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哪里來?
我們從哪里來?
所問像生命一樣久遠和古老。
不僅是未來對過去的尋問。是大樹對根須的尋問。是火山對巖漿的尋問。是有限對無垠的尋問。
我們曾經是奴隸。否則不會有從1840到1949中華民族的百年沉淪。
我們也擁有英雄。否則不會有從1949到2050中華民族的百年復興。
與波瀾壯闊的歷史相較,人的生命何其短暫。幸福起來的人們于是不想承認自己曾經是奴隸,也不屑于承認曾經有過英雄。不知不覺中,自己那部熱血奔涌、震撼人心的歷史被荒棄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癟的室內標本,放在那里無人問津。
歷史命運蛻變為個人命運,眾生便只有在周易八卦面前誠惶誠恐。
我們沒有在丟掉自己的寶藏么?
瞿秋白說,人愛自己的歷史好比鳥愛自己的翅膀,請勿撕破我的翅膀!
不能深刻感觸過去,怎么獲得騰飛的翅膀?狄德羅說,除去真理和美德,我們還能為什么事物感動呢?把他的話反過來設問:若除去個人富足便不再為其他事物感動,該怎么獲得挺直身軀的脊梁。
錢包鼓起來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么?
皆從個人苦樂出發,中華民族永遠出不了孫中山、毛澤東。不是要你到歷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應該去獲取熔巖一般運行奔騰的地火。法國年鑒學派史學大師呂西安·費弗爾說過一句話:在動蕩不定的當今世界,惟有歷史能使我們面對生活而不感到膽戰心驚。費弗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法西斯德軍槍斃了,他的話語仍然在新世紀全球動蕩的回音壁上回響。對中華民族來說,需要前仆后繼的事業依然在繼續。我堅信,今天為中華民族復興默默工作與堅韌奮斗的人們,必能從我們的過去吸收豐富的營養。
不論我們如何富強,也永遠不要改變國歌中的這一句“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起我們新的長城”。
不論我們如何艱難,也永遠要記住國際歌中的這一句“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物質不滅。宇宙不滅。惟一能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種深刻的悲劇意味:播種,但不參加收獲。這就是民族脊梁。謹獻給過去、今天、未來成為民族脊梁的人們。他們歷盡苦難,我們獲得輝煌。
金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