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榮
貴州省惠水縣人民醫院 貴州惠水 550600
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分析
石秀榮
貴州省惠水縣人民醫院 貴州惠水 550600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效果。方法:方法:應用數字隨機抽選的方式,從本院收治的手術患者中,抽選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并且根據不同的手術室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即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40例。其中對照組實施基礎護理,治療組實施手術室舒適護理,分析比較兩組手術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以及患者護理滿意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手術護理中施予細節護理,能夠使手術護理安全性提升,使患者更為舒適,從而促進手術室護理質量的提升。
舒適護理;手術室;護理
在醫院中,手術室是必不可少的醫療場所,對于需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而言,大多病情相對嚴重,且手術屬于創傷性操作的一種,這決定了手術室護理工作的技術性、風險性,操作稍有不慎,即可能致使患者受到更大創傷,影響手術效果,嚴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所以,在患者手術過程當中提供舒適的護理配合十分必要,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整個手術的效果。本文主要研究舒適護理服務模式用于手術室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并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份之間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選擇80例為此次研究的對象,根據不同的護理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組均4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在21-76歲之間,平均(37±1.25)歲;治療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在19-18歲之間,平均(38±1.5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對患者的基礎資料進行核對如:體征指標、年齡、病情等,護理內容包括器械,無菌物品,輸液,藥品,設備儀器準備等等。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舒適護理,具體如下:①手術前的舒適化護理,首先,對患者實施訪視,協助、指導患者接受、完成術前需要進行的各項檢查,明確患者的身體整體情況。其次,將手術的方法、目的、需要配合的要點等詳細告知患者,并給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手術醫師等,使患者陌生感、緊張感得到緩解。再次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給予患者安慰,將負性情緒可能會對手術產生的影響告知患者,引導患者自主對負性的心理情緒進行緩解。②術中舒適護理。在安排患者進行手術前,護理人員應當實現調節手術室溫度與濕度,為患者創造良好的手術環境;在手術開始前幾小時,護理人員訪問患者,事先進行手術溝通構建和諧關系。同時,護理人員為患者幫助患者執行導尿、吸氧以及輸液等必要操作;護理人員在護送患者進入手術室的過程中,應當盡量保障運送速度的均勻性、保持平穩,避免出現碰撞等情況;在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全程陪同患者手術,實時監控患者的病情變化以及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情況便與相關醫師積極溝通,確保手術的順利完成。③術后舒適護理。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積極為其擦拭或者清洗皮膚,更換患者的衣物、床單,保障病房的干燥、舒適。另外,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也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狀況,出現異常情況應當積極報告給相關醫師。同時,護理人員應當積極同患者家屬共同,叮囑其飲食等方面注意事項,以親切的態度獲取其認可。
1.3 護理效果評估
采用我院自制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定,得分越高代表焦慮度越高。對兩組護理后的滿意度進行調查,≥85分為基本滿意,65分≤滿意<85分,<65分為不滿意;總滿意率=基本滿意率+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研究數據均采用軟件包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觀察組和對照組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觀察組和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對比
治療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為(23.2±2.15)分,對照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為(54.8±3.65)分,治療組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2.3 比對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
治療組護理滿意度是97.5%,對照組是85.0%,組間進行比對,明顯治療組較高,(P<0.05)。

表1 兩組對護理服務的滿意情況比對[%(n)]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醫院護理服務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在手術患者護理的過程中,由于患者手術創傷大、并發癥發生率高、手術恢復時間長;對于手術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探尋、總結一種有效性的手術室護理模式與方法已經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一個重點研究內容之一。在臨床工作中,舒適護理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患者、家屬、臨床醫生都對手術室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護理人員不但需注重臨床醫學方面的護理,而且需注重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舒適護理。舒適護理以患者為主體,真正為患者服務,以其優質和專業的護理方法,提高護理效果,其中護理模式包括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的護理,護理人員不僅需要對患者實行人性化干預措施,同時也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病情狀況,與傳統護理模式比較,舒適護理服務的時間跨度較大。本次研究中,對手術室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與桑梅芳等[2]研究結果相符;研究表明,治療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高達 95.12%,與對照組的 82.93%比較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舒適護理服務模式還有利于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而改善護患關系。綜上,對手術室護理工作進行開展時,臨床上可積極將舒適的護理引入,為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細致化的護理服務,以促進手術護理質量的提升。
[1]張露.舒適護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全科護理,2014,01(20):78-80.
[2]桑梅芳.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對手術室護理中效果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5,04(10):44-47.
R473.6
A
1672-5018(2016)11-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