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思甲
(寧德師范學院 經管系,福建 寧德 352000)
中國鋼鐵產業安全問題探析
關思甲
(寧德師范學院 經管系,福建 寧德 352000)
鋼鐵工業隸屬戰略重要產業,鋼鐵工業產業安全是指中國鋼鐵工業在開放的條件下,既能保證滿足國民所需、又能在國際競爭的發展進程中保持民族產業持續生存和發展、乃至對國家經濟安全支撐的能力。中國鋼鐵工業產業安全問題分為“技術落后,落后產能嚴重”、“國內投資的低水平重復擴張,資本集中度低”、“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出口產品貿易摩擦加劇”三個主要問題,是中國經濟整體存在問題的代表。對中國鋼鐵工業產業安全問題的研究落后、缺乏系統性,2011年起重視程度在進一步加深。
鋼鐵工業;產業安全;產能過剩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經濟轉型首在經濟結構調整,而經濟結構調整又首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又首在國有經濟結構調整,鋼鐵工業產業安全問題是國有經濟的代表,因此鋼鐵工業產業安全問題在經濟轉型中具有典型性、首要性,其產業安全問題的探討現實意義深遠,但是國內學者對其概念應用混亂、問題界定不清、研究落后,理清其邏輯關系也具有理論意義。
1、鋼鐵工業概念的界定
從微觀行為主體的角度講,生產鋼鐵商品的廠商稱之為鋼鐵行業,生產鋼與鐵的工業稱之為鋼鐵工業,因此鋼鐵行業是鋼鐵工業的行為主體。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包括采礦、選礦、燒結(球團)、焦化、煉鐵、煉鋼、軋鋼、金屬制品及輔料等生產工序,是廣義工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產業至少是居于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之間的中觀經濟,是連接宏微觀經濟的紐帶。
2、產業安全問題概念的界定
西方發達國家認為資本輸出是理所當然的,在現代開放條件下,西方發達國家學術界對外資進入本土所引發的民族產業安全問題,很少有學者針對性地予以討論——很少關注產業安全、一些國家甚至沒有產業政策,西方國家的學者更關注于貿易保護。
國內學者對產業安全概念的討論集中于三類,一是側重于外部因素影響——外資、生態、資源等因素,二是側重于最終結果——產業最終能生存和發展,三是側重于掌控過程——產業競爭力和產業控制力。產業安全首先決定于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位置,處于顯著的重要位置才有必要探討其安全性,否則談論產業安全本末倒置;因此如果某產業在某一時期并不處于顯著的重要位置,三種安全分類的研究都失去了意義;相反,如果某產業處于顯著的重要位置,三種分類的研究還存在各執一端的缺陷。如果外部因素負面影響過大,并且掌控過程不可能,側重于最終結果的產業安全分類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如果外部因素負面影響過大,但卻能掌控,例如兼并外部因素或產業升級等,那么側重于最終結果的產業安全分類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就側重于外部因素影響的產業安全而言,是必須考慮的,但也不能將制約產業持續發展的生態、資源等因素與外資進入造成的本土產業損害進行片面的比較;在極端情況下,FDI即使吞并國內某產業,對產業的危險是直接的,但對國民乃至國家的危險卻是間接的,并且其危險程度依產業重要性而定;而生態惡化對國民乃至國家的危險是直接的,對產業的危險卻是間接的,并且其程度也依產業重要性而定。所以,正確的產業安全觀是指一國在開放的國際競爭中,保持民族產業持續生存和發展,既能保證對國民所需的供給、又能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能力。
3、鋼鐵工業產業安全的界定
馬克思兩大部類理論闡明了生產資料優先增長規律,增長最快的是制造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生產,其次是制造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生產,最慢的是消費資料生產。客觀上,鋼鐵材料是20世紀最主要的人造結構材料、也是使用量最多的功能材料,涵蓋民用、軍工,被稱之為重工業之母、工業的糧食。鋼鐵產業是實現工業化的支撐產業,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以及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鋼鐵工業的產業安全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的安全、穩定及發展,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現在乃至未來的中心,而鋼鐵業是中國制造業的中心,毛澤東、鄧小平兩代領導人對鋼鐵都有著無可替代的鋼鐵情節——一直將鋼鐵工業置于工業化道路的首要位置。
因此,鋼鐵工業的產業安全,必須契合我國鋼鐵工業的特殊性,鋼鐵工業屬于戰略重要產業,是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鋼鐵工業產業安全是指中國鋼鐵工業在開放的條件下,既能保證滿足國民所需、又能在國際競爭的發展進程中保持民族產業持續生存和發展、乃至對國家經濟安全支撐的能力,同樣著力點在于鋼鐵工業的產業競爭力。
