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哲
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 貴州遵義 563100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對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作用
姚哲
遵義市播州區人民醫院 貴州遵義 563100
目的:探討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在提高護理質量管理方面的效果。方法:從我院隨機選取48名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為對照組護理人員采取常規性管理方法,實施輪班休的管理體系;而為觀察組的護理人員采用分層級管理模式,觀察執行分層級管理前后的護理質量與兩組的病人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的護理人員實施分層管理模式之后,病房管理與基礎護理的質量評價顯著優于執行之前;患者對于觀察組的護理質量總體滿意率達到了 91.67%,明顯優于對照組,其結果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士分層級管理的形式能有效提升整體護理管理質量,促進護理人員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分層級管理;護理管理;質量
常規采用的護理措施,往往存在護理人員分配不合理、缺乏必要專業化培訓、職業素養參差不齊、護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實際的護理效果。為了實現讓患者滿意的優質護理效果,采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進行護理工作的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的工作護士中,隨機選取48名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4例。觀察組的護士中,4例為本科及以上學歷,11例是??茖W歷,9例為中專學歷;其年齡為 20~38歲,平均年齡是(28.5±7.2)歲。而對照組中,包括3例本科及以上學歷、12例??茖W歷、9例中專學歷,其年齡是21~38歲,平均年齡為(29.2±7.4)歲。這些護理人員在年齡、學歷等方面有均衡性,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有對比性。
1.2 方法
針對對照組的護理人員,依然采取常規性的管理方法進行統一管理,并且延續原有的護理模式,實施輪班休的管理體系;而針對觀察組的護理人員,則采用了分層級管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
1.2.1 構建層級框架
首先選擇具備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良好的組織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大專學歷的護師通過競聘上崗選拔護士長,組織構成層級管理團隊,拓展其工作內容,負責該科中護理人員的培訓、選拔、考核等。護士長按照護理部制定的護士分層管理方案對照科室護士的個人能力、工齡、職稱、學歷等情況,采取本人自薦,科室討論考核后報護理部審批的形式進行分級,依次分為 N3、N2、N1、N0四個級別,然后根據病房的實際需求,實施小組負責制,可以將各個病區進行分組,通??沙闪?~4個小組,依次為護士長(N2或N3)、小組組長(N2或N3)、高級責任護士(N1)、初級責任護士(N0)的層級管理框架,來完善護理工作開展的流程與內容。
1.2.2 規范層級分工
被劃分到不同層級的護理人員,所負責的工作內容也不同,因此需要依據其層級進行工作的合理分配。將科室中的護理人員,以階梯式進行分布,并落實具體任務,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對于不同層級的工作人員,應當確保彼此之間的有效銜接。
1.2.3 制定培訓方案
按照護理工作實際開展狀況,護士長嚴格按照該組的分級制度要求,為不同等級的護士制定相應的個體化培訓計劃。而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并將考核的成績融入到績效體制中,在績效與晉升范圍以內,納入護理服務質量評分、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患者滿意度等,從而能夠激勵并調動護士的工作熱情,提高護理質量與醫院聲譽。
1.2.4 排班安排
在傳統輪班、輪崗的排班基礎上加以改善,制定更加具有彈性的排班模式,根據護理專業的技能要求,實際的工作量與工作強度,合理控制護理工作的時間段、高峰工作段以及夜班時間等,從而能夠合理安排護理人員、人員數量等。
1.3 觀察指標
(1)護理質量的評價,采用百分制問卷進行調查評價:分數低于65分,為護理質量差;分數處于66~85分為護理質量基本合格;分數在86~95分為優質護理。
(2)根據層級管理模式的要求,統計護理工作滿意度。可以以現有的質量控制標準為基礎,做好基礎護理、病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最后由病人對護士的護理情況進行評價,明確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時彌補不足,達到提升護理管理質量的目的。
1.4 統計意義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研究數據處理分析。兩組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用(%)表示,并檢驗倆組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 t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兩組患者對比存在的明顯差異。
2.1 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執行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為觀察組的護理人員實施分層管理模式之后,病房管理與基礎護理的質量評價顯著優于執行之前,因而其差異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構見表1。

表1 護士分層管理模式執行前后護理質量比較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在本次研究中,患者對于觀察組的病人滿意度達到了 91.67 %,而對照組的病人滿意度僅為 75.00%,觀察組病人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其結果有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下表2所示。

表2 患者對兩組護士的滿意度比較分析
傳統的護理模式管理下,護理工作的開展存在分散性問題,缺乏必要的持續性和整體性。另外,由于難以進行護理人員的合理分配與工作時間安排,可能導致高峰時段、薄弱時段或夜間的護理人員人手不足,或護理人員負擔過重,給護理人員造成精神緊張,進而出現疲勞,降低了護理質量,提高了出錯率。由此可見,傳統護理服務體系逐漸難適應不斷發展的醫療環境,為適應現代化的護理服務理念,相應的護理制度與模式也應當與時俱進,結合現代管理學經驗,采用先進的護理人員管理措施。
(1)設置相應的崗位,以病區為單位依據成立護理小組,數量一般為5個,各個小組均選出一名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對護士進行級別劃分,在護理中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級別的護理人員。
(2)將責任制落實到護理工作中,作為護士長要全面監控護理質量,明確各個小組的責任。對于有嚴重病情的患者要選派高級別的護理人員,同時高級別的護理人員要對護士長進行協助。
(3)護士長以各個科室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同時結合護理人員的情況,將培訓計劃進行制定,同時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考核培訓結果,以此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將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
(4)應用彈性排班制度,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將護士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提升,將其工作效率提升。
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有助于加強護理隊伍的建設,能夠建立合理、科學的護理專業人才梯隊,促進護理的垂直有效管理,創建平等、互助的工作氛圍。分層管理能明確各層級護理人員的具體職責,采取多勞多得的方式,有效提升整體凝聚力,使工作更加規范化,既減輕了工作壓力及負荷,有效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護理人員主動參與到工作中,獲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又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護理質量。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執行分層管理模式后病房管理評分達到(96.24±8.09),基礎護理評分為(99.02±8.17),優質護理評分為(97.18±8.19),均顯著優于執行前,可見,分層級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護理管理的效果。而通過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綜上所述,研究結果中顯示護士分級管理模式不但提升了護士的護理知識和護理技能,同時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和護士對管理模式的滿意度,因此,在護理管理質量提升中采用護士分層級管理模式效果顯著,值得應用推廣。
[1]黃進淑.護理組長在護士分層級管理中的新路探索[J].全科護理,2010,8(6):534-535
[2]張曉萍,盧根娣,周燕燕.軍隊醫院護士分層級管理辦法初探[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1,28(19):60-61
[3]陳偉菊,黃潔薇.??谱o士在護士分層次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33-34
R471
A
1672-5018(2016)11-2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