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云芝
云南省宜良縣中醫醫院,云南 宜良 652100
?
人性化護理在骨科80例中的應用
阮云芝
云南省宜良縣中醫醫院,云南宜良652100
【摘要】目的:觀察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 160例骨科住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方式,觀察兩組患者的安全隱患發生情況和滿意程度。結果:觀察組發生安全隱患4例(5.00%),明顯低于對照組26例(3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7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經過人性化護理,抑郁、焦慮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骨科臨床護理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可有效降低護理安全隱患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狀態,值得推廣推廣。
【關鍵詞】安全隱患;人性化護理;骨科
近年來,我國的醫療水平以及人民生活的水平都獲得了顯著的提升,因此對于醫療就診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1]。由于骨科患者的特殊性,其治療起來的治療效果很難獲得有效的控制及預測。在骨科護理工作當中仍然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因此在骨科護理中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便顯得極為重要。筆者選取80例骨科住院患者探究骨科護理的安全隱患及人性化護理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0例骨科患者作為研究,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齡22~79歲,平均年齡(42.8±1.3)歲;股骨骨折56例、脛腓骨骨折44例、上肢骨折32例、骨盆骨折16例、腰椎骨折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80例;觀察組中男患者51例,女患者29例,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65.1±2.8)歲;股骨骨折25例、脛腓骨骨折24例,上肢骨折12例、骨盆骨折10例、腰椎骨折9例;對照組中男患者42例,女患者38例,年齡42~83歲,平均年齡(62.1±1.9)歲;股骨骨折29例、脛腓骨骨折20例,上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腰椎骨折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做好日常的記錄、統計工作,及時提醒并幫助患者了解病情進展,告知患者在養護過程中所需注意的事項等等,一旦有出現特殊問題就必須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處理[2]。而觀察組患者則實施人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①為患者營造舒適、適宜的住院環境,并以此來保持好病房內的溫度及濕度,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勤勞更換床單、病服等,而臥病在床的患者則視其病情嚴重程度來做好床上擦浴、大小便等日常生活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注重儀表儀容,給患者帶來良好的印象,并且做好相應的健康宣教工作,交流起來必須誠懇,這樣才能獲得患者的信任,增加患者們的配合程度。②心理護理。骨科患者常伴有焦慮、抑郁及恐懼等多種不良心理情緒,因此就要求相應的責任護士必須對每一名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個體化的護理方案,滿足患者們的需要,同時應當做好相應的溝通及交流工作,積極及時回答患者所提出的疑問,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以此來消除患者們不良心理,并以此舉出成功病例,從而樹立患者信心。③治療期間精心護理。在治療過程中,動作需輕柔、到位,患者呼叫時應及時到位,并詳細詢問患者情況及目的,并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因此相應的責任護士必須深入的熟悉患者的具體病情以及護理方面的問題,盡可能的消除其中所存在的危險因素。在整個過程中,為了能夠消除患者的疼痛感,應當積極、及時地分散患者們的注意力,促使患者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治療態度。④飲食指導。需做好患者飲食指導工作,囑咐患者多飲水,多食富含纖維食物,幫助患者進行腹部按摩,以此使患者食物消化得到有效促進,避免便秘的發生。護理人員需積極主動向患者及家屬介紹使用藥物的禁忌等注意事項,以此使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增強。⑤功能康復鍛煉。在治療后期,需遵循“以患者為本”的護理原則,以患者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功能康復鍛煉,避免劇烈運動,早期行被動鍛煉,合理調整運動量及方法,以此使患者康復得到有效促進。⑥生活習慣護理。在患者接受住院治療期間,需要幫助患者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鼓勵患者養成良好有序的作息規律,對活動量進行適度控制,避免過度勞累。護理人員可以與患者一同制定生活作息表,讓患者按照作息表的內容以及安排來生活,保持良好的情緒,穩定情志,避免出現情緒上的劇烈波動,降低病情惡化的可能性。⑦微笑護理。微笑是一劑良藥,是打開患者心扉的鑰匙,臨床護理當中,因為大多數患者都經受疾病的折磨而變得虛弱,同時情緒也將變得喜怒無常,甚至對護士惡言惡語,因此就要求護士必須保持冷靜,找出患者真正情緒變化的原因,并以此來找出相應解決措施,促使患者能夠真正的安心接受護理治療。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的抑郁狀況、焦慮狀況、安全隱患發生率及對護理的滿意度。
