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美
貴州省第三人民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0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治療
李元美
貴州省第三人民醫院 貴州貴陽 550000
目的:探究討論在肝硬化的基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內科治療。方法:回顧并且分析了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間本院內科接收的6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對這些患者采取了內科的綜合治療,分析并且總結了這些患者的臨床特點和治療的療效。結果:本次研究的6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經過了內科的綜合治療以后,有30例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有24例患者治療有效,有9例患者治療無效,總的有效率是85.71%。治療無效的9例患者通過轉入上級醫院進行治療,共有8例患者好轉,1例患者因為并發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進行內科治療的患者平均止血時間是(18.5士8.5)小時,48小時再出血的概率是12.5%,平均的輸血量是(500士50)inl,平均的住院時間是(6.5士3.5)天,產生不良反應的概率是20.31%。結論:在患者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內科治療基礎之上再增加了奧美拉挫與奧曲肽治療,這樣治療的臨床效果比較好,能夠迅速的為患者止血,用藥安全且較少出現不良反應,非常值得臨床的推廣使用。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內科治療
多種病因長期的損害肝臟而使得肝細胞變性、壞死以及結節再生,廣泛的纖維組織增生并且肝臟結構不可逆的疾病就叫做肝硬化。肝硬化的基礎上并發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在臨床上常見的重癥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中最常見的并發癥,這種病在病發時通常較急、出血量上升迅猛、預后比較差,死亡率達到了30%-40%。最近幾年以來,這類患者的病發率和死亡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搶救成功的關鍵是迅速有效的為患者止血,目前我國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介入治療與內科的藥物治療。2013年 1月到2014年12月期間本院對接收的6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實施了內科綜合治療方法,最后獲得的療效比較好,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的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病例選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間本院接收的63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療資料完整,這63例患者當中有43例患者是男性,有20例患者是女性,年齡分布在25-78歲之間,平均年齡是(45.5士5.3)歲。這63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是肝炎后肝硬化,有15例患者是酒精性的肝硬化,有7例患者是不明原因的肝硬化。根據2000年中華消化內鏡學會通過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內鏡診斷規范分級,共有10例患者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為輕度,有45例患者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為中度,有8例患者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為重度。所有的病例都經過 B超與肝功能以及內鏡等的檢查后確診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排除了妊娠、食物過敏、哺乳、潰瘍病患者以及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病和慢性腎衰竭的患者,并且在2周之內沒有使用血管活性的藥物、制酸劑以及非街體類的抗炎藥物。
1.2 方法
1.2.1 綜合處理
所有的患者在入院之后會經常被要求禁食,并且還要應用奧美拉挫和K族維生素等等,迅速的補充血容量,及時的進行輸血抗休克治療。出血量較大的患者應該建立多組靜脈通道,快速的補充血容量來維持血壓的穩定,并伴有感染病例,給患者給予第三代頭孢菌素類的藥物治療。
1.2.2 內科治療
將本次研究的實例分為了A、B、C三組,對A組患者使用奧曲肽0.1mg,加入了5%的葡萄糖注射液10ml,然后緩慢的進行靜脈推注,最后再以25μg/h的速度來維持靜脈滴注,直至停止出血 3天后停止用藥;對 B組患者采用垂體后葉素,以 2.0~0.4U/min的速度來維持靜脈滴注,在止血之后再減少一半的劑量,然后維持2-4天的治療時間,酌情使用心痛定或硝酸甘油;對C組患者采用常規的三腔管氣囊壓迫止血法,每12-24小時進行一次放氣,抽取出胃液來檢查出血的狀況,24小時沒有抽出血液性的液體就可以拔管。
1.3 療效判定標準
在患者用藥的期間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和不良反應進行密切的觀察,用藥24小時后活動性出血停止,并且胃管抽取出的胃液沒有血性液體則為治療效果顯著;用藥72小時之后活動性出血停止,并且胃管沒有抽取出血性液體則為治療有效;用藥72小時之后仍然有活動性出血現象則為治療無效。總的有效率是治療顯著有效率加上治療有效率。
1.4 不良反應
再次出血則為不良反應,該反應的癥狀是:觀察停藥后的72小時內是否再次有嘔血、黑糞以及胃管抽取出血性液體等癥狀產生。對患者的治療反應需要進行密切的觀察,并且要將對藥物產生的不良反應癥狀記錄下來。
1.5 統計學的方法
所有的數據都采用了 SPSS13.0軟件來對其進行處理,計數的資料都采用了士標準差來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的分析
A組患者的總有效率是90.5%,明顯比B組的總有效率85.7%高,差異也有顯著性(χ2=4.32,P=0.037667);A組的總有效率也明顯比C組的總有效率81.0%高,差異有顯著性(χ2=5.454545,P= 0.019517);B組合 C組之間的總有效率沒有顯著性的差異(χ2=0.082079,P=0.774499),詳細情況請見表1.

