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張鎮江 王金山 李強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醫院創傷骨科 015000
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張強 張鎮江 王金山 李強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醫院創傷骨科 015000
目的:研究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問題。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創傷骨科肺栓塞患者43例作為樣本,確診后,采用溶栓及抗凝方法治療,通過對患者臨床資料的整理,觀察其肺栓塞發生時間與治療有效情況。結果:43例患者中,僅2例術前發生肺栓塞,其余41例患者肺栓塞均于術后發生,治療有效率為93.02%。結論:創傷骨科患者肺栓塞常于術后發生,需將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動脈造影等儀器檢查結果相綜合,提高早期診斷準確率。可采用溶栓及抗凝方法治療,發現并確診后,及早治療,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創傷骨科;肺栓塞;早期診斷;治療
前言: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栓子大量聚集而導致的流通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身體疾病的總稱[1]。發病常由多種原因所導致,骨折便是其中一種[2]。創傷骨科骨折手術后,肺栓塞較容易形成,如不及時診斷并治療,容易對患者預后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導致患者死亡[3]。本文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創傷骨科肺栓塞患者43例作為樣本,對疾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問題進行了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創傷骨科肺栓塞患者43例作為樣本,臨床資料如下:性別:男性23例,女性 20例。年齡:32--71歲,平均年齡(63.75±17.21)歲。骨折類型:髖部骨折10例,股骨干多發骨折2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9例。合并疾病情況:合并高血壓19例,合并糖尿病24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調取43例患者臨床資料,對其疾病發生時間(術前或術后),以及治療情況進行分析與歸納,為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1.2.2 治療方法
發現肺栓塞后,予以溶栓與抗凝治療,視患者病情,采用不同溶栓與抗凝方法,包括尿激酶溶栓及華法令抗凝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43例患者肺栓塞發生時間,包括骨科手術術前、骨科手術術后2項指標。
觀察43例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包括顯效、有效、無效3項指標。
1.4 療效判定依據
根據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情況,與肺動脈造影等儀器檢查情況,判定治療效果:
顯效:溶栓后,患者胸悶及心率加快等臨床癥狀消失,肺部造影等儀器檢查結果正常。
有效:溶栓后,患者胸悶及心率加快等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肺部造影等儀器檢查結果基本正常。
無效:溶栓后,患者胸悶及心率加快等臨床癥狀未消失或加重,肺部造影等儀器檢查結果異常,或患者死亡。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 SPSS 17.0進行處理數據,以率(%)表示計數資料,采用2χ檢驗,當p<0.05時,認為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
2.1 患者肺栓塞發生時間
43例患者肺栓塞發生時間如表1:

表1:43例患者肺栓塞發生時間
通過表1可以看出,43例患者中,僅2例術前發生肺栓塞,其余41例患者肺栓塞均于術后發生。
2.2 患者治療情況
43例患者治療有效情況如表2:

表2:43例患者治療有效情況
通過表2可以看出,43例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3.02%。
骨科患者常存在大面積軟組織損傷,且肢體活動量減少,由此引發的血流速度減慢,是導致將血凝狀態升高,以及肺栓塞發生的主要原因。肺栓塞發病快且急,早發現早治療,是提高治療有效率的關鍵。
3.1 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
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應以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動脈造影等儀器檢查情況為準:肺栓塞患者臨床癥狀常表現為胸悶,心率較快,呼吸急促等,如術后或術前發現骨科患者存在上述癥狀,應考慮進一步診斷是否由肺栓塞而導致。根據患者臨床癥狀,肺栓塞的儀器檢查應包括心電圖檢查、肺動脈造影、凝血功能檢查等[4]。通過心電圖檢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心率過快的問題。通過肺動脈造影,判斷患者肺動脈是否存在血栓。通過凝血功能檢查,判斷患者凝血狀態是否有所升高。應將上述儀器檢查結果相綜合,提高診斷準確率,降低誤診或漏診幾率,確保患者可于發病早期得到及時的治療。
3.2 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治療
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治療以溶栓及抗凝為主。溶栓一般以尿激酶(用量一般為 20000U/kg)溶栓為主,抗凝則一般采用法華令抗凝。需視患者肺栓塞情況,及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如患者肺栓塞面積較大(超過2個肺液血管),則可采用溶栓方法治療。需注意的是,溶栓治療過程中,出血為主要并發癥,臨床研究發現,該并發癥發生幾率約為5%--7%,如治療過程中發現出血,需及時處理。溶栓治療完成后,需聯合抗凝治療,避免肺栓塞復發。治療過程中,以注意對溶栓與抗凝藥物使用量的控制。
3.3 研究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43例創傷骨科肺栓塞患者中,僅2例術前發生肺栓塞,其余41例患者肺栓塞均于術后發生,治療有效率為93.02%。可以看出,創傷骨科患者肺栓塞一般于術后發生。3例治療無效的患者中,2例術前發病,治療無效死亡。另外1例患者由于休克時間較長而死亡。
綜上所述,創傷骨科患者肺栓塞常于術后發生,需將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動脈造影等儀器檢查結果相綜合,提高早期診斷準確率。可采用溶栓或抗凝方法治療,發現并確診后,及早治療,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1]賈慶靈,范文進,王宏偉,等.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J].河北醫藥,2009,31(15):1941-1942.
[2]陽兼備.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J].中外醫療,2011,30(13):45-46.
[3]楊大鵬.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J].中國衛生產業,2012,09(26):125.
[4]楊軍林.試論創傷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診斷與治療[J].中外健康文摘,2013,(19):68-69,70.
R563.5
A
1672-5018(2016)11-0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