中國鋼鐵工業產業安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呢?《鋼鐵產業發展政策》(2005)明確指出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但鋼鐵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物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今后發展重點是技術升級和結構調整。本文認為中國鋼鐵工業產業安全的主要問題是“技術落后,落后產能嚴重”、“國內投資的低水平重復擴張,資本集中度低”、“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出口產品貿易摩擦加劇”,是中國整體經濟存在問題的代表。
1、技術落后,落后產能嚴重
中國經濟整體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深化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對鋼鐵工業來講,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問題的代表。
以生產技術為例,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鋼鐵企業,延續中國在科技上的老路——引進,集中表現在初始端的鋼鐵生產設備引進上,特別是二手設備。建國以來引進和建設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企業——寶鋼,1978年引進日本新日鐵成套設備;1992年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后,民營鋼鐵企業的老大沙鋼在2001年收購競爭力喪失的德國蒂森克虜伯鋼廠時,仍然是購買全套設備。
結果是引進一套、落后一套,在中后端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上不強,更談不上原始創新;整體裝備和工藝落后、先進技術與落后技術差距巨大共存的現狀沒有完全改變,盡管從時間縱軸上看中國鋼鐵工業整體生產技術處于最好時期。
再看資源節約技術的落后,鋼鐵工業是耗水大戶,占全國工業用水的14%,僅次于水力發電、紡織印染、造紙業。2012年重點統計企業用水總量累計671.06億立方米,而同期日本、德國等工業發達國家鋼鐵用水占全國工業用水的12%。耗水如此之大,既源于鋼鐵工業節水技術的落后,也源于鋼鐵工業水資源管理的落后,集中表現在噸鋼耗新水這一關鍵指標的差距上,2000年噸鋼耗新水為25.24立方米、2012年噸鋼耗新水為3.75立方米,但相對于世界鋼鐵強國——2011年新日鐵噸鋼消耗新水2.1立方米——差距明顯;并且企業之間噸鋼耗新水量差距很大,最高的達234.95立方米。鋼鐵工業2010年總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16.3%,僅次于電力行業。
環保技術來看,據2006年統計資料顯示,鋼鐵工業是工業二氧化硫排放的第二大戶。
2、國內投資的低水平重復擴張,資本集中度低
國內第二產業——工業存在的問題是一些行業重復建設嚴重、產業集中度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市場競爭力較弱的問題仍很突出。對鋼鐵工業來講是國內投資的低水平重復擴張,資本集中度低,是“以汽車、鋼鐵、水泥、機械制造、電解鋁、稀土等行業為重點中的代表。
重復擴張的結果就是中國鋼鐵產量告別短缺——目前的全面過剩,2006年第一次成為鋼鐵凈出口國,2008年成為世界第一鋼鐵出口大國和第一凈出口大國。2012年中國擁有10224家鋼鐵企業,這些企業不用說與六大軍工產業十大軍工集團比較,就是和石油領域的中石油、中石化的絕對壟斷地位及其對市場的掌控能力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3、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出口產品貿易摩擦加劇
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全球市場,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是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嚴重、國際間產業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的新形勢下。對鋼鐵工業來講是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出口產品貿易摩擦加劇。
200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鐵礦石進口大國,消耗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礦石,對鐵礦石進口依賴性僅次于石油進口。在1995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間,世界反傾銷調查4757起,而XV- Base metals and articles of base metal 為1379起,位居首位;當然同期China遭受反傾銷調查1052起,XV- Base metals and articles of base metal為283起,也位居首位。
1、關于“技術落后,落后產能嚴重”問題研究的分析

圖1 “技術落后,落后產能嚴重”方面的文獻分布
