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林
四川省三臺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621100
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分析
雷玉林
四川省三臺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621100
目的:分析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方法:選取本中心患者作為樣本,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檢驗,不實施質量控制。觀察組在常規檢驗的基礎上,綜合分析各影響因素,實施質量控制,觀察兩組患者檢驗失誤發生情況與可疑結果出現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檢驗失誤發生率2.94%,可疑結果出現率2.94%,與對照相比,優勢顯著(p<0.05)。結論:需注意尿常規檢驗影響因素,并對其加以控制,提高檢驗結果準確率。
臨床;尿常規檢驗;影響因素
前言:尿常規屬臨床常規檢驗的一種,其指標可作為泌尿系統疾病診斷的參考[1]。臨床尿常規檢驗中,受標本采集、標本保存等因素的影響,檢驗結果可能與患者臨床癥狀不符,進而對疾病的診斷造成阻礙[2]。對臨床尿常規檢驗影響因素的分析,可為各影響因素的排除提供參考,是提高疾病診斷準確率的關鍵[3]。本文選取本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職業病體檢的68例尿常規檢驗患者作為樣本,對檢驗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中心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職業病體檢的68例尿常規檢驗患者作為樣本,以34例為一組,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其臨床資料如下:性別:觀察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2例;對照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觀察組患者年齡19--86歲,平均年齡(62.18±7.32)歲;對照組患者年齡22--87歲,平均年齡(61.96±7.15)歲。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研究。
1.2 方法
1.2.1 檢驗方法
儀器與標本:(1)采用尿分析儀BA600-1,及其配套試紙條檢驗。(2)準備顯微鏡與一次性尿杯。
檢驗過程:(1)設置分析儀參數,確保可正常使用。(2)開機后,隨機進行質控3次。(3)將每日檢驗結果登記,并記錄可疑結果。
1.2.2 質量控制方法
對照組不實施質量控制。
觀察組全面考慮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實施質量控制措施:(1)標本采集:患者自行采集標本,要求采集晨尿,采集中段尿。患者采集標本前,應避免飲用咖啡、濃茶等,并做好尿道清潔。(2)標本保存:控制送檢時間,夏季應于1h內檢測,冬季可延長至2h。避免太長導致細菌繁殖,影響檢測結果準確度。如標本短期內無法檢驗,則可將其置于特殊條件下儲藏,或重新采集標本。(3)標本分析:操作過程規范合理,確保儀器功能正常,確保試紙條未被污染或變性。(4)檢驗結果影響因素分析與排除: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導致患者尿蛋白檢測結果顯示為假陰性,喹啉類藥物的使用,容易導致尿蛋白檢測結果顯示為假陽性。PH值的變化,與儲藏時間呈正比。慶大霉素等其他藥物的使用,同樣容易對尿檢結果產生影響。尿檢結果分析時,需綜合考慮上述因素。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樣本尿常規檢驗發生失誤的幾率,包括送檢時間過長、儀器操作不規范、試紙條污染、未考慮藥物影響4項指標。
觀察兩組樣本可疑結果出現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 17.0處理數據,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2χ檢驗,p<0.05為統計學差異顯著。
2.1 兩組樣本尿常規檢驗發生失誤的幾率
兩組樣本尿常規檢驗發生失誤的幾率如表1:

表1 兩組樣本尿常規檢驗發生失誤的幾率
表1顯示,觀察組樣本尿常規檢驗僅1例未考慮藥物的影響,發生失誤的幾率為2.94%,在考慮藥物影響后,分析結果與患者臨床癥狀相符。對照組樣本尿常規檢驗1例送檢時間過長、1例試紙條污染,2例未考慮藥物的影響,發生失誤的幾率為11.76%,送檢時間過長與試紙條污染患者,重新采集標本并檢驗后,分析結果與患者臨床癥狀相符。未考慮藥物影響的患者,在考慮藥物影響后,分析結果與患者臨床癥狀相符。
2.2 兩組樣本可疑結果出現情況
兩組樣本可疑結果出現情況如表2:

表2 兩組樣本可疑結果出現情況
表2顯示,觀察組可疑結果出現次數為1次,出現幾率2.94%,對照組可疑結果出現次數為5次,出現幾率14.71%。兩組對比,觀察組可疑結果出現幾率更低(p<0.05)。
尿常規檢驗中,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標本采集、標本保存、檢驗、分析4個環節。標本采集環節的影響因素常與患者有關,應叮囑患者采集注意事項,如采集晨尿、保持尿道口清潔等。標本保存環節的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送檢時間過長方面,需盡可能的縮短送檢時間,提高檢測結果準確度。檢驗環節的影響因素,包括儀器參數的調節,試紙條是否被污染,是否變性等,對上述因素的控制,是提高檢驗結果準確度的關鍵。另外,在檢驗結果分析環節,需充分考慮患者采集標本前的服藥情況,了解不同藥物對尿常規檢測結果不同指標數值的影響,如尿蛋白與尿白細胞等,以降低誤診幾率。
本文研究發現,未實施質量控制時,患者檢驗失誤發生率11.76%,可疑結果出現率 14.71%。實施質量控制后,患者檢驗失誤發生率2.94%,可疑結果出現率2.94%,與前者相比,優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需注意尿常規檢驗影響因素,并對其加以控制,以降低檢驗失誤發生的幾率,降低可疑結果出現率,提高檢驗結果準確度,為疾病的診斷提供更有參考價值的指標。
[1]許偉瓊,黎瑞冰,胡漢斌.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分析[J].廣州醫藥,2012,43(04):56-58.
[2]張湘琦,蘭愛純,唐和林,等.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07(16):1757-1758.
[3]任允斌,薛李榮.探討影響臨床尿常規檢驗的影響因素及應對策略[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4):136-137.
R446.1
A
1672-5018(2016)11-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