表1 .三種內科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的效果分析(%)
2.2 臨床指標的改善狀況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經過了內科的綜合治療之后,患者止血的平均時間是(18一5士.85)小時,48小時候再出血的概率是14.2%(9/63),平均輸血量是(500士50)毫升,平均住院時間是(6.5士3.5)天。
2.3 不良反應
(1)再出血率:A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有再出血的現象(9.5%),B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有再出血的現象(14.3%),C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有再出血的現象(19.0%),A組患者的再出血率明顯的比B組和C組的再出血率低(P<0.05)。
(2)不良反應:A組患者中有 1例患者有輕度的嘔吐現象(1.6%);B組患者中有4例患者有血壓升高的現象、3例患者誘發了心絞痛(11.11%);C組患者中出現了胸悶、鼻粘膜損傷和胸骨后疼痛現象的分別有2例、3例和4例患者(14.28%),根據上述的數據來看,C組的不良反應率最高。
由肝硬化門脈高壓癥導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診斷和治療是最棘手的,大約有30%的患者初次出血是致死性的大出血,但是幸存者在一年內經常會出現再次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其特征是出血量較大且來勢兇猛,經常會導致出血性休克和(或)引發肝性昏迷。通過臨床研究證實了出血量比較大的患者需要及時的補充血容量,這是搶救成功的關鍵,也是止血藥物發揮其藥效并且降低其他的并發癥出現的前提。及時的為患者進行輸血能夠確保患者的重要器官灌注了足夠量的血液,能夠維持其各個臟器組織的正常運行,防止患者出現血性休克和重要的器官功能衰竭。
除去外科的治療手段以外,臨床上還常常使用了胃內鏡下硬化劑、三腔管氣囊壓迫止血以及內科藥物的治療方法等,經常使用的內科治療藥物有生長抑素和其衍生物(奧曲肽)、垂體后葉素等等。本次調查研究主要是觀察不同的內科治療方法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的效果和安全性,治療結果顯示:(1)使用三腔管氣囊壓迫止血方法進行止血后再次出血的概率比較高,還有可能會出現鼻粘膜損傷的并發癥;(2)垂體后葉素很有可能會誘發心絞痛和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藥物的作用是收縮小血管以及減少門靜脈血流,然而收縮血管的作用是非選擇性的收縮作用,所以存在不良反應;(3)奧曲肽能選擇性的作用在內臟血管,具有止血效率高、再出血率低和不良反應低的特點,能夠有效的降低門靜脈的壓力、減少門靜脈血流,但是對于全身血流動力學沒有明顯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內科保守治療首選奧曲肽治療,它的止血效果比較好、不良反應少和再出血率低,非常值得臨床推廣。
[1]劉發巧.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治療方法及其效果[J].當代醫學 ,2012,18(12):71-72
[2]馮皓.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治療策略[J].臨床研究,2015,15(78):71-72
[3]盧勁瑜.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內科治療方法及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11):1538-1539
R575.2
A
1672-5018(2016)11-064-02
李元美,(1984年—)女,漢,貴州貴陽,本科,住院醫師,住院從事:臨床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