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昭惠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1
老年醫療康復與照護新進展、新方法
宋昭惠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1
目的:探討老年醫療康復與照護的特點與提高措施。方法:選取我院100名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為觀察組的患者實施必要的醫療康復與照護,包括臨床、康復和護理治療約4周的時間;而為對照組實施常規的醫療康復與后期隨訪。觀察兩組患者的老年綜合評估情況。結果:通過組間比較,在第2周、第4周、第3個月和第6個月時間段中,觀察組的老年綜合評估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通過組內比較發現,患者的各項綜合評估指標是不斷改善的(P<0.05)。結論:通過采用全面的老年醫療康復手段與措施,能夠大大提高老年醫療康復與照護效果和質量。
老年;醫療康復;照護
老年人群體由于身體素質下降,對于治療結束后的醫療康復與照護質量的要求較高,而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醫療康復與照護質量、數量方面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加以改善,才能夠有效保障老年人的醫療效果與后期恢復。
1.1 一般資料
1.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選取100名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中患有的病癥包括:急性腦卒中、急性呼吸系統疾病、意外骨折等,在經過治療后已經達到出院標準。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并發疾病以及病史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入組標準
(1)年齡在65歲上,因急性疾病而入院治療,且治療后病情已經穩定;(2)患有急性腦卒中、急性心梗、意外骨折、急危重癥呼吸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的患者,經過急性期的治療,符合急性期醫院出院標準,無需進行密集醫療介入、醫學檢驗或吸氧;(3)在急性疾病住院的期間,經過照護和老年綜合評估,認定其具有康復潛能;(4)符合急性期醫院的出院條件,并且需要轉診入住中期照護機構、出院回家;(5)愿意參加該研究;(6)本市可隨訪者。
1.2 方法
為觀察組的患者實施必要的醫療康復與照護,包括臨床、康復和護理治療約4周的時間;而為對照組實施常規的醫療康復與后期隨訪。
1.3 觀察指標
(1)改良Barthel指數是用以評估生活活動能力的常見方法之一,總分為105分,得分越高則獨立性越強。
(2)老年跌倒評估量表,其具體的評價對象是存在行動困難或脆弱問題的老年人群,步態最大分值是12分,平衡最大分值是16分,最高總分是28分。分值低于19分,表示跌倒危險性較高;分數處于19~24之間,則有跌倒危險性。
針對這些患者從醫院出院時、第2周、第4周、第3個月、第6個月這5個時間段,進行以上方面的老年綜合評估。
1.4 統計意義
采用 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采用單變量重復測量資料方差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組間比較,在第2周、第4周、第3個月和第6個月時間段中,觀察組的老年綜合評估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且通過組內比較發現,患者的各項綜合評估指標是不斷改善的(P<0.05),具體見下表1、2。
表1 不同組別患者改良Barthel指數得分情況(±s)

表1 不同組別患者改良Barthel指數得分情況(±s)
注:組內比較:單純考慮時間因素,P<0.05;組間比較:考慮組別和時間因素,P<0.05。
組別 照護前 第2周 第4周 第3個月 第6個月觀察組 34.39±0.86 41.55±1.01 48.83±0.56 59.82±0.59 63.21±0.85對照組 34.74±0.22 39.14±0.59 42.91±0.82 50.89±1.03 49.24±1.07
表2 不同組別患者跌倒的評估得分情況(±s)

表2 不同組別患者跌倒的評估得分情況(±s)
注:組內比較:單純考慮時間因素,P<0.05;組間比較:考慮組別和時間因素,P<0.05。
組別 照護前 第2周 第4周 第3個月 第6個月觀察組 4.76±0.68 10.20±0.86 11.86±0.78 14.94±1.09 16.99±1.01對照組 4.91±0.40 7.40±0.70 9.30±0.95 11.86±0.79 11.28±0.83