中國知網檢索鋼鐵工業在“技術落后,落后產能嚴重”方面的文獻分布圖可以看到,整體上看,有關該問題的研究始自1997年,以后研究逐漸增多,但變化幅度很小,但2011年后急劇增加,2013年增加幅度最大。對于生產技術落后的文獻,走勢與整體文獻走勢基本相符,但卻與生產技術落后程度走勢相反,或者說生產技術逐年向好,但文獻數量不降反增;其中在2001年(十六大前一年)、2006年(十七大前一年)數量為0,而2011年(十八大前一年)數量急劇上升。對于資源瓶頸的文獻,走勢也與整體文獻走勢基本相符,1997年前沒有具體文獻,1998-2000、2002、2005年文獻數量為0。對于管理要素的文獻,2005年前沒有具體文獻,隨后數年文獻數量幾乎沒有,2012年后急劇上升。對于環保約束的文獻,2003年前沒有具體文獻,隨后走勢與整體走勢大致相符。
2、關于“國內投資的低水平重復擴張,資本集中度低”問題研究的分析

圖2 “國內投資的低水平重復擴張,資本集中度低”問題的文獻分布
中國知網檢索鋼鐵工業在“國內投資的低水平重復擴張,資本集中度低”方面的文獻分布圖可以看到,整體上看,有關該問題的研究在2002年之前沒有具體文獻,以后研究逐漸增多,但變化幅度很小,但2011年后急劇增加,2013年增加幅度最大。其中低端產能、集中情況文獻數量的走勢與整體走勢基本相符,而有關外部經濟的文獻只始于2009年,隨后走勢與整體走勢大致相符。
3、關于“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出口產品貿易摩擦加劇”問題研究的分析

圖3 “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出口產品貿易摩擦加劇”問題的文獻分布
中國知網檢索鋼鐵工業在“鐵礦石價格受制于人,出口產品貿易摩擦加劇”方面的文獻分布可以看到,整體上看,有關該問題的研究始自2001年,以后研究逐漸增多,但變化幅度很小,但2011年后急劇增加,2013年增加幅度最大。對于國外鐵礦石約束的文獻,2002年之前沒有具體文獻,2003、2005年數量為0。出口摩擦的文獻,2002年之前沒有具體文獻,2004、2005年數量為0,以后逐漸增多,但幅度變化平穩,2013年文獻為0。外資情況文獻2001、2006、2007、2008、2011、2012年各一篇,其余年份為0。
4、鋼鐵工業產業安全問題研究的分析
在以上各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看出,出口摩擦方面的研究依賴于國外貿易限制的強弱,事后討論的文獻多,而前瞻性研究沒有。外資威脅方面的文獻很少,源于我國鋼鐵工業國有經濟的屬性。
在其他方面的研究盡管有局部差異,但大都同國內政府的約束強弱存在正向關系,即政府對鋼鐵工業的政策落實越嚴格,相關文獻越多;同時與國內鋼鐵工業的發展中存在的現實性問題關系不大,對政策的關注超過對問題的敏感;同時,研究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側重點,整體性不強,源于對鋼鐵工業產業安全的認識不夠深刻、不夠完整。
“十三五”正值全球經濟復蘇延緩,世界形勢復雜多變,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 “三期疊加”因素被放大,迫使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大。鋼鐵工業作為基礎性行業,所有工業都與其關聯度很高。因為關聯度大,所以鋼鐵發展有從動性:經濟上行,鋼鐵“被發展”;經濟下行,鋼鐵“被不發展”。深刻把握鋼鐵產業安全的科學內涵、研究現狀和現存的主要問題,有助于鋼鐵工業的轉型和發展。“十三五”期間鋼鐵工業必須重視發揮企業家和市場機制作用,各級政府以積極態度幫助鋼企化解產能,幫助企業營造綠色生產、聯合重組和走出去的環境,處理和平衡好壓縮產能與調結構、環保執法與環保治理的關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10-24.
[2] 李陳華.產業安全研究:理論、經驗與政策[J].財經論叢,2012(5):14-19.
[3] 任海英,耿寶利. 鋼鐵工業生態化園區模式體系研究[J].生態經濟,2008,06:108-111+132.
[4] 林聳,劉綺. 我國鋼鐵企業綠色營銷的創新思考[J].生態經濟,2006,09:117-119.
[5] 關思甲.戰略重要產業安全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初步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3(2):234-235.
[6] 翁宇慶.鋼鐵材料的應用與發展[C].第十六屆上海國際冶金工業展覽會技術論壇,2011-09-26.
[7]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官網.節能減排:2012年12月中國鋼鐵工業環境保護統計月度簡析[N],2013-01- 31.
[8] 李維興.鋼鐵工業能耗現狀和節能潛力分析[J].中國鋼鐵業,201(4):19-22.
[9] 王俊嶺,趙瑞芬,王賢.河北省鋼鐵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環境模糊綜合評價[J].生態經濟,2011,10:163-167.
[10] 歐浦鋼網.鋼鐵工業節水政策、現狀、思路和技術進展[N].2012-10-10.
[11] 茍林.中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潛力分析[J].生態經濟,2015,09:52-55.
[12] 龐燕,王忠偉,汪洪波.低碳經濟環境下鋼鐵制造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型研究[J].企業經濟,2011,02:66-68.
(責任編輯:劉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