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再宇
那些被關閉或“轉型”的傳統門店邊上,互聯網企業開設的門店正悄然興起。
如小米等互聯網手機品牌一直是走線上渠道,但是2015年全行業的增長乏力正讓他們改變想法。
路透社報道,據一份內部文檔顯示,為了提高手機銷量,小米公司今年將強化線下銷售渠道,計劃通過蘇寧和國美等零售渠道在中國售出5800萬部智能手機。
這很奇怪,按理說,互聯網電商是為了解決實體門店所不能達到的偏僻區域和人群,覆蓋面更廣而且不受地理環境限制。前些年,零售門店被電商打得落花流水,現在電商要搞線下渠道了?
但這又很好理解:這些手機品牌在互聯網上打聲量,吸引了相當一部分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而在多雜散亂的三四五線城市,那些聽說了這個品牌卻不懂網購的人,卻成為假貨銷售者的肥肉。
現在,小米這樣的企業正打算把肥肉搶回來。
小米要搶的,不只是山寨機市場
在四五線城市,手機渠道集群特征明顯,與一二線城市手機門店一般位于高端商圈不同,這里的手機專賣店常常占據一條街,各式促銷氣球和拱門林立,有些門店還會通過音響循環播放促銷信息以吸引顧客注意。
在這里你會看到“小米專賣店”、“蘋果專賣店”,也會看到中興、華為、酷派、聯想、OPPO、VIVO、金立等手機品牌,甚至TCL、康佳、海信、海爾、長虹等你以為早已在手機大戰中銷聲匿跡的老牌廠商。
這是手機品牌的草莽地界。
康佳手機董事長李宏韜曾說過,康佳手機的生存“有一定的壓力”,但由于找到了平衡點,仍保持著10%以上的毛利率,恐怕這一點,就足夠讓利潤比刀刃還薄的家電廠商們羨慕嫉妒恨了。
就是在這么多品牌混戰的低線市場,每個品牌都擠得一方空間并生存了下來。
當小米渠道下沉、發力線下市場時,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地頭蛇”的圍剿,這只是其一;
其二,線下渠道與線上渠道運營邏輯的差異,也考驗著小米的應對能力,比如促銷員的作用在線下渠道將被放大,而一向看重“跑分”的小米,其參數配置等重要因素在這塊草莽之地并不被重視;
其三,四五線城市消費者需求與一二線城市存在顯著不同,比如對于比價的重視程度等,小米是否能夠摸清痛點對癥下藥仍是未知之數。
其他品牌也在加碼低線線下渠道
包括小米在內的手機廠商已經越來越明確電商與線下的角色問題,期待以電商或線下單一渠道打天下的模式,顯然無法適應中國廣闊而復雜的市場。
未來的趨勢必然是發揮兩種渠道的互補優勢,在低線市場還沒有完全“被互聯網滲透和教化”之前,線下門店有助于前期的圈地運動。是的,電商遲早會覆蓋全國,但是目前難道什么也不做嗎?當然不是。
酷派總裁郭德英認為:“線上炒作、線下分銷是電商銷售的本質,電商和線下有效結合是未來重要發展方向。“2016年酷派將致力于渠道建設,與合作伙伴共同在國內市場建設1萬個以上優質售點,新增3萬以上有經驗懂行業的促銷員,以達到國內出貨目標。
而有趣的是,華為發布Mate8時,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將重點攻線下渠道。Vivo副總裁馮磊也曾表示,目前vivo的線上渠道占比僅為5%,而vivo也“將依然在線上線下同時深耕細作。”
主打“青年良品”的魅族與迪信通簽訂了一年20億元的銷售協議,與迪信通在全國3000家門店進行深度合作;與此同時,天生電商基因的樂視手機更是反渠道而行,也與迪信通簽署了線下合作開售樂視手機,樂視還將在迪信通全國3000多個網點將開設樂視體驗區。
低線線下市場挺過了電商大潮席卷的洪水,此次又將迎來新一番的風雨洗禮。
電商覆蓋無遠弗屆,為什么還要下鄉做門店?
將時間線拉得遠一點,我們會發現不只是廠商在這么做,電商——這一與線下實體店相對的形式,則更早地發動了線下戰爭。
2016年3月1日,京東商城家電事業部宣布將立足鄉鎮市場,開設京東家電專賣店,2016年的目標是覆蓋20萬行政村落,開設1萬家。京東將“2016年成為線上、線下家電零售渠道第一”作為年度戰略目標。專賣店將采取加盟的方式,沒有庫存壓力,倉儲由京東負責,配送、安裝和售后則由京東幫助服務店完成。專賣店只要做好推廣銷售即可。3月份多個試點開始梳理,4月在全國推廣。其實2014年底,京東就已開始線下布局,開設京東幫服務店,目前已超過1300家,2016年將達到1600家。
兩大對頭總是心有靈犀,阿里巴巴也早在2014年就宣布了“千縣萬村計劃”,投資100億元建設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2015年末已覆蓋1萬個淘寶村。
這是一場中國特色的渠道反向運動。
電商在以互聯網優勢吞食部分線下市場之后,開始以同為線下的形式繼續吞噬之路,因為它們瞄準的是更為廣闊而電商尚未發揮威力的市場。
群邑發布的大型消費者洞察報告《山海今》2015年研究發現,縱觀整個中國手機品類市場,主要份額集中在三四城市,其中一線城市占13%,二線城市占28%,三四線城市占58%。在一線城市更偏向于B2C電商網站的同時,三四線城市則更偏向于運營商渠道。80、90后消費者偏向于在品牌專賣店、家電賣場的網上商城與生產商/品牌官網上購買手機,而60、70后則較偏向于營業廳、百貨商場購物中心購買手機。
也許,這已經解釋了渠道反向的動因。
其實,無論電商渠道還是線下渠道,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零售。消費者在哪里,它們就在哪里,至于是電商還是線下,終究不過是銷售的渠道罷了。
想一想前幾年的“互聯網勝利論”、“電商趨勢論”,一時間,似乎不挺互聯網就是“政治不正確”,但是經濟,它只關心哪種路徑更容易實現目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