醫療康復是指通過統和協調各種康復措施,對傷、病、殘者進行必要的訓練、治療措施,從而使患者緩解身心與社會功能障礙,改善自身的活動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最終達到重返社會的目的。
3.1 老年病的特點
由于老年人自身的身體系統、器官組織、生理功能等,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且呈現進行性與不可逆變化,所以,老年人在出現疾病且治療之后,均會呈現以下特點:(1)多種疾病共存。老年人往往會同時患有多個系統的疾病,即便是一個系統疾病,也可能同時存在于不同的身體部位,而多種疾病會彼此影響,從而呈現出更為復雜的臨床癥狀;(2)病情急、變化快。老年人器官儲備能力已經顯著衰退,一旦發病或處理不當,就可能引起病情的迅速變化,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誘發心衰、心率時常等;(3)容易出現并發癥。老年人的機體適應能力的明顯下降,導致在發病的同時,容易引起各種并發癥;(4)病程長、恢復慢、療效差、致殘率高。老年病通常呈現為慢性進行性變化的狀態,一旦得病,就較難徹底治愈,甚至可能在醫療康復過程中復發或加重,或引起其他器官疾病導致死亡[2]。
3.2 老年康復內容
老年康復醫學是一項針對老年人醫療康復措施的學科,指的是為恢復有疾病或殘疾等方面問題的老年人各項身體功能,或增強、維持其殘存功能而采取的評定、診斷和康復治療措施,內容包括:(1)制定合理的老年常見病康復治療方案;(2)調研致殘原因,并制定針對性的疾病預防措施;(3)研究老年人的康復治療方法;(4)對老年人康復水平進行評估;(5)老年人康復療養與護理;(6)研制適用于老年人的康復用品、醫療設備等,合理采用醫學科技、康復工程等手段,同時配合社會康復、職業康復,達到改善傷、因病致殘者生理、心理功能,全面康復并重返社會的目的。
3.3 老年人康復醫療類型(1)預防性康復,及通過預防造成老年人殘疾出現相關因素的方式。例如為防止腦血管病導致肢體癱瘓,可預先對老年人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幫助他們選擇運動、生活形式等,以防疾病發生。(2)一般性醫療措施,旨在解決疾病問題,如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等,通過采取一般性手段處理即可。(3)有目的地恢復已喪失功能,即康復治療,針對已出現的功能障礙或喪失,加以改善的治療措施。
3.4 促進老年康復醫療的建議
3.4.1 建立老年康復醫療機構
在生活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背景下,子女在對老人的看護方面能力有限,而老年人往往隱瞞自身病情,導致所患疾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尤其是對于一些生活難以自理的患者,尤其需要康復、醫療機構給予幫助[3]。因此,建立老年康復醫療機構,是滿足社會發展的必然,可以建立醫院、療養院等方式,以社區醫療服務中心作為依托,設立康復中心或專科,以便于為老年人康復醫療提供服務。
3.4.2 培養康復醫學人才,普及相關知識
為了能夠實現康復醫學的普及,提高康復醫療效果與質量,相關人才的培養是關鍵之一??祻歪t療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經過系統的訓練、審查合格,還要求能夠全面掌握體療、理療、作業治療、語言矯治、康復工程、心理治療、康復護士等專業知識。同時,為了全面普及老年康復醫學知識,重視老年健康問題,在建立完善康復醫療機構的基礎上,還應當以人為本,保證老年康復事業的健康發展。
3.4.3 醫療保險
醫療康復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治療過程,由于康復治療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較長、費用壓力較大,因而容易在此過程中出現風險問題。而針對這些風險問題,醫療保險成為能夠有效緩解康復患者經濟壓力的重要措施。當前,各項醫療保險的報銷,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于報銷范圍狹窄。自衛生部頒發《關于將部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通知》,將包括治療性康復運動療法在內的九項康復項目,納入到基本的醫療保險范圍中,即開始分別由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等予以報銷。
[1]嚴靜.如何建立醫院為基礎的老年病醫療模式[J].現代實用醫學,2015,27(4):417-419
[2]陳璋.老年醫療模式的核心——老年綜合評估[J].醫學美學美容旬刊,2015,24(6):992-992
[3]王新軍,鄭超.醫療保險對老年人醫療支出與健康的影響[J].財經研究,2014,40(12):45-46
R473
A
1672-5018(2016)11-1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