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
(遼寧省沈陽市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站,沈陽 110013)
?
基于灌區設計中水量平衡分析
王剛
(遼寧省沈陽市水利工程建設質量與安全監督站,沈陽 110013)
摘要:文章以遼寧省某中型灌區設計為例,簡要論述水量平衡設計中的分析和計算方法,設計中對可利用水量和需水量進行詳細分析,并得出水量平衡結論。同時灌溉制度的確定和選取應同本地區相適應,來確保水量平衡分析的正確性。
關鍵詞:灌區;水量平衡;灌溉制度;設計;分析
0引言
工程位于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境內,系中型自流灌區。灌區水源主要為河水,該灌區是蘇家屯區主要糧食生產基地之一。
該灌區設計灌溉面積4 000 hm2,灌區種植作物為水稻。灌溉區域內總人口為 12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 9.6 萬人,農村勞動力人口 4.2萬人。在灌溉管理上,根據遼寧省水資源調度管理的要求和本地區的特點,灌區采用大流量、高水位集中供水的灌溉方式,科學管水,適時灌溉,堅持以苗定水,杜絕重復泡田,看前堵后,防止跑水現象發生。同時,要求各受益村采取庭院育苗,必須實行旋耕,在用水之前做好田間支斗渠清淤擴寬。
本工程的研究對于中型灌區的水量平衡分析,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1工程概況
1.1工程簡介
該灌區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紀50年代,至今已運行60多年。灌區共有渠首23處,包括柳壕河攔河閘1處,進水閘2處,提水泵站20處。灌區干渠全長33.5 km,支渠全長53.10 km,灌區主要配套水工建筑物65座。
灌區范圍內大部分屬于低洼易澇區,水位較高,主要靠強排。主要防洪、排澇工程有排水溝、排水閘和排水站。灌區內現有排水設施基本良好,現有排水站 7 處,裝機 43 臺,排水能力27.15m3/s,均能正常運行[1]。
灌區灌溉面積4 000 hm2,其中自流灌溉面積1 553 hm2,提水灌溉面積2 447 hm2。
1.2自然條件
灌區所在地多年平均氣溫為8.6℃,其中7月份氣溫最高,為24.7℃,1月份氣溫最低,為-10.9℃。冬季多北風、西北風,春夏多南風,最大風力8級,多年平均風速為3 m/s,最大風速為20.7m/s。區內多年平均日照為2511.7 h,多年平均凍土深度l.20 m左右。
灌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720.7mm,年內分配不均,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73.05%,其中1月份降雨量最少,7月份降雨量最多。多年平均蒸發量為1659.1mm。
2灌區現狀水量平衡分析
2.1灌區可供水量
灌區可供水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2.1.1灌區地表水
1)水庫供水
根據省農業用水指標可知,水田泡插期分水定額為3 300 m3/hm2,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為4 000 hm2,則泡田期水庫給灌區供水1 320 萬 m3[3]。
2)攔蓄上游退水
本灌區上游還有一座中型灌區,每年灌溉期間只有上游灌區灌溉完成后,水庫供水才能到達本灌區。上游灌區每年灌溉需水量為13 325 萬 m3,水庫供水1.50 億 m3,結余水量1 675 萬 m3,結余水量全部供給本灌區農業灌溉用水。
3)攔河閘蓄水
根據攔河閘庫容曲線可知閘前水位與蓄水量關系,攔河閘設計蓄水位為3.00 m,庫容330 萬 m3;死水位為1.50 m,庫容704E07m3(注:設計蓄水位和死水位高程均為相對高程),由此可知灌區攔河閘設計蓄水量為260 萬 m3。
2.1.2灌區地下水
根據《遼寧省水資源》(遼寧省水利廳編,2006年1月出版)可知,沈陽市平原區地下水可開采模數為30.30 萬 m3/km2,該灌區設計灌溉面積為4 000 hm2,則灌區地下水可開采總量為1 212.06 萬 m3。
兩項合計灌區可供水量為6 947.06 萬 m3。
2.2灌區現狀需水量
2.2.1灌溉制度的分析與確定
1)灌溉保證率的確定
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的規定并結合遼寧省實際情況,水田灌溉保證率采用75%。
2)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額的確定
以現狀灌溉制度為基礎,參照遼寧省水利勘測設計院編制的《遼寧省各種作物灌溉制度分析》中水稻灌溉制度設計中的苗期用水量、泡田期定額,設計灌區苗期用水量和泡田期用水定額,本設計水稻苗期用水量為225 m3/hm2,泡田期定額為1 950 m3/hm2。
