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英 塔娜 劉純紅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超聲診斷室 830028
高頻超聲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路英 塔娜 劉純紅
新疆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超聲診斷室 830028
目的:通過實驗研究分析高頻超聲技術應用于實際肝膽疾病的診斷中所產生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我院2015至2016年手術確診的200例肝膽疾病患者作為此次實驗的對象。對其均使用常規探頭進行初步的探查。主要是對肝臟淺層的病變以及膽囊病變等情況進行排查,對病灶位置進行大致的確定。隨后,實驗人員再利用高頻超聲技術對參與實驗的肝臟疾病患者進行檢查。在檢查過程中對相關數據進行詳細的記錄,然后再與手術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在這200例肝膽疾病患者中,有20位患者因病灶距體距離不適合采用高頻超聲探頭進行探查。在對余下的180例患者進行檢查時,同時利用了常規檢查技術和高頻超聲技術。研究人員分別將兩種檢查方法產生的檢查結果與手術結果進行對比,兩者間的診斷符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利用高頻超聲探頭進行檢查所得的結果更加符合手術診斷結果。結論:高頻超聲技術的臨床應用對于肝膽疾病的診斷具有重大意義。利用高頻超聲探頭對患者進行檢查可以有效提高診斷的正確性和準確性,是患者后續能接受到科學有效治療的重要前提。在臨床上,醫護人員應該根據肝膽疾病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應用,并對其進行積極的實踐和宣傳推廣。
高頻超聲;肝膽疾病;診斷;應用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飲食習慣等也隨著變化。當前,肝膽疾病已經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病癥。肝膽疾病包含的疾病類型較多,病因多樣,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同中有異,較為復雜[1]。隨之,對于肝膽疾病患者的檢查診斷工作也較為復雜,這就對目前的檢查技術和醫護人員的臨床經驗、診斷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確、準確的診斷是對肝膽疾病患者進行科學有效治療的首要前提,如果在診斷階段造成了誤診,則容易耽誤患者就醫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嚴重后果。所以,不斷提高診斷的準確率是值得探索研究的問題。本文著眼于肝膽疾病的診斷,研究分析高頻超聲技術在肝膽疾病的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此次研究選取了200例肝膽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經研究人員整理并完善,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肝膽疾病患者中隨機選取200例肝膽疾病患者。這些肝膽疾病患者在入院時均接受了相關的檢查,符合有關診斷標準。其中120例為男性急腹癥患者,80例為女性急腹癥患者?;颊吣挲g為18-72歲,平均年齡(38.25±2.21)歲。這200例患者均接受手術,對其病情進行了確診。其中有26例患者為早期肝硬化,23例患者為肝硬化,45例患者為肝內實質性病灶,54例患者為肝內囊,14位患者為多囊肝,20位患者為膽囊隆起性病變,8位患者為膽囊腺肌癥,另外10位患者為其他肝臟疾。
1.2 方法
在檢查開始前,醫護人員向患者解說檢查相關事項,例如在檢查前禁止飲食等。在檢查正式開始后,研究人員首先用常規檢查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初步的探查,剔除肝臟淺層的病變以及膽囊病變等情況的患者,大致確定出病灶位置和距體距離。隨后,對患者采用高頻超聲技術進行檢查。具體的檢查工具為 GE Logiq9彩色超聲診斷儀,在對患者進行檢查時,探頭設定為7.5~12MHz,凸陣探頭為2~5MHz[2]。
具體的檢查方法為:第一步,采用常規探頭對患者腹部做一個整體的多切面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病灶情況進行探頭深度和時間的調整。同時,幫助患者保持、調整正確的體位,減少其他要素對檢查結果的干擾。當面對較復雜的病灶情況時,應先對患者進行回聲檢查,根據實際檢查數據對臟器和周圍組織間的關系等進行分析,并與手術診斷的結果進行對比。第二步,對于經由初步檢查后的疑似病灶患者進行高頻超聲檢查。利用高頻超聲探頭進行多切面的檢查以補充常規檢查的結果。確定患者病灶的性質、部位、大小、回聲等,還要著重關注病灶部位回聲的特點,肝膽組織與周圍組織的聯系等情況。研究人員再將檢查結果與手術診斷的結果進行對比統計[3]。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t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隨機選取了200例肝膽疾病患者,其中有20例患者由于病灶所處位置不適合采用高頻超聲檢查。在這180例患者中,有76例患者為肝炎或肝硬化,30例患者為肝實質性占位,28例患者為肝囊性占位,2例患者為多囊癥,23位患者為膽系結石,16位患者為膽囊隆起性病變,2位患者為膽囊腺肌癥,3位患者為膽囊萎縮。在對余下的180例患者進行檢查時,同時利用了常規檢查技術和高頻超聲技術。研究人員分別將兩種檢查方法產生的檢查結果與手術結果進行對比,得出結果:利用高頻超聲探頭進行檢查所得的結果更加符合手術診斷結果。兩者間的診斷符合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表1 180例肝膽疾病患者高頻超聲和常規超聲檢查結果比較[例(%)]
肝膽疾病已經成為現代常見的一種疾病,易發人群也遍布于各個年齡段。引發肝膽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人們的飲食習慣、作息規律、所處環境等都可能會造成肝膽疾病的發生。而這一類疾病癥狀不突出,在臨床診斷時需要依賴檢查儀器、檢查技術和醫護人員的臨床診斷經驗。對肝膽疾病的診斷是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的重要前提,若是發生誤診、漏診等情況,極易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而發生嚴重的后果。所以,當前對肝膽疾病診斷方法和技術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價值。近些年來,許多醫療機構開始引進高頻超聲檢查技術,并在臨床診斷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本次實驗中,研究人員隨即選取了所在醫院2015至2016年手術確診的200例肝膽疾病患者作為此次實驗的對象。對其中符合標準的180例肝膽疾病患者同時采取兩種不同的檢查方法,即常規探頭檢查和高頻超聲探頭檢查。在檢查過程中,研究人員盡量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在檢查結束之后,研究人員將兩種檢查所得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進行比較。再對比較數據進行統計后,分析兩種檢查方法所得結果與手術診斷結果的符合率。最終,研究人員得出利用高頻超聲探頭進行檢查所得的結果更加符合手術診斷的結果,差異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在臨床中使用高頻超聲探頭進行輔助性的檢查有利于提高對肝臟疾病診斷的準確率,為后續患者能更好的接受治療具有重要意義[4]。
所以在對肝膽疾病患者進行檢查時,應在常規檢查方法中添加高頻超聲檢查。在臨床上,醫護人員應該根據肝膽疾病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應用,并對其進行積極的實踐和宣傳推廣。
[1]孫紅.高頻超聲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現代實用醫學,2016,28(01):107-109.
[2]馬芝倩,宋紅參,魏強,等.高頻超聲在肝膽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臨床薈萃,2010,25(23):2050-2052.
[3]馮旭英.小器官疾病診斷中高頻超聲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4(04):2348-2349.
[4]吳碩東,孔靜,范瑩,等.單切口完全腹腔鏡下脾切除及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26(01):70—71.
R445.1
A
1672-5018(2016)11-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