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煜, 彭 盈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四川成都 610014)
?
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敏感性影響因素研究
劉煜, 彭盈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四川成都 610014)
【摘要】為找出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敏感性影響因素,利用系統動力學對設計成本、承包方承建工程成本、建筑材料和設備物流成本以及分包方承建工程成本的因果關系進行了分析。以大型建設項目為例,構建了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SD模型。用Vensim軟件進行仿真模擬,分析成本變化情況確定敏感性影響因素,依次為:單位訂購成本、信息平臺的搭建、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設計企業專業能力、運輸次數和溝通頻率。
【關鍵詞】建筑供應鏈;成本;系統動力學;敏感性因素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之一,2014年度全國建筑業總產值17.67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7.03 %,然而2014年建筑業產值利潤率為3.91 %,遠低于制造業產值利潤率5.91 %。其中大型建設項目作為建筑業主要組成部分,具有建設周期長,投資金額巨大,施工技術復雜,成本影響因素多等特點,在傳統的項目管理模式下難以進行高效的成本管理,實現成本目標。隨著建設項目管理模式探究的不斷深入,源于制造業的供應鏈管理思想被逐步地運用于大型建設項目的管理。本文將基于系統動力學原理對供應鏈網絡中成本的敏感性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為供應鏈網絡成本管理模式的優化提供依據。
1相關研究
供應鏈成本管理是對供應鏈中所有涉及到的發生的成本進行分析,并加以控制的方法和理論,國內外專家和學者開始探索在建筑行業中具體的供應鏈網絡成本管理方法。在RCooper[1]看來,戰略成本管理方法是供應鏈網絡成本發展的理論基礎,戰略成本管理是指企業通過采用成本管理的方法來實現企業成本的降低和戰略地位的提升。Shank[2]提出桑可模式是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發展模式。紀作哲[3]在文章中提出供應鏈成本是由供應鏈所發生的一切物料設備成本、運輸成本、勞動成本和其他變動成本所構成的。索晨霞[4]等則從供應鏈的所處階段的角度提出,供應鏈網絡成本包括了材料設備的訂貨成本、購買成本、儲藏成本、運輸成本、交易成本、資本化利息等內容。羅文兵[5]認為,在界定供應鏈成本時還應該考慮行業的環境以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供應鏈成本還應該包括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在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研究方面,何維達[6]提出供應鏈的管理要更加注重企業間的溝通和協調,供應鏈成本的管理也是如此,只有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才能夠實現互利共贏,最終實現供應鏈成本的管理目標。許淑君[7]在研究中提出供應鏈成本管理要在合同管理的基礎上,合作伙伴之間建立契約關系,輔以激勵懲罰機制來保障成本目標的實現。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管理方法的探索以及對實現成本目標的措施優化,少數對成本影響因素的研究也是基于單一鏈條式建筑供應鏈,缺乏對供應鏈網絡的成本的敏感性影響因素的分析。本文將以大型建設項目A為例,建立實施系統動力學模型,對上述問題進行探討[8-9]。
2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SD模型構建
2.1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影響因素
將建筑供應鏈網絡管理的內容和供應鏈成本的思想應用于建設項目成本控制中,依據經驗,總結出了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參與主體的能力、項目的信息化程度、供應鏈的物流能力。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影響因素見表1所示。
2.2因果關系分析
基于供應鏈成本的構成方式來說,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包括業主從采購建筑產品和服務開始直至獲得能投入使用的建筑期間所發生的全部成本,該成本是所有標段成本的總和,本文將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構成劃分為設計成本、承包商承建工程成本、建筑和設備材料物流成本以及分包方承建工程成本(包括專業工程分包和勞務分包成本)和監理成本。其中監理成本受客觀因素的影響較小,對建筑供應鏈成本也幾乎不構成影響,因此在討論對建筑供應鏈成本產生影響的因素時將不再考慮監理成本。匯總形成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SD模型見圖1所示。
3以大型建設項目A為例分析
3.1變量賦值,編寫系統動力學方程
根據建筑供應鏈成本的SD模型,編寫系統動力學方程,如下:

表1 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影響因素
信息平臺的搭建=1
分包企業專業培訓=5
分包企業專業能力=分包企業專業培訓*分包企業資質
分包企業業績=分包施工履約率*分包類似項目數
分包企業資質=1
分包方承建工程成本=INTEG-(分包方企業業績,4.86+分包企業專業能力,2.7+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0,0.81)
分包施工履約率=0.8
分包類似項目數=15
單位庫存成本=450
單位訂購成本=1300
單日租賃成本=16700
單次運輸費用=4930
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INTEG(溝通頻率,0.4+信息平臺的搭建,1.6)
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 0=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
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 1=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
工程變更成本=INTEG(設計變更成本,10.21-承包方專業能力,1.42)
建筑材料保管成本=單位庫存成本*材料庫存天數*材料庫存量