根據《行業用水定額》(DB21/T1237—2008)農業林業灌區分區表,遼陽縣屬于Ⅱ區,水稻基準定額值為6 600 m3/hm2,根據此計算水稻毛灌溉定額。
1)斗渠口下的灌溉定額
mijk=m0×K1i×K2j×K3k×K4+M
(1)
式中:mijk為斗渠口以下灌溉定額,包括凈灌溉定額、斗渠口及以下渠系輸水損失和田間損失組成;m0為基準定額(m3/667m2);K1i為工程類型調節系數;K2j為水源類型調節系數;K3k為灌區規模調節系數;K4為附加用水調節系數;M為新開發的鹽堿地洗鹽用水定額。
2)取水口以下灌溉定額
(2)
式中:m為取水口以下灌溉定額,m3/hm2;ηl為斗渠口以上輸配水效率。
3)灌溉水利用系數
按《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中要求,規劃中型水稻灌區田間水利用系數不宜低于0.95;渠系水利用系數≥0.65。該灌區的土質基本為黏土,部分為砂壤土。
考慮灌區渠道防滲護砌后滲透量減少,又考慮灌區改造后管理水平和渠系建筑物工程配套率提高,且參照國內已有資料確定該灌區的田間水利用系數、渠系水利用系數,則灌區現狀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5,改造后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62[3]。
根據以上分析計算得出:現狀水稻毛灌溉定額為14860.8 m3/hm2,改造后水稻毛灌溉定額為13 209.6 m3/hm2。
4)用水模數
水田用水最大值發生在泡田期,用水模數公式為:
(3)
式中:t為泡田日數。本灌區只能待上游灌區泡田后,才能給本灌區供水,因此泡田期是用水最緊張的時期,此時灌溉時間短,為了保證泡田、插秧期工作正常進行,灌區多采用大流量灌溉方式,泡田期灌溉時間為6.5 d。
經計算:q=34.65 m3/s/萬hm2。
2.2.2灌溉需水量
灌區現狀灌溉作物水稻面積4 000 hm2,人口12萬人,大牲畜3450頭,小牲畜8.9萬頭。
1)農業灌溉用水量
灌區灌溉水田4 000 hm2,毛灌溉定額為14 860.8 m3/hm2。農業灌溉用水5944.32 萬 m3,水源來自地表水和地下水。
2)城鄉生活用水量
灌區現有人口12萬人,用水定額75L/人·d,年用水量328.50 萬 m3,全部取用地下水。
3)牲畜用水量
灌區現有大牲畜3450頭,用水定額100L/頭·d。小牲畜8.9萬頭,用水定額15L/頭·d,合計年用水量61.32 萬 m3,全部取用地下水。
2.3現狀水資源供需平衡
現狀可供水量為6947.06 萬 m3>需水量6334.14 萬 m3,供水滿足要求。現狀水平年需水量平衡分析見表1。

表1 現狀水平年需水量平衡分析成果表 萬m3
3灌區改造后供需平衡分析
3.1改造后可供水量
工程改造后,灌區可供水量與改造前一致。
3.2改造后需水量
灌區設計灌溉面積4 000 hm2,本次改造后,改善灌溉面積1 167 hm2,恢復自流灌溉面積180 hm2。灌區改造部分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55上升至0.62,水田毛灌溉定額由14 860.8 m3/hm2降為13209.6 m3/hm2,預測到2015年,農業灌溉需水量為5 721.96 萬 m3,生活用水和牲畜用水與改造前保持一致,用水量為389.82 萬 m3。
3.3改造后水資源供需平衡分析
灌區改造后可供水量為6947.06 萬 m3>需水量6111.78 萬 m3,滿足灌區用水要求。設計水平年需水量平衡分析見表2。

表2 設計水平年需水量平衡分析成果表 萬m3
由上表可知,灌區改造后節約水量6334.14-6111.78 = 222.36 萬 m3。
4結語
1)灌區水量平衡分析設計中,可利用水源要考慮地表水和地下水,需水量要考慮農業灌溉用水、城鄉生活用水、牲畜用水和其他用水,以保證灌溉區域內水資源平衡。
2)設計中應注意灌溉制度的選取,灌溉制度的確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實驗結論和相關規范,選取的數值應同本地區相適應,來確保水量平衡分析的正確性。
因此,文章在灌區設計中水量平衡分析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鑒和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50288—99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DB21/T1237—2008行業用水定額[S].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3]遼寧省水利廳.遼寧省水資源[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S274.1
文獻標識碼:B
[作者簡介]王剛(1982-),男,遼寧沈陽人,工程師。
[收稿日期]2015-09-28
文章編號:1007-7596(2016)01-0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