安全隱患包括:①基礎護理操作不當;②病歷記錄不完整;③護理專業知識不足;④護理配合不當。患者抑郁狀況采取SDS(抑郁自評量表),主要用于患者對于抑郁的主觀感受,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抑郁情況越嚴重;患者焦慮情況則采取SAS(焦慮自評量表),主要用于評量患者的焦慮情況,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3]。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采取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問卷設計指標包括:對護士接待的滿意度;對護士介紹病區環境與醫院規章制度的滿意度;對在需要幫助時護士所提供服務的滿意度;對護士的技能操作的滿意度;對病房護理操作的滿意度;對護士服務態度的滿意度;對護士指導康復鍛煉與預防保健的滿意度;對護士巡視病房的滿意度;對護士指導用藥的滿意度;對護士出院指導的滿意度。據此設置百分制,分為四個等級。非常滿意:分值在80~100分區間;滿意:分值在60~79分區間;一般滿意:分值在30~59分區間;不滿意:分值在0~29分區間。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結果
2.1兩組安全隱患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安全隱患4例(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6例(3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7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兩組抑郁、焦慮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其抑郁、焦慮情況都得到明顯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抑郁、焦慮情況對比 (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在骨科中,由于急診、外傷患者數量多,同時骨科病種也很多,加之骨科患者存在很大程度的特殊性及復雜性,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會發生諸多安全隱患。本組研究發現對照組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包括:①基礎護理操作不當,包括包扎換藥不仔細或物品消毒不徹底誘發感染、不及時協助患者翻身誘發壓瘡、下肢深靜脈血栓。也指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中沒有做好幫助患者調整舒適體位、同時對自身受傷部位的保護不夠周到,同時也沒有對患者交待一些詳細、且具體化護理注意事項,最終將導致患者產生凍傷及燙傷等風險發生率直線上升[4];②病歷記錄不完整(包括缺記、錯記、以及漏記等);③護理專業知識不足,指因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掌握不全面、牢固所導致的操作不當,影響患者病情或加重疼痛;④護理配合不當,指護理人員在患者圍術期內與醫生的配合不密切,準備工作以及后期處理不充分。護患之間明顯溝通不足。
針對骨科護理中存在的諸多安全隱患,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便顯得極為重要。作為現代醫學模式下的一種全新護理方案,人性化護理具有創造性、個性化、整體性、有效性的特點。實施人性化護理服務的最重目的是使患者在社會層面、精神層面、心理層面均處于舒適狀態,降低不適程度。該模式下要求護理人員能夠將人性化的關懷與照顧實施在臨床護理服務中,不單單局限于技術性的操作,還需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整體性護理特點。本研究中所實施的人性化護理服務包括了護理人員規范的儀表儀容、心理護理、治療期間精心護理、飲食指導、功能康復鍛煉及微笑護理等。在實施個性化護理過程中,能以患者為中心,努力提升護理人員在知識、操作技能以及業務等方面的能力,為患者實施最優質、最全面的護理服務。
綜上,骨科臨床護理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可有效降低護理安全隱患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并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狀態,值得推廣推廣。
參考文獻
[1]吳治琳.淺析骨科護理安全隱患的應對策略[J].藥物與人,2014,04(09):161-164.
[2]田魚.婦產科護理的安全管理與人性化護理的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6(22):196-198.
[3]段泉泉,勝利. 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09:676-679.
[4]陳肖玲,吳彩玉,謝雪霞,李艷容.骨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應對措施探討[J].當代醫學,2012,09(12):117-118.
[5]王芳華,于秀霞,冷雪,黃艷.人性化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科技資訊,2014,09(32):241-242.
(收稿日期:2015.12.20)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5-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