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海峰, 聶 真, 李 媚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
萊茵河流域發展研究
涂海峰, 聶真, 李媚
(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萊茵河流域是世界河流開發的典范。文章通過系統梳理其在產業發展、自然生態景觀和歷史人文保護等方面的特色,總結其成功經驗,為探索河流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萊茵河流域;自然人文資源;特色產業;交通;特色小城鎮
萊茵河發源于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區,向西北流經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法國和荷蘭等國,是一條國際性河流。自河流發源地康斯坦茨至入海口鹿特丹全長1 360 km2,流域面積25. 2×104km2,平均流量2 200 m3/s,流域內降水變化在500~2000 mm之間。萊茵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十分有利于人類的生存、繁衍與發展。早在公元前, 古日爾曼人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建立了古老的歐洲文明。如今, 經過沿岸各國的共同努力和近兩個世紀的開發建設, 萊茵河流域集聚了近1×108人口,有許多世界著名城市(如康斯坦茨、巴塞爾、路德維希港、美茵茨、法蘭克福、科隆、杜伊斯堡、鹿特丹等) 和重要產業部門( 如鋼鐵、石化、電力、建材、機械、電子等)集中于此。萊茵河流域已成為世界著名的人口、產業和城市密集帶。
1萊茵河流域發展的特色和經驗借鑒1.1自然資源
萊茵河位于歐洲中部,屬北溫帶大西洋氣候,四季溫和濕潤,冬季不太冷,夏季不太熱。流域內總的地勢自南向北傾斜,河流的南部( 上萊茵河段) 穿過黑森山林,以高山、雪峰、草場、湖泊、濕地、森林、瀑布為主要特色,包括著名的阿爾卑斯山(圖1)、托馬湖、日內瓦湖、康斯坦茨湖、萊茵河瀑布、黑森林等;中部( 中萊茵河段) 為丘陵地帶,是該河景色最為壯麗的一段,以峽谷、丘陵為主,在長約145 km的地段,萊茵河從險峻的板巖覆蓋的山坡之間流過,形成一段曲折而深邃的峽谷,兩岸山坡上布滿葡萄園,遠處有丘陵起伏,著名的“四湖景”(圖2)也位于此;北部( 下萊茵河段) 為沿海低地,在波恩以下進入廣闊的平原地區,這里煤炭資源豐富,水量充足,工業發達,著名的工業中心魯爾就位于此。

圖1 阿爾卑斯山

圖2 四湖景
1.2人文資源
萊茵河文化傳統歐洲大河之一,混雜著厚重與輕靈,歷史與童話、人文與自然。沿岸是綿延不盡、翠綠欲滴的葡萄園和精致而艷麗的田園村鎮,并分布著約50多座風格各異的中世紀古城堡,流傳著眾多的神話傳說,沿線大部分古城堡、古城址、莊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圖3~圖5)。

圖3 荷蘭風車

圖4 普法戰爭紀念碑

圖5 鼠塔
1.3產業發展
農業方面,因流域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潤,是世界上最適宜葡萄種植的地區之一。流域中大部分區域除傳統的土豆和谷類外,均以葡萄種植為主,沿河谷流域形成了大規模的葡萄酒產業發展帶,并且成立了專門的區域協作組織(圖6、圖7)。與此同時,局部地區,如萊茵三角洲的主要市曼海姆和德國重要的工業中心魯爾工業區。現有1/5的世界化工產品是萊茵河沿岸生產的,法國76%的電力來源于法國境內萊茵河西側的核電站。

圖6 花卉種植區

圖7 濕地區域
旅游業方面,得益于萊茵河沿線的豐富的人文環境和優美的自然景觀,萊茵河沿線城鎮每年吸引著眾多游客,旅游業尤其發達。除古城堡、古城址、莊園外,還有大雪橇滑道、德意志角、鼠塔、普法戰爭紀念碑、荷蘭風車等眾多的旅游景點。其中最著名的沿河港口城市德國城市科隆,擁有3 300多間酒吧、咖啡館和餐館,大量的畫廊和博物館,向游客充分展示了城市歷史和市民生活。另外,萊茵河流域每年還要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包括“燃燒的萊茵河”、“巴塞爾狂歡節”和德國科隆的啤酒節等(圖8、圖9)。

