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除了作家、戲劇家、翻譯家這些頭銜,楊絳先生最知名的一個身份,就是錢鍾書的妻子。曾經有人這樣跟楊絳開玩笑,說楊絳喜歡清華兩個“書”——一個是讀書,一個是錢鍾書。
的確,自從幼年時受到父親楊蔭杭啟蒙而讀書以來,讀書和對讀書的思考貫穿于楊絳的生活中,她與錢鍾書也是因為共同讀書而結為連理的,以至于《楊絳:“九蒸九焙”的傳奇》的作者楊國良寫道:“楊絳一生最本初、最純粹、最持久的信仰是讀書。”
楊絳父親楊蔭杭的教育理念來自孔子的“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順其自然,注重培養楊絳廣泛的閱讀興趣。楊絳從小喜歡文學,只要楊絳表示喜歡什么作品,楊蔭杭就會把那本書放在她的桌子上。
在東吳大學讀書期間,楊絳進了政治系,但仍舊癡迷于文學的她,把課余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圖書館中,她在那里閱讀了大量的外國小說。有一次,父親問她:“阿季(楊絳本名楊季康),三天不讓你看書,你會怎么樣?”楊絳說:“不好過。”父親又問:“一星期不讓你看書呢?”楊絳回答:“一星期都白過了。”楊絳對讀書的熱愛可見一斑。
在清華大學求學期間,甚至在出國留學時,楊絳一直保持著這樣的閱讀熱情。在清華大學讀書時,共同的興趣愛好讓楊絳和錢鍾書走到了一起,之后兩人又一起留學英國。在楊絳的作品《我們仨》中,她這樣回憶自己和錢鍾書的閱讀時光:“牛津的假期相當多。鍾書把假期的全部時間投入到讀書中。那里藏書豐富,借閱限兩星期內歸還。我們往往不到兩星期就要跑一趟市圖書館。我們還有家里帶出來的中國經典以及詩、詞等書,也有朋友間借閱或寄贈的書,書店也容許站在書架前任意閱讀,反正不愁無書。”
關于能從書中得到的收獲,楊絳表示,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得情趣會思考的人,讀書到了最后,是為了讓人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復雜。在她看來,“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視角”。甚至,她覺得“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讀書能讓人遇到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