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滿燕
?
政府投資審計拒絕“能人”
■黃滿燕

近年來,積極吸納社會造價咨詢機構參與政府投資審計工作已成為各級審計機關的普遍做法,造價咨詢機構管理水平的高低、從業人員職業操守的遵從程度直接關系政府投資審計工作的成效。筆者在審計實踐中發現,少數造價咨詢機構的具體從業人員自以為個人在工程建造、造價咨詢等方面具備多種從業資格,便在施工企業、造價咨詢機構等單位之間不斷地轉換角色。同時,從事項目經理、預算編審等工作,尤其是在協審政府投資建設項目中,混淆個人身份,成為某些造價咨詢機構的“能人”,給政府投資審計質量帶來極大的質量風險。
在工程建造、造價咨詢等行業能夠隱匿這樣一些“能人”,并能夠堂而皇之地“上崗”職業,主要原因:一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建筑工程類人員流動性較大,建設單位、施工企業、中介機構三者之間人員流動的現象較為普遍;二是造價咨詢機構為自身發展,不斷跨行業在招標代理、工程監理、預決算審計等不同領域的拓展業務;三是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缺失,執業資格管控不夠到位,給少數人員鉆了空子。
政府投資審計拒絕“能人”,降低投資審計風險。一是政府審計要在引進社會中介機構參與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的工作中,加強對造價咨詢機構及其人員執業資格的管理,特別是對具體協審人員情況的審查,杜絕身份混淆所謂的“能人”;要建立工程造價咨詢機構和執業人員信用檔案,促使其提高誠信度和公信力,對其從業活動中良好行為和不良行為進行全面記錄和信用等級評價,以激勵守信行為,懲戒失信行為,確保協審中介機構及其執業人員“過硬”;二是造價咨詢機構內部要建立完善的內控機制,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法律法紀和職業道德等素質教育,形成良好的作業操守;建立造價咨詢業務回避制,特別是在參與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工作中,要做到同一工程只能提供咨詢機構業務范圍內的其中一項咨詢服務,同一從業人員不能同時承擔與之利益相關的兩種及以上的咨詢服務類的工作;三是行業主管部門加強對造價咨詢機構及其人員的動態監督與管理。工程建設、造價咨詢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工程類專業機構和人員等硬件監督檢查,嚴肅查處執業不規范的建筑企業、造價咨詢機構及其人員,同時加強政府部門間的工作協調,及時發布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的注冊變更情況。
(作者單位:泰和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