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朋
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院 河南偃師 471900
中醫治療腦卒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劉丹朋
河南省偃師市人民醫院 河南偃師 471900
目的:探討中醫藥治療腦卒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診治的92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46例,觀察組采用中醫藥進行治療,對照組則采用常規西藥治療,治療后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89.13%)相比于對照組(73.91%),高于后者且差異明顯(P<0.05)。結論:針對腦卒中患者,對其采用中醫藥治療,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高。
中醫;腦卒中;療效
腦卒中作為中老年人群中一種較為常見且嚴重性的腦血管意外性疾病,臨床多表現為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及偏癱等,不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且致殘、死亡率高。此病在中醫理論中屬風病之中經絡范疇[1]。該病除了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沉重經濟、心理壓力外,還給國家乃至整個社會均帶來巨大負擔。為有效提升此病患者的自理能力與生存質量,本文特選取 2014年 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診治的92例腦卒中患者,對其采用中醫藥治療,觀察其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診治的92例腦卒中患者,所選取患者經中、西診斷,均確診為腦卒中,存有程度差異性的肢體功能障礙,經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分值維持在16~20分,乃屬中型者;排除完全恢復性短暫腦缺血發作、腦外傷、腦腫瘤及腦出血等所引發的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組46例,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45例,年齡區間41~74歲,中位年齡56.2歲,病程區間3~71小時,平均1.4天。所選取患者均存有不同程度的舌強語謇、口眼歪斜、偏身麻木及半身不遂等臨床表現。合并癥:合并有冠心病者為18例,合并高脂血癥為22例,糖尿病者20例,高血壓者51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
1.2 治療方法1.2.1觀察組
(1)中醫藥治療。采用中醫藥行對癥治療,依據患者臨床癥狀表現,著手辨證論治,分別實施針灸與中藥治療。基本方:白僵蠶9g、三七3g、川芎9g、牛膝11g、赤芍8g、紅花5g、黃芪44g、地龍9g、桂枝9g、雞血藤14g、當歸8g及桃仁5g,基本方具有補氣活血及祛瘀通絡之功效;針對明顯氣虛者,外加人參29g;痰火挾瘀、肝腎陰虛型,外加益母草9g、鉤藤9g、天麻9g及菖蒲9g;血壓偏高且長期難降者,外加牡蠣29g、龍骨29g;納差者,加用川厚樸9g、山楂14g、麥芽14g及炒谷14g。上述方劑均需水煎服,每日一劑,持續服用30天。(2)針灸治療。急性期采用頭針治療,當患者病情維穩之后,外加按摩、推拿治療;針灸主穴為三陰交、極泉、人中及內關,依據辨證論治理論進行配穴,1次每日。
1.2.2 對照組
選用血塞通注射液240ml,將其加至濃度為5%的250ml萄糖溶液中,行靜脈滴注,1次/d,持續給藥30d。
1.3 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后,若患者病殘程度為0級,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幅度達91%~100%,則為痊愈;若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少為46%~90%,病殘程度為1~3級,則為顯效;若患者功能缺損評分減小幅度達18%~45%,則為有效,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小于 18%或增加,則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SPSS20.0處理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行t檢驗,當比較差異顯著時,由P<0.05表示。
中醫觀察組中,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 8例、17例、16例和5例,總有效率為89.13%(41/46);西醫對照組中,痊愈、顯效、有效、無效分別為4例、13例、17例和12例,總有效率為73.91%(34/46)。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相比于對照組,高于后者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
3.1 中西醫對腦卒中的認識
腦卒中作為各類致殘疾病中首要病癥,西醫認為腦卒中乃是由各種血管性病因所致腦部供血障礙,缺氧與缺血所引發的腦軟化及腦組織缺血性壞死,造成腦功能的局灶性障礙[2]。此病乃屬于我國中醫理論中的中經絡及中風范疇,本虛標實乃為此病關鍵性病因病機,氣血衰少、肝腎不足乃為之本,氣血瘀阻、痰濕壅盛、風火相煽乃為之標,最終形成瘀、痰、火及風等病理性產物,痹阻腦脈,使得腦髓神機出現損傷。
3.2 中醫治療腦卒中
此病乃是患者內臟腑功能出現失調,或氣血素虛,外加飲酒飽食、憂思惱怒及勞倦內傷,而造成陽亢風動、氣血逆亂及陰陽失衡,最終致使腦脈痹阻。其病理多為瘀、痰、火及風范圍內,依據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對其實施辨證論治,即針對痹阻脈絡及風痰瘀血者,藥方選用補陽還五湯加行加減治療,方中熟地黃及黃氏具有補益氣血之功效,川芎、赤芍、當歸、紅花及桃仁具有活血化瘀之作用,牛膝則具有強化筋骨及補肝腎效果;針對風火上擾證、肝陽暴亢者,方用鎮肝熄風湯行加減治療,熄風通絡,滋陰潛陽;痰熱腑實及風痰上擾證患者,采用星蔞承氣湯治療,具有通腑導滯及清化痰熱之功效。現代中醫理論研究指出,芪含內涵豐富黃酮及皂苷,且多糖,對血小板凝集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進而達到抗血栓的目的,能夠改善循環,擴張血管,還可改善血腦屏障的通透性,減輕腦水腫,進而增強神經細胞耐缺氧能力,有利于星形膠質細胞恢復;赤芍、紅花及當歸等藥材,則能夠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增加腦血流量,對抗腦缺血后產生的損害因子,促進損傷神經元的修復,防止出現腦缺血所致灌注損傷狀況。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患者,對其采用中醫藥治療,效果顯著,臨床應用價值高。
[1]王曉玲, 翟金盛, 趙迎峰,等.中醫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進展[J].東南國防醫藥, 2012, 14(1):55-57.
[2]桑海康.中醫治療腦卒中急性期66例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0, 10(8):465-466.
R246.6
A
1672-5018(2016)11-1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