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羅西
?
炸薯條發源于比利時
文/歐羅西

把馬鈴薯放到湯里面煮過再搗成泥狀、用烤箱烤、油炸、燉、搗成泥后煎成松餅等——料理方式數不勝數。不過,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馬鈴薯料理應該是炸薯條吧!在美國,“炸薯條”(F'rench fries)這個名稱早已耳熟能詳。
伊拉克戰爭開始時,因為法國反對美國政府的政策,曾經有人提出以“自由油炸物”(freedom ries)來取代“炸薯條”。不過說歸說,長久以來深入人心的名稱很難說變就變。
英國人稱炸薯條為“chips”,聽起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馬鈴薯薄片,不過馬鈴薯薄片在英國被稱為“crisp”。
如果因為前面冠有“法國”(F'rench)就以為這道料理是法國人發明的,那就錯了;事實上炸薯條是比利時人發明的。在比利時,法語區的人將炸薯條稱為“frite”,荷蘭語區的人則稱之為“m—eten”,這兩個詞都是“油炸物”的意思。炸薯條可以做配菜,也可以當點心,有時還會用來代替主食。如果武斷地認為炸薯條是比利時的國民食物,可能會有人不以為然。但是,相信比利時人會很得意地告訴你,一大盤葡萄酒蒸淡菜(俗稱“貽貝”)再配上一大盤炸薯條,就是令他們心滿意足的套餐了。
比利時的任何一個城市都有炸薯條專賣店,炸薯條用的機器則是一般家庭廚房的標準配備。馬鈴薯只能手工切而不能用機器切;油炸時,必須先以160°C的熱度炸10分鐘,之后再如何如何——比利時人對這些細節錙銖必較,連吃炸薯條時蘸的醬都非常講究,有美乃滋、塔塔醬(tatar sauce)、黃芥末醬(mustard sauce)等多種選擇。
還有一種說法是,炸薯條源自荷蘭,拿破侖遠征時把這道料理帶回法國,最后才傳到美國。不過還是近年來盛行的說法較為可信,即認為炸薯條是比利時人用來代替炸魚排的。18世紀末,一位旅行者記載,比利時的河川結冰時,當地居民無法捕魚,便將馬鈴薯切成小魚狀再油炸。
但是把炸薯條叫做“法式油炸物”的原因實在不得而知。也許因為炸薯條是經由法國傳入美國的,也許因為講法語的比利時移民在美國被誤認為是法國人。
那么,炸薯條在法國的情形又是如何?雖然法國人不像比利時人那般鐘愛炸薯條,但也算是喜愛的。不過有一點,他們絕不會說那是一道法式料理。法國人一般稱它為“炸馬鈴薯”(pommes frites),德語也直接用這個詞匯。“pomme”在法文里是蘋果的意思,不過這里指的當然是馬鈴薯,也就是“土里的蘋果”(pomme deterre)的簡稱。菜譜里的“pomme”也大多是指馬鈴薯。
至于炸薯條的做法,有些人將馬鈴薯切成1厘米粗的長條狀,再丟入油中炸,這道料理有個特別的名稱叫“新橋馬鈴薯”(P0m-mes.Pont Neuf’),又被稱做“亨利四世”。是不是因為在新橋附近出售所以叫“新橋馬鈴薯”?是因為受到亨利四世喜愛,還是因為橋畔有一座亨利四世的騎馬雕像,所以才叫“亨利四世”?究竟是先有哪一種說法,同樣不得而知。
法國人素以美食者自居,他們會笑稱英國人只要有牛排加上約克郡布丁就覺得很滿足。然而,巴黎人最喜歡的食物事實上并不是橙汁鴨肉或紅酒燴春雞,而是來自英國的簡單牛排(最頂級的是腓力牛排),再加上一大盤炸薯條。
據說,牛排是滑鐵盧戰役結束后,駐留在法國的英軍傳出去的;而牛排加上炸薯條的套餐組合,現在甚至被認為是法國人的國民食物了。除炸薯條之外,法國還以食用花一些功夫做成的馬鈴薯料理居多。就統計數據來看,法國人吃得最多的蔬菜就是馬鈴薯。
在此就不再贅述英國人烹飪馬鈴薯的方法了,炸魚排加上炸薯條,這樣的組合叫做炸魚排薯條(fish&chips)。這道餐點即使算不上英國人的國民食物,也絕對是普通百姓最喜愛的小吃。其他還有以薯泥代替派皮覆蓋在肉餡上烘烤的牧羊人派(shepherd's pie)等許多用馬鈴薯制作的菜肴。
西班牙人也常用馬鈴薯入菜,即便是在地中海岸邊的港口城市馬拉加,餐桌上也常常同時出現加人馬鈴薯的奶油蘑菇丸子(eroqu—eta)、玉米餅(tortilla)以及炸薯條。
在歐洲,一提起馬鈴薯,人們就很容易想到德國;過去歐洲人聽都沒聽說過的這種農作物,如今它在德國、愛爾蘭乃至全歐洲都早已被接受并廣受歡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