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GOOGLE突然發布了ALPHAGO軟件,它可以和專業級的圍棋選手抗衡。因為圍棋的復雜性,此消息立刻引起社會的反響和關注。有人認為這是認知技術的重大進展,機器人學習人類的思維方式讓人類應引以為豪的思維方式不復存在。頓時覺得復仇者聯盟2里的“奧創”到來了。
無獨有偶,GOOGLE在智能汽車或無人駕駛領域也展現出來類似的技術應用,無人駕駛的成熟度已經相當之高。車輛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人工智能這種認知技術會將一切領域重新定義。無人攻擊機,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和大數據都回不斷傳來進展。它會改變人類社會和企業環境。認知計算的能力能像人類思維一樣去思考在今天看起來似乎已經非常接近了,甚至在穩定性上還超越了人類。當然,人類也肯定會有一定恐懼心理和擔憂,因為隨著技術發展,如果認知技術的機器人產生了自我意識,并且和人類抗衡,人類一定是會輸的,因為人類需要吃喝和休息,有情感需求,厭惡重復性的勞動。而機器可以高效率的學習,并且不受制于身體狀態,不間斷的運轉,這是人類不可能比擬的優勢。
情感缺失是問題嗎?
在科幻小說里,有情感的電腦和機器人最終總會成為具有破壞力的禍害。在實際生活中,人們感知到的情緒一般是消極的。一般認為因情緒做出決定是不明智的。大多數人認為機器人應該是理性的、科學的、有邏輯的、不情緒化的,但科學家們并不同意。他們表示,太多情感會導致不理性的行為,太少的情感也會。
愛荷華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安東尼奧·達瑪西奧博士和M.W. 凡·艾倫發現了關于情感如何影響決定的重要依據,在患額葉綜合征的病人身上,大腦皮層和邊緣系統之間的聯系被破壞了,這使得達瑪西奧博士有機會研究在邏輯和情感不交纏在一起的時候,人腦是怎樣運作的。病人看起來十分有邏輯、十分聰明,但是毫無情感。你可能會認為這些人行為十分理智,有些時候他們確實是這樣的。但是實際上,缺乏情感更多是一種障礙而不是一種幫助,情感流逝的同時人的推理能力也會降低。達瑪西奧博士這些邏輯性強的病人實際上并不能做出理智的決定,即使是極簡單的決定,他們也會考慮到各種可能的選項,和自己不停地辯論哪一個方案是最好的。病人的理性狀態阻礙了他做出最簡單的決定。“雖然情感被視為比較原始的現象,”斯蒂夫·格蘭特說,“它們確實是智慧的一個重要方面。”
缺乏情感的輸入所造成的問題不只是猶豫不決,患有額葉綜合征的人還會不停地做出相同的錯誤決定。他們“借給”病人2000美元作為賭博基金,告訴他們要盡可能少輸錢、多贏錢。桌子上有四副牌,玩家每次翻開一張,根據結果獲得貨幣獎勵或者受到懲罰。沒有人告訴玩家怎樣決定具體的獎勵和懲罰。其中,兩副牌中包含100 美元的獎勵,但中間也夾雜有高達1250 美元的懲罰;另外兩副牌包含50 美元的獎勵,中間夾雜有低了許多的懲罰—不超過100 美元。“正常”的玩家會嘗試全部的四副牌,但是很快就會意識到含有高報酬,即100 美元的牌太危險了,會讓他們瀕臨破產,于是他們就會轉向50 美元低風險的牌,然后翻開這副牌中更多的牌。患有額葉綜合征的玩家卻會翻開更多含有100 美元的“危險”的牌。經常在游戲剛過一半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輸掉了全部的錢,需要去借更多。但是甚至在借了更多的錢后,他們還會堅持之前的行為模式,負面的輸出并沒有阻止他們。
我們會將危險的牌和不好的感覺、將更加安全的牌和好的感覺聯系在一起,這樣我們就會被拉到安全的牌上。另外,大多數人做出錯誤決定后會感到慚愧,這種感覺能讓人們注意避免重復犯錯。病人沒有將情感和每副牌的可能結果聯系在一起,做出錯誤的決定也不會覺得慚愧。因此,他們不可避免地一次一次重復糟糕的決定。這不僅在棋牌游戲中,還會在生活中造成問題。病人也會在其他方面重復錯誤:在錯誤的投資上造成損失、開啟考慮不周的新商業活動、與不合適的人結婚……達瑪西奧博士總結說,情感是“推理機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確實,人工智能在維持注意力和制定優先權的問題上也有困難。它們也傾向于一遍一遍做出相同的決定,不管這個決定導致的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而且它們也不擅長做決定。人類可以憑直覺從60 個選項中剔除50 個,電腦卻很難復制這樣的排除過程。
無人駕駛,最重要的是時機
所以,話題說回汽車,對于無人駕駛而言,完全沒有情緒的機器會有判斷效率和對錯誤判斷沒有恐懼感的問題,而給機器人注入情緒和自我意識,人類真的擔心培養出來了“奧創”。這似乎真的是個博弈的問題。
