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陳海葉
?
餐桌禮儀學起來
整理/陳海葉

人在職場,難免會遇到很多飯局酒局。比如剛剛過去的春節,相信每個人都經歷了單位年會、同事聚餐、家庭團年等諸多飯局。
在有些大大咧咧的人看來,這就是“吃個飯”的事兒。然而,社會交往中,飯局上表現出的“規矩禮儀”卻是越來越受到職場人士的重視。為了適應社會和職場需要,有的大學還專門設置了相應的選修課。
因為,餐桌禮儀的學習不僅有助于建設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還有助于職場新人更快適應社會,幫助個人事業的成功。
餐桌上的講究很多,家庭聚會、朋友聚會、宴請客戶各不相同。聚會中,選店點菜、上菜喝酒都蘊藏許多禮儀,就連看似簡單的座次安排,也蘊藏無限玄機。
按照習俗,一般按照“左重右次”的排位規則,根據客人的重要程度安排座位。如果是家宴,應請家族中輩份最高者坐為上賓,其余可按照設宴者的年齡、身份地位、親疏關系分座安排;如果純粹是同學或者是戰友們的聚餐,誰請客誰就坐在面向門口的位置,也稱“做東”或“莊主”,其他同學或者戰友可以隨意入座;如果是宴請領導或客戶,座位就相當有講究。則要注意主陪、副陪、主賓、副主賓座位的排法了。
主陪是請客一方的第一順位,位置應該正對大門或者是能夠全視整個宴會大廳,作用是坐莊,把握本次宴請的時間及喝酒的程度。副陪是請客一方的第二順位,位置在主陪對面,即背對門口,主要作用是帶動客人喝酒。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這個位置是請客買單者的專屬位子,一般不安排人坐。只有在人比較多,比較隨意的場合才安排。主賓是客人里面職位最高或者地位最貴重者坐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邊。副主賓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如果還有“三賓”,則安排在副陪的右手方入座;“四賓”安排在副陪的左手方入座。
座次安排是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如果方向弄反會很尷尬。但各地風俗不同排法也不盡相同,如在無法準確的把握當地風俗的情況下,應按照主人當地的風俗安排座位,以“不變應萬變”。
宴會中,上菜動筷也有講究。一般都是從主賓位置開始的,也就是主陪的右手邊。一般來說,上第一道菜時,為了表示尊敬,主人會用公用筷給主賓夾菜。這時懂禮的主賓也會象征性的吃點,示意可以吃飯了。如果遇到主賓特別忌口的食物,主人會把第一筷夾到自己碗里,其它人接到信號后才能開始吃。
需要注意的是,在沒有上菜之前一般是不可喝酒的,喝酒預示著宴會的正式開始。
而在酒的選擇上,可根據客人的喜好及宴會的性質,選擇白酒、紅酒、啤酒。當然,一場成功的宴請所體現的禮儀,絕不止這些。分煙遞茶、離席送客都有各自的規矩,宴請者只有重視細節,步步為營,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敬酒,從古至今一直是國人餐桌上交流情感的重要形式。中國民間就有“無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悶”等說法。無論是親朋好友聚會,還是業務接待飯局,難免會喝上一杯。那么,飯局上,該如何“勸君更上一杯酒”?
一般來說,勸人飲酒有“文敬”“武敬”“罰敬”“代飲”“互敬”等幾種方式。
“文敬”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即有禮有節地勸酒。
“武敬”是一種通過劃拳、說酒令,以輸贏判定誰喝的方式,這在民間非常流行。
“罰敬”則是中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可謂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席間說錯話也會被罰酒。
“代飲”一般用在本人不會飲酒,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上以表達敬意時,就可請人代酒。但切記酒桌上不能隨便找人代酒,除非那人與你有特殊的關系。
“互敬”是客人之間為增進感情的敬酒,往往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
勸酒是酒桌上必不可少的禮節。飯局中的勸酒詞也花樣百出,對于一些不勝酒力的人來說,優雅拒絕學會自保十分重要。
找理由拒絕。其中“我對酒精過敏”“我打算要孩子”“我開車了”“晚上還要組織聚會”“要開車接/送人”都是大家公認不喝酒的客觀理由。如果上述理由均無法自救,那就誠懇道出自己的主觀理由。比如,“我酒量小,再喝非醉不可”“我已喝多,胃里翻滾,再喝非得現場表演不可”“我明天還有很重要的事情,今晚實在不能再喝了”“我有胃病,不適合多喝”等等。
若主觀理由還是沒用,那就只有示弱求助了。例如“我實在不能喝,請您饒了我吧”“喝這么多酒已經超量了,再喝回家沒法交代”等等。如果實在喝不下卻又難以拒絕時,討饒認慫或求助別人替喝,也算拒酒的小招。
在飯局中,當我們舉杯交歡時,應注意對方是否有不適合飲酒的身體疾病。遇到不適合喝酒的人應茶代酒。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以茶代酒其實另有一番風味。
除了要學會優雅拒酒外,飯局上還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東西。比如,飯桌上遇言語不和者、不懷好意者的偷拍錄像、酒后鬧事等,要應對自如,需時刻保留一份清醒。
首先,不是每個飯局都毫不猶豫參加,尤其是對公職人員而言。在赴宴之前,應先弄清宴會的性質和大體的赴宴人員身份。如果實在覺得沒必要參加,就應果斷找理由拒絕掉。
其次,酒桌上要時刻保持謙遜的態度,不說大話。俗話說,“禍從口出”,餐桌上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管住自己的嘴巴。遇到話不投機或不懷好意者要善于避讓。餐桌上,大多都是初見,在互不了解的情況下,說話要合群得體謙遜,不能粗暴無禮。如果是自己做東,遇到不速之客,一定要搞清楚來龍去脈和到場緣由;遇到喝醉鬧事的,要妥善安排好送客,及時控制局面。
總而言之,餐桌禮儀能衡量一個人的基本修養。作為一個職場人,可千萬不要忽視“吃飯”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