
這個問題提得好!“一般來說,直接與氣象因素(主要是氣溫)有關的出汗,多是健康的和正常的;如果出汗與環境因素無關,則多是不正常的,可預示身心某些方面有疾患。出汗是機體調節體溫的重要功能。需要說明的是,健康人體的出汗多少,除了與氣溫和活動量有關外,與風、濕度、水汽壓等氣象因子關系也很密切。當溫度高、濕度小時,人體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當風速較小、濕度和水汽壓較大時,即使氣溫較高,人體也會出汗不暢,這樣的情況下,人較容易中暑。”
小張在一旁嘿嘿笑:“怎么樣,出了汗就舒服了吧!”老馬則又拋出“多汗癥”的問題,小張再也笑不起來了,眼巴巴地等著我解釋。
我想了一會,回答道:“確實,有的人特別愛出汗,即使是在大冬天,手足也總是濕乎乎的。有人把這一癥狀叫多汗癥。此病可能和基因有關,西方人患這種病的比東方人多。也有專家認為手足多汗是正常的,因為人體的手掌、足心汗腺特別多,容易出汗。不過,也確有不少疾病,可以引起汗液排出增加。比如,多汗兼有心悸、食欲亢進、情緒波動、失眠,可能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的表現;胸悶、肋下脹痛、食欲不振、出冷汗等一系列癥狀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表現?!?/p>
小張笑著說:“我有時也出冷汗呢?!?/p>
我解釋說:“有些人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突然受到驚嚇時,手掌、足底、腋窩部以及面部都可出汗,這叫精神性出汗,即是出冷汗。你是屬于這一種吧,保持情緒穩定就行了?!?/p>
“聽說,古人可以借助汗液診斷病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老馬總是句句不離“病”。
幸虧我自學過中醫,否則還真被老馬問住了:“我國傳統醫書確實列出許多用‘出汗’診斷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刺悄虿。┗颊叱龊馆^少,小便卻多;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腦卒中的先兆;外感出汗而熱不退,多數是邪已入里;經常出汗,并覺肢體氣力不足,或怕冷,這是自汗,屬于陽虛;入睡即出汗,醒后汗止,這是盜汗,屬于陰虛?!?/p>
老馬服了:“厲害,厲害!”小張也笑說:“今天真是學了不少東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