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清
繼美國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贏得百架“下一代遠程打擊轟炸機”項目后,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也初露崢嶸。據美國媒體日前報道,美國空軍計劃裝備的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將采用鐵路機動或公路機動的部署方式,隱蔽性和生存能力更高。
此前,美國軍方認為特別加固的發射井能提供更安全的發射陣地,所以陸基核力量均未采用機動部署方式。但隨著對手偵察技術的進步,固定的發射井位置容易暴露,美國軍方認為新型公路機動洲際導彈可以利用機動方式擺脫對手的跟蹤,需要時也能從發射陣地上快速轉移,躲避可能的針對性打擊。按照規劃,它將攜帶1~2枚核彈頭,可在公路或未平整過的地面行駛。那么,美國為何研制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其采用機動部署的可能性又有多高?
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核武器運用于實戰的國家,一直非常重視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研制發展。從1945年起,經過10余年的努力,美國逐步將空基核力量擴展為包括海基核力量和陸基核力量在內的“三位一體”核力量。陸基核力量是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由美國空軍掌控。目前,美國空軍擁有3個陸基核導彈聯隊,隸屬于第20航空隊,指揮所位于懷俄明州的沃倫空軍基地,從2009年12月起歸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管轄。3個陸基導彈聯隊包括駐蒙大拿州馬姆斯特羅姆空軍基地的第341導彈聯隊、駐懷俄明州弗朗西斯·E·沃倫空軍基地的第90導彈聯隊和駐北達科他州邁諾特空軍基地的第91導彈聯隊,每個導彈聯隊下轄3個導彈中隊,每個中隊下轄4個導彈小隊,每個導彈小隊通常下轄10座LGM-30G“民兵”-Ⅲ洲際導彈發射井。

“民兵”-Ⅲ洲際導彈是美國空軍陸基核力量的核心
“民兵”-Ⅲ洲際導彈是美國第一種裝備分導式多核彈頭的洲際導彈,1970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1975年完成550枚的部署任務,1978年11月結束生產,最大射程達1.3萬千米。由于“民兵”-Ⅲ洲際導彈是目前美國陸基核力量裝備的惟一一種洲際導彈,從90年代起美國一直非常重視該導彈系統的升級改造工作,逐步提升了導彈系統性能。升級改造不僅針對導彈本身,導彈指揮控制系統等配套設施也囊括在內。據估算,“民兵”-Ⅲ導彈改進計劃的總費用高達70億美元,升級后的導彈系統可服役至2030年或者更長。
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最新公布的信息,目前美國空軍擁有450枚“民兵”-Ⅲ洲際導彈,其中200枚導彈采用MK-12A型分導式多彈頭載具,可攜帶1~3枚W78型核彈頭,剩下的250枚采用MK-21/SERV單彈頭載具,只能攜帶1枚W87型核彈頭。陸基核力量總共部署了470枚核彈頭,數量占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24.5%,僅次于美國海基核力量(1152枚核彈頭,占60%),可以說是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二把手。
陸基核導彈部隊是美國在冷戰時期對抗蘇聯核力量的一張“王牌”,在“三位一體”核力量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冷戰結束后,核大戰危險大大降低,在美國將主要精力傾注于局部戰爭和反恐戰爭的背景下,陸基核導彈部隊的地位開始逐漸下降。分析認為,在“三位一體”核力量中,近年來洲際導彈的相對重要性正逐漸降低,在未來安全挑戰中的作用值得商榷。雖然美國曾探討利用洲際導彈攜帶常規彈頭參與局部戰爭,但洲際導彈的敏感性使這種設想顯得不切實際,因為一旦發射攜帶常規彈頭的洲際導彈,容易被其他核大國誤判,后果不堪設想。