圖8 節慶活動

圖9 巴塞爾狂歡節
1.4對外交通
萊茵河流域的交通方式主要有航運、鐵路和特快列車三種。
萊茵河現代航運興起于19世紀,航運能力壯大主要歸于撤銷對航運的政治性限制、疏浚航道、萊茵河腹地的河網化和河岸各國的不斷工業化等四個因素。至今萊茵河通航里程將近900 km,其中大約700 km可以行使萬噸海輪(圖10)。同時,萊茵河還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其他大河連接,構成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沿線主要的港口有 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諾伊斯、科隆、美因茨、曼海姆、卡爾斯魯厄和開爾等,其中杜伊斯堡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從這里可以通往鹿特丹、安特衛普與阿姆斯特丹等海港。
萊茵河流域的鐵路主要位于美茵茨與科布倫茨之間,是從法蘭克福開往凱倫方向沿萊茵河兩岸運行的路線。其左岸是IC和EC特快等干線,坐在車內就能從車窗眺望萊茵河的景色(圖11)。

圖10 萊茵河航運

圖11 下萊茵河鐵路大橋
另外,特快列車主要位于從美茵茨到科布倫茨,全程不停車的話需時50 min。其中,右岸是以當地的普通列車和貨車為主的路線。
1.5保護與管理模式
萊茵河在歷史上曾是歐洲政治糾紛的源泉。二戰結束后,由于大規模的現代工業文明的發展,大量污水的排放,河水水質被污染,而且周邊生態也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萊茵河曾失去了它原有的風采,被人冠之以諸如“歐洲下水道”等一堆惡名。
為解決萊茵河受到嚴重污染等問題,成立了萊茵河國際保護委員會,這對萊茵河的治理工作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沿線各國簽訂了《萊茵河流域國際合作公約》,奠定了共同治理萊茵河的合作基礎。1987 年,委員會通過了重在全面整治萊茵河的“萊茵河行動計劃”。1995 年,關于萊茵河地區的“防洪行動計劃”也獲得批準。通過最初的治理清污到尋求萊茵河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的措施,萊茵河終于慢慢蘇醒過來。其間主要的工作包括:(1)加強流域國際合作, 共同協力承擔污染治理責任;(2)科學制定水質標準, 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3)完善環保基礎設施, 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4)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實行清潔生產和廢物再利用;(5)采用先進的監測手段, 統一監控萊茵河水質變化;(6)制定治理長遠規劃, 促進流域的可持續。
2萊茵河流域特色小城鎮的發展
萊茵河兩岸有許多重要城市,如美因茨、科布倫茨、波恩、諾伊斯和科隆等,它們都是從軍事基地變為貿易場所而后發展成為現代化城市的。在萊茵河兩岸至今仍保留著50多座城堡、宮殿的遺址,每座城堡都有自己的名稱和一段古老的故事和傳說。以下以德國呂德斯海姆和瑞士蒙特勒臨湖小鎮為例介紹流域的特色小城鎮。
2.1德國呂德斯海姆
呂德斯海姆坐落在萊茵河岸邊緩緩的山坡上,街道起伏,紅頂綠樹。小鎮人口約10 000人,占地規模約1 km2(圖12)。滿城都是重重疊疊的紅色屋頂和綠樹掩隱的街道,建筑以哥特式建筑為主,除教堂、城堡等公共建筑外,高度以2-4層為主。整個小鎮都彌漫著花香和酒香,四周被大片大片的葡萄園所包圍著(圖13)。狹窄的街道兩邊是禮品店、餐館和酒館,大都為自產自銷,出售自己釀造的白葡萄酒,游客們可以在酒窖里品嘗到各種品質的葡萄酒。

