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蓉 姚中元 紀 敏
深圳市龍華新區中心醫院新瀾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110
?
一體化管理對社區糖尿病70例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的影響
羅慶蓉姚中元紀敏
深圳市龍華新區中心醫院新瀾社康中心,廣東深圳518110
【摘要】目的:探討社區糖尿病患者應用一體化管理對其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血脂的控制效果。方法:選取140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常規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社區糖尿病一體化管理。記錄比較兩組患者干預1年后HbA1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指標。結果:干預后觀察組HbA1c和TG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干預后TC、HDL-C、LDL-C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社區糖尿病患者采用一體化管理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社區糖尿病;一體化管理;糖化血紅蛋白;血脂
糖尿病屬慢性代謝疾病,嚴重損害著人類健康[1]。隨著人們飲食譜的改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病率越來越高[2]。近年來,國家倡導慢性病社區治療與管理,但現行的社區糖尿病管理存在醫生專業管理水平較低,患者依從性差等弊端[3],故探索有效的社區糖尿病管理模式,對糖尿病的控制和預防尤為重要。筆者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實施一體化管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深圳市龍華新區中心醫院新瀾社康中心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該病診斷標準[4]:①糖負荷后2h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隨機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滿足糖尿病癥狀+上述標準之一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排除標準:①合并糖尿病酮癥高滲性昏迷或酸中毒者;②有嚴重腎、肝功能不全者(血肌酐>200μmol/L);③糖尿病急癥;④未經醫院確診者;⑤合并精神類、感染性等其他嚴重全身性疾病者。所選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觀察組中女32例,男38例,年齡33~71歲,平均(44.3±4.8)歲,病程8個月至11年,平均(6.4±2.1)年;對照組中女29例,男41例,年齡31~69歲,平均(44.8±5.2)歲,病程5個月至14年,平均(6.6±2.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管理方法,依據《社區公共衛生工作規范》[5]中管理要求由社區公共衛生醫生對患者行健康指導和教育,并定期隨訪,使患者自行到門診就診,其他保健活動均不參與。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公共衛生醫生-全科醫生-專科醫生”的一體化管理模式,具體為:①社區公共醫生: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定期組織健康宣講,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健康教育計劃,使患者學會自我管理,實時監控患者血糖,并定期回訪;對病情有變化患者,主動轉給全科醫生進行進一步診治,后協助管理。②全科醫生:對發病或久病糖尿病患者予初步治療與指導;對社區公共醫生轉過來的病情變化患者進行診治,并與公共醫生共同進行后續針對性管理,增加血糖監測頻率,直至患者病情穩定;針對病情加重或治療效果欠佳者,轉上級醫院專科醫生處就診,并實施全程跟蹤。③專科醫生: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專業治療,及時、有效控制病情,當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有效控制,臨床指標穩定后,其日常健康可再由社區公共衛生醫生管理。從而實現公共衛生醫生、全科醫生及專科醫生的一體化對接管理模式。期間可定期進行座談與培訓,以促進管理共識,彌補不足,提高專業管理水平。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干預1年后HbA1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等指標。

2結果
2.1兩組HbA1c和血脂比較觀察組干預后HbA1c和TG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TC、HDL-C及LDL-C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兩組干預后HbA1c和血脂比較


組別例數HbA1c/%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觀察組706.85±0.63*5.22±0.762.58±0.57*1.53±0.232.64±0.29對照組707.32±0.595.41±0.832.86±0.611.56±0.272.69±0.31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目前糖尿病是一種終生的慢性疾病,具有血糖不易控制、發病隱匿及病因復雜等特點[6],并可引起腎、腦及心等多系統損害,且易導致多種并發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糖尿病患者需持續性治療,多數患者因經濟等方面因素無法長期接受正規醫院的規范治療,在家治療與護理占其絕大部分治療時間。同時社區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效果差,對糖尿病治療措施、預后知識不了解以及知曉糖尿病健康知識途徑較少而使其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7]。
近年來,糖尿病防治的重點發展趨勢為由專科醫院轉向社區,其一體化管理是指將糖尿病患者納入綜合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共同管理體系中,通過雙向轉診、防治信息共享等方式為不同病程階段糖尿病患者提供效果較好的連續性治療、管理模式[8]。其中社區健康管理與治療達標等問題是其防治的重中之重[9],回歸社區的患者可由社區醫務人員對其進行持續性管理,由社區醫生與專科醫生提供針對性治療方案,并在社區予持續治療與病情監管,發揮社區與家庭的監督作用,重視糖尿病并發癥,加強疾病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10],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11];同時全科醫生與專科醫生的加入,明顯優化了一體化治療流程,對病情波動與病情加重患者能予及時專業診治,從而有效控制病情。
HbA1c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指標,且與該病慢性并發癥有著密切關系,大量實驗研究表明,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可隨著HbA1c的持續降低而顯著減少;另外,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血脂異常,且高血脂能更大程度損害大中型動脈,明顯加重對心腦血管的危害[12]。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社區糖尿病一體化管理的觀察組干預后HbA1c和TG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該一體化管理更能有效控制患者HbA1c和血脂,其中以血糖及TG控制效果更為明顯,說明公共衛生醫生、全科醫生及專科醫生的無縫式一體化管理模式能提供持續性治療、血糖監測、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識,同時能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予針對性的專業治療與管理,起到共同協調作用,提高專業管理水平,更利于患者病情控制與穩定。
綜上所述,社區糖尿病患者采用一體化管理能有效控制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江仁美,馬金秀,伍世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6):669-671.
[2] 王如然,馬力,郭猛,等.社區糖尿病患者群組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天津中醫藥,2013,30(5):284-286.
[3] 梁穎,鮑勇.“4CH8”模式在社區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0):1624-1626.
[4]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958.
[5] 黃漢菊,鄭繼紅, 費國華,等.社區綜合管理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控制水平的影響[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1):59-63.
[6] 龍艷,蘇珂,彭鷹,等.血糖波動與氧化應激對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2):147-150.
[7] 李俊杰,孔桂花,易紹亞,等.以家庭為單元的護理管理在社區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3,24(14):2175-2176.
[8] 高來龍,許昌,常明花.醫院-社區一體化管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4,14(2):144-145.
[9] 曾文娟,段昌華,王偉民,等.社區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防治應用調查[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6):758-760.
[10] 朱建紅,林偉芳.社區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識及健康教育需求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1):97-99.
[11] 殷濤,肖峰,尹德盧,等.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防治知識與自我管理能力調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4,22(4):385-389.
[12] 黃小琳,寧光.糖化血紅蛋白A1c與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3,8(5):365-368.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6-0174-02
作者簡介:羅慶蓉(1971-),本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