冷戰結束后,美國內部出現不少“唱衰”陸基核導彈部隊的聲音。美國前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曾在上任之前發表過逐步淘汰核武器的報告,認為陸基核導彈部隊應是最先淘汰的核力量,因為這類武器在核威懾方面“失去了中樞效用”。雖然其上任后關于存廢陸基核導彈部隊的表態變得謹慎,但其他官員或專家淘汰陸基核導彈部隊的聲音仍然此起彼伏。此外,根據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美國計劃削減符合該條約統計的146枚戰略核彈頭和90件發射裝置,陸基核力量被認為是削減的重點對象。有報道稱,美國空軍計劃在2018年前削減50枚“民兵”-Ⅲ洲際導彈。
屋漏偏逢連夜雨。近年來,戰略地位日趨下降的戰略導彈部隊因頻頻爆出的丑聞進一步加劇了自身的困境,圍繞其存在價值的爭議也日益增多。2010年以來,美國空軍核導彈部隊不斷爆發各種丑聞。先是位于蒙大拿州的馬姆斯特羅姆空軍基地的發射人員在考試中出現大面積不及格,2014年又爆出有90名發射人員在考試中集體作弊。在調查中,美軍發現這些士兵有不少平時吸毒販毒,作風散漫,甚至出現核導彈部隊高級軍官與身份可疑的“俄羅斯女子”有染的事情。失職、違規操作、言行不當等在核導彈部隊早已屢見不鮮,一些官員抱怨,空軍核導彈部隊的“頹勢”正在不斷蔓延。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霍華德·麥基恩曾表示,現在是時候讓空軍重新關注洲際彈道導彈部隊的職責,從上到下嚴格遵守安全操作流程了,以確保“國之重器”在既安全又可靠的人手里。

由于裝載重量的限制,公路機動的輪式發射車只能采用較小彈經的導彈,投射質量商受較大限制
為重振核導彈部隊,美國空軍正在啟動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準備為核導彈部隊人員提供獎金,填補等級空白,發放核服役獎章,把更多資金投入某些方面已顯老舊的“民兵”-Ⅲ導彈部隊的現代化工作。美國空軍期望通過多管齊下的措施解決核導彈部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高核導彈部隊成員的士氣和實戰能力,恢復民眾對核力量的信心。
進入21世紀后,雖然美國陸基戰略導彈部隊麻煩纏身,關于其存廢的討論也不時出現,但從美國軍方的態度來看,陸基戰略導彈部隊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然是“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陸基戰略導彈部隊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民兵”-Ⅲ洲際導彈,經過多次改進,這種20世紀70年代的產品性能仍處于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武器裝備都具有一定的壽命周期。現役的“民兵”-Ⅲ洲際導彈大多已服役30多年,有些甚至超過了40年,即使采用先進技術進行改進,彈體壽命也無法無限延長。因此,研制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替代“民兵”-Ⅲ洲際導彈勢在必行。
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項目代號為“陸基戰略威懾系統”。美國空軍的構想包括:一是對“民兵”-Ⅲ洲際導彈進行現代化改進,繼續服役;二是研發一種全新的洲際導彈,部署方式可能采用固定發射井或機動部署。目前,美國空軍正在考慮的方案有3個:保留“民兵”-Ⅲ洲際導彈直到2075年;采用超級加固發射井并研制全新的洲際導彈;在部署“民兵”-Ⅲ洲際導彈的同時再部署一種新型公路機動導彈。
從現有信息來看,美國空軍更青睞第3種方案。一位國會防務專家表示,美國空軍正考慮發展的新型導彈將以井射型為基礎,但未來具備改為機動部署的能力。美國空軍已經與軌道科學公司簽署合約,對一種新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進行地面測試,準備將其用于新型洲際導彈。