當然,積極的地方還是較多的,各個行業和職業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學習,人類都遇到了不同的瓶頸。新協議,新法規,新技術,新模式的產生,培養和訓練人類的所需能力時間和成本都與日俱增。并且,90%的技能都不具備長久的實用價值,在飛速發展的時代,用不了幾年,有會有新的變化。在這樣的情況下,認知技術就顯得非常有用。就以駕駛技術為例,人類學習駕照到能夠上路,再到能夠熟練駕駛,有很多人需要1到2年的時間。其間還不乏出現交通事故的風險。新法規,新的交通環境,日益俱增的機動車數量和復雜的交通環境,讓新駕駛員的融入難度會不斷增加。機器人認知技術的高效,從駕駛技術的掌握,到交通法規的學習,獲得互聯網上的交通路況,天氣等相關數據也都一氣呵成。僅僅對無人駕駛這項技術認知科技就有如此大的意義,在很多其他的領域價值更大。
當然,當前的法律法規的是這項技術的障礙。對于交通事故的鑒定,無人駕駛汽車參與交通的過程中,車和人誰是責任人?萬一有事故,是車子的責任么?有人駕駛和無人的法規標準也一定是不同。這些問題,對政府而言一定是個話題。
即使放在智能或無人駕駛還沒有普及的今天,認知科技也已經應用到了汽車出行的領域,車險就正在完善認知型車險系統。幾乎所有認知系統所產生的數據,對保險業來說所有價值。天氣數據,也不例外。在美國每年由天氣帶來的直接交通損失高達5000億美元,結合平時的天氣數據、駕駛習慣。駕駛環境、駕駛路線等數據,通過風險評估系統和資料庫的檢索,分析客戶具體情況、識別騙保欺詐,最終可以為車主出具最經濟、最適合的保險保單。這對車主來說非常便捷且實惠。最關鍵的是,它可以根據數據推算出來駕駛風險,提前規避駕駛風險。再加上智能化比較高的汽車本身,已經具有很強的主動安全性能。比如特斯拉現在的車款已經可以實現在自動駕駛模式下,正常的并線后超車這樣的功能。對于一般駕駛環境而言,這已經足夠便利且安全了。我們依然記得在5年前,連自動輔助停車功能都能讓我們眼前一亮,今天的技術革新確實已經進步夠大了。
國情不可忽略
坦誠而言,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社會影響,對中國而言是大于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因為我們的交通環境最為復雜,在交通法規上的臨界點最多,有時候很難通過單一的維度標準來衡量一個行為是否違規違章。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目前的駕駛員技術和安全守規意識參差不齊,甚至整體水平偏差。無人駕駛技術如果能普及后,機器的參考標準是相對統一化的,對交通秩序的維護和建立有著絕對上的利好。而且,像百度這樣的國內的科技公司,也在研發或完善自己的無人駕駛產品。在4月份的北京車展,用長安睿馳做的無人駕駛試裝車,將從重慶出發,沿高速路開往北京。而且在兩會期間“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加快自動駕駛立法”的提案也預示著這項技術走向社會和市場的迫切性。在這方面,我國的自主品牌的研發隊伍和投入的確不小,以長城、北汽、上汽、長安都進入了這一領域。當然,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還是有很大區別,自動駕駛嚴格意義上,還是由人來主導的一種輔助駕駛,但是這是邁向無人駕駛的一個過程。從整體社會需求上看,無人駕駛還是很受歡迎的,因為機器不會疲勞、憤怒、酗酒或分心。這些都是人類的駕駛風險。
汽車企業將來和科技公司的融合,講成為下一個合作或顛覆的話題。至少至今為止,特拉斯把自己明確的定義成科技公司,而非汽車企業,從戰略和策略上,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話說特斯拉,最近汽車圈的從業者朋友圈一定被22萬的MODEL3刷屏了,而且很多普通消費者都表示說愿意去嘗試買一臺。畢竟過去雖然特斯拉也能賺足眼球,但畢竟屬于富人的玩具,但這一臺車的價位就有本質的不同了。不過大家別忘了這是美國的售價,在中國后買多少錢?粗略計算加上運輸費、關稅、增值稅,在國內應該也將近40萬了。當然,即使如此,MODEL3現在的網上預訂,據說還沒過24小時就已經十幾萬人了,訂金每人8000塊。車子還沒在中國上市,就接到這么多現金,對賣車一直虧損的特斯拉,這絕對是個好消息。在未來的布局上,降低成本確實應該是他們的首要任務,斥資50億么遠的電池廠陸續投產,電池生產成本將降低30%。與此同時,若在中國市場能夠尋求到國產化的渠道,對于如此重視新能源的汽車消費大國,特斯拉會更如魚得水。
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近些年的新科技、新能源方案確實是層出不窮,雖然都還算不上成熟,但確實已勾勒了一個大致的藍圖。當然,未來汽車行業的挑戰是巨大的,無人駕駛+新能源驅動形式的改變,其實真的是在重新定義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