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倫

趙立道,五十來歲,本來應該心志平和了,但是他身體不好還多怒。夏天時,餓了,于是跟家人說準備飯,可這飯不是立即能端上來的,趙立道就發火了,火還大得讓人受不了,這是不適合養生的。趙立道患了瀉肚子的病,自己用涼水兌蜂蜜來治,但沒好,便請來了朱丹溪。朱丹溪診斷,說是你性格不好,經常發火引起的,開藥調理一下。開了方子,人參和白術煎湯,送服益元散,這是祛濕安神的藥,一方面補脾一方面安神。趙立道服了幾天,病情減輕了,但是又不斷打嗝。別的醫生覺得應該開補藥,朱丹溪說,不要急,藥的力道沒到,到了就自己停止。堅持了四天,打嗝止住了,而且瀉下也好了。
當時朱丹溪家族中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從夏天到深秋一直鬧肚子。許多醫生治不好。朱丹溪問老人的飲食特點。老人說,喜食鯉魚,三年無一日缺。朱丹溪明白了,這是營養沒代謝變成了痰濕。鯉魚雖有利水的功能,但是要注意吃的量。如果天天吃,過多攝入,就會變成痰濕。助濕生痰會影響正常運作。朱丹溪囑咐老人別再吃鯉魚了,開了暖胃行氣的方子。老人服用后吐出半升黏液,第二天服藥后又吐了半升,瀉肚子從此好了。朱丹溪認為,天天隨心所欲地吃,一定會引起疾病。如果清淡飲食,身體會好許多。
黃生的家里有錢,又做了一個小官,生活幸福,但是患了消渴病,多飲,多食,多尿,人消瘦乏力,這與今天的糖尿病有關聯。“此肥美之所發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黃生當時請了醫生,這個醫生卻說病快好了,應該滋補一下身體,公雞最好。黃生幾年里吃了一千多只公雞。經常嘔吐、胸悶。請醫生來,說胃里有寒,用溫補,結果還添了怕風的癥狀,走十幾步都沒力,便請來了朱丹溪。朱丹溪說他是吃出來的,先不要再吃雞了。開了方子,人參、黃芪、白術加五味子,用竹瀝來調服。竹瀝是化痰用的。朱丹溪認為黃生體內痰濕重,讓他一點點地吃。黃生的病情緩解了,但他又犯錯了,用雞湯調飯。這次朱丹溪要求他不要再吃雞了,這病才慢慢好了。這告訴我們營養物質攝取過多是不利于身體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