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效應
又稱白象效應、反彈效應,源于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的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者嘗試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結果人們的思維出現強烈反彈,大家很快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只白熊的形象。當我們刻意轉移注意力時,思維也開始出現無意識的“自主監視”行為——監視自己是否還在想不應該想的事情,使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放棄對事情的關注。
失戀的人努力想忘記傷了自己的戀人,結果發現對方的形象在腦中愈加清晰,內心苦不堪言;失眠的人努力讓自己不要想事情,結果更加興奮,大腦亂糟糟,沒有睡意。這種現象都可以用“白熊效應”來解釋。
懸垂家庭
“懸垂”本是一個體操術語,指人體肩部低于器械并對握點產生拉力的靜止的動作,如手握單杠全身懸垂。可能是因為這種狀態難以持久,總有塵埃落地的一刻,所以就被借來狀摹那些法律上雖未解體但已是名存實亡的家庭。“懸垂家庭”多指農村夫妻沒有離婚,也有孩子,但妻子在城市里跟別人生活在一起。城鎮化過程中,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懸垂家庭”懸垂一段時間之后,女方大多會選擇離婚。
凍薪族
凍薪,原指被銀行凍結薪水,見于欠銀行錢的情況。在臺灣,凍薪其實是指多少年不漲工資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的上班族被稱為凍薪族。
富人戴帽
富人戴帽,是精準扶貧中要求避免的現象,和“窮人落榜”是一組常用詞語。指在扶貧工作中必須搞清楚哪些人是真正的扶貧對象,避免“窮人落榜、富人戴帽”。要避免少數人戴帽炫富,讓一些身處“非貧困縣”的貧困戶被富裕的影子所遮擋,真正需要幫扶的卻在扶貧名單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