圖12 呂德斯海姆

圖13 呂德斯海姆葡萄種植區
2.2瑞士蒙特勒臨湖小鎮
瑞士的蒙特勒小鎮位于瑞士沃州,日內瓦湖的東岸,被稱為“瑞士的里維埃拉”(圖14)。小鎮人口約2.4×104人,占地規模約2.7 hm2。葡萄種植是蒙特勒的主導產業,小鎮的山坡上漫山遍野都種植著用來釀造香醇美酒的葡萄(圖15),游客可參觀葡萄園,品嘗葡萄酒。同時,蒙特勒還是浪漫的爵士之都,盧梭、拜倫、海明威等都曾以此地為背景創作。斯特拉文斯基、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墨丘里也曾經居住在此。如今每年夏天都要舉辦爵士音樂節。

圖14 蒙特勒

圖15 蒙特勒葡萄種植區
蒙特勒小鎮背山面水,臨湖而建,大片的葡萄園作為小鎮的自然背景,街道順應地形而形成自由的路網格局,建筑以小體量的建筑為主,尺度宜人。鎮區有高速公路和鐵路穿過,交通發達。
2.3特色小城鎮特色總結
綜上所述,萊茵河流域的小鎮建設普遍具有以下特點:小鎮依山就勢,臨水而建;自然環境優美,產業互動;建筑風貌統一,尺度宜人;街道空間起伏,綠樹掩映;人文歷史豐富,文化多元等等,也正是這些特點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
3萊茵河流域的發展對成都城市建設的借鑒
3.1以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為依托
如萊茵河流域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成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本底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在城市建設方面,成都立足自然和人文資源的利用,如府南河整治、錦江的打造、市域歷史文化的保護。成都的規劃建設應當以此為依托,保護和利用好成都平原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3.2以獨具特色的產業為基礎
萊茵河根據其氣候特征、地理環境、自然人文景觀,在農業、工業和旅游業方面全面發展。在產業發展方面,成都可以借鑒萊茵河的經驗。如成都多條河流流經成都平原,在河流沿線可以形成農業產業發展帶,并且成立了專門的區域協作組織;將農業和旅游業發展結合起來。同時依托景點形成節慶活動,既吸引游客又延續了傳統文化。
3.3以便捷多樣的交通體系為骨架
萊茵河主要采用航運、鐵路和特快列車三種交通方式,主要為公共交通體系。成都平原沿河的區域也可以借鑒這種綠色的出行方式,發展綠色交通。結合成都綠道建設,通過站點周邊合理規劃(包括接駁換乘)等手段引導“公交+自行車”以及“公交+步行”的出行方式,通過交通環境綠化、交通與城市景觀融合以及節能減排的交通設施利用,建立以人為本的綠色出行環境。
3.4以先進的保護和管理模式為支撐
萊茵河國際保護委員會對萊茵河的整治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成都市應吸取萊茵河流域曾因過度人為開發帶來環境破壞的教訓,通過制定一系列跨行政區的環境保護和整治措施,確保流域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5以保護良好的歷史城鎮為特色
在城鎮建設方面,應建設有特色的歷史城鎮。成都平原流域的沿途小城鎮自然環境優美。在產業上應注重“一、三產業”的融合;建筑上應保持風貌統一、尺度宜人;同時注意街道空間和環境景觀的相互映襯以及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打造有特色的小城鎮。
4結束語
萊茵河作為歐洲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成為世界流域發展以及城市規劃的經典范例。本文總結了萊茵河流域發展的特色和經驗,旨在為成都以及國內類似的地區提供全面和完善的案例對比和借鑒。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TU984.1
[作者簡介]涂海峰(1969~),男,本科,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規劃師;聶真,碩士,工程師;李媚,碩士,工程師,國家注冊規劃師。
[定稿日期]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