在陸基洲際導彈的部署中,采用發射井部署還是機動部署一直是各國研究的重點,也是軍迷經常爭論的重要話題之一。美國空軍認為,隨著天基偵察技術和洲際導彈打擊精度的提高,固定發射井的易損性正在增加。其實,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空軍對陸基洲際導彈部署方式進行了大量的論證和試驗,當時認為,超級加固發射井具有很強的抗核攻擊能力,但同時也認為,隨著對手核導彈技術和偵察技術的進步,需要一種機動部署的洲際導彈。經過論證,美國認為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部署的主要原則包括:疏散靈活,具有較強的快速反應能力;很強的機動能力,令敵人難以發現和跟蹤導彈系統的部署地點;具有較強的自主作戰能力;隨時準備從常駐地或預先選擇的停留地點發射導彈;在遭受敵人首輪核打擊時有較強的生存能力并進行核還擊;較低的研制風險;能夠在常駐地和停留地點對導彈核武器進行穩定的指揮。基于以上幾點,20世紀80年代,美國在部署發射井型“民兵”-Ⅲ洲際導彈和MX“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的同時,研制了“侏儒”公路機動發射導彈和鐵路機動發射的MX導彈。
美國擁有高質量、發達的公路網和鐵路網,無論是公路機動的導彈發射車,還是鐵路機動的導彈發射車,都可以在廣闊的交通網中進行巡邏發射。以鐵路機動發射為例,鐵路機動發射戰略導彈的最大優勢是機動速度快,生存能力強。導彈列車的機動速度一般超過100千米/小時,可在漫長的鐵路線上機動,隱蔽性非常強,生存能力居陸基部署導彈之首。根據研究,由于導彈列車和普通貨運列車外形上差別不大,一列導彈列車一晝夜機動距離可超過1000千米,跟蹤一輛機動中的導彈列車必須同時動用300顆左右的偵察衛星,跟蹤多輛導彈列車,動用的衛星數量則成倍增加,因此要實現對導彈列車的跟蹤非常困難。
其實,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開始研究鐵路機動發射戰略導彈系統技術,1959年啟動了“民兵”Ⅰ型鐵路機動發射戰略導彈的研制計劃,但由于技術等方面的原因,肯尼迪政府取消了“民兵”Ⅰ型鐵路機動發射戰略導彈的研制計劃。1985年,美國國防部提出研制機動部署MX洲際導彈的設想,鐵路機動部署成為首選方案。1986年,里根總統批準了鐵路機動發射MX導彈的研制計劃。鐵路機動發射MX導彈系統由以下部分組成:2個標準型車頭、2節載人車廂、2節發射車廂、1節配有戰斗指揮和通訊系統的車廂(指揮所)、1節燃料車廂、1節保障車廂,每輛發射車配有2枚MX導彈。后來由于蘇聯解體,美國停止了相關試驗工作,離服役僅一步之遙的鐵路機動發射MX導彈系統胎死腹中,這也是美國距離裝備鐵路機動發射戰略導彈最近的一次。

MX導彈的分導式彈頭和母航
如果美國空軍選擇部署“民兵”-Ⅲ洲際導彈的同時再部署一種機動部署導彈這一方案,那么這一方案將是20世紀80年代發射井部署(“民兵”-Ⅲ +MX)和機動部署(“侏儒”+鐵路機動MX)方案的延續,二者方案的提出背景有相似之處。當時,蘇聯大力發展新型洲際導彈系統,以SS-18、SS-24和SS-25為代表的新一代洲際導彈系統在隱蔽性、打擊精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對美國形成了較大的威脅;現今,美國認為俄羅斯、東亞一些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新型洲際導彈,以俄羅斯為例,其在21世紀提出了新型液體洲際導彈“薩爾馬特”、新型固體洲際導彈“突破”和重啟鐵路機動發射導彈系統“巴爾古津”,計劃使用這些新的洲際導彈系統替代上一代洲際導彈系統,增強俄羅斯的核威懾能力。
據悉,未來“陸基戰略威懾系統”計劃采購642枚,其中400枚導彈用于部署,242枚用于飛行試驗或作為備件維持未來50年的壽命預期。美國空軍官員稱,未來30年,“陸基戰略威懾系統”的初步采購成本估算為623億美元,其中485枚用于導彈,69億美元用于指揮控制系統,69億美元用于翻新發射控制中心和發射設施。
結 語
現在,美國空軍的“陸基戰略威懾系統”還在論證階段,未來美國空軍如何選擇非常值得密切關注,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