圖1 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SD模型
建筑材料和設備物流成本=建筑材料保管成本+建筑材料訂購成本+建筑材料運輸成本+建筑缺貨成本+建筑設備租賃成本
建筑材料缺貨率=0.02
建筑材料訂購成本=單位訂購成本*材料訂購量
建筑材料運輸成本=單次運輸費用*運輸次數
建筑缺貨成本=材料訂購量*替代材料價差*建筑材料缺貨率*0.5
建筑設備租賃成本=單日租賃成本*租賃天數
建筑供應鏈成本=分包方承建工程成本+建筑材料和設備物流成本+承包商承建工程成本+設計成本
承包商承建工程成本=工程變更成本+直接建造成本+趕工成本
承包方企業專業培訓=2
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INTEG(承包方企業專業培訓*施工企業資質)
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 0=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
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 1=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
承包方企業業績=承包類似項目數*施工履約率
承包類似項目數=10
施工企業資質=1
施工履約率=0.8
替代材料價差=93
材料周轉效率=INTEG(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0.2+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0.048+分包企業專業能力,0.032)
材料庫存天數=297
材料庫存量=125/材料周轉效率
材料訂購量=307692
材料訂購量 0=材料訂購量
溝通頻率=1
直接建造成本=INTEG-(承包方企業業績,4.536+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 1,1.701+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7.08)
直接設計成本=INTEG-(設計企業專業能力,1.1875+設計企業業績,2.67188)
設計企業專業培訓=2.5
設計企業專業能力=設計企業專業培訓*設計企業資質
設計企業專業能力 0=設計企業專業培訓
設計企業業績=設計履約率*設計類似項目數
設計企業資質=1
設計變更成本=INTEG-(設計企業專業能力,1.25+參與主體信息共享度,4.5)
設計履約率=0.75
設計成本=直接設計成本+設計變更成本
設計類似項目數=15
趕工成本=INTEG(建筑材料缺貨率,1.6275)
運輸次數=材料訂購量 0/運輸能力
運輸能力=434
3.2敏感性影響因素分析
通過影響因素變量增加10 %和減少10 %分別引起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變化情況(表2)找出變化幅度絕對值大于等于0.05的影響因素(表3)。
3.3模型模擬指標分析
根據表3確定大型建設項目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敏感性影響因素,按影響程度排序為單位訂購成本>信息平臺的搭建>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設計企業專業能力>運輸次數>溝通頻率。這些因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
(1)參與主體能力:設計企業專業能力和承包方企業專業能力。結合目前我國大型建設項目的特點,可以看出在參與主體能力管控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掛靠承包、設計傳統保守、施工組織混亂,尤其體現在分標段施工時,各標段之間由于施工組織設計問題而無法正常移交,影響施工進度,增加工程成本。提高參與主體能力可以通過優化建筑供應鏈伙伴關系的選擇來進行。
(2)物流管理能力:單位訂購成本和運輸次數。目前建筑供應鏈網絡的物流管理主要集中于采購管理、運輸管理、庫存管理和現場材料布置等方面,單次訂購成本屬于采購管

表2 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變化

表3 敏感性影響因素分析
理范疇,運輸次數屬于運輸管理范疇。目前采購管理的主要途徑是供應鏈網絡的成員搭建材料的集采模式,通過優秀的施工組織設計,合理的規劃進行采購;運輸管理主要是通過采取供應商庫存的方式,尤其是分標段施工的情況下,協調各標段的施工進度,提高運輸的效率和效果。
(3)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平臺的搭建和溝通頻率。信息管理主要包括了信息標準的制定、信息共享機制及信息共享方式三個方面。制定信息標準是信息共享的基礎,針對供應鏈網絡各個節點的信息進行管理,確保信息交互的準確性,形成統一的數據標準。信息共享機制是信息管理的保障機制,主要通過契約精神、激勵機制和懲罰機制等途徑,使得供應鏈上的成員更好地安排生產作業及庫存配送計劃,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業主及用戶的滿意度。信息共享方式是信息共享的平臺和媒介,目前信息共享方式主要包括自行開發、直接購買、租用服務及信息服務外包四種。
4結論
本文對我國建設項目的供應鏈網絡成本進行分析,構建了建筑供應鏈成本分析的系統動力學模型,充分發揮定性與定量結合研究的特性,找出了建筑供應鏈網絡成本的敏感性影響因素,并對這些因素影響程度進行比較,歸納了降低建筑供應鏈成本的有效措施:通過改進集采方式進行建筑材料的集采、購買信息平臺以及健全信息共享機制、組建項目合作小組并優化伙伴關系等方式,提升供應鏈物流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以及參與主體能力,為建設單位進行項目供應鏈投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RobinCooper,SlagmulderRegine.Inter-Organizationalcostmana-gementandrelationalcontext[J].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 2004, 29(1):1-26.
[2]JShank,VGovindarajan.ValuechainStrategicCostManagement[J].CostofManagement, 1999(91):50-52.
[3]紀作哲. 供應鏈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學院, 2002.
[4]索晨霞,鄧子瓊. 供應鏈成本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4, 23(03):86-88.
[5]羅文兵,鄧明君. 供應鏈成本管理研究綜述[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 2005,27(3):41-43.
[6]孫瑩,何維達. 我國農產品物流問題及對策研究[J].改革與戰略,2007,23(9):70-73.
[7]許淑君,馬士華. 供應鏈企業間的戰略伙伴關系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 2001, 29(S1):73-76.
[8]徐奇升,蘇振民,王先華. 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建筑工業化支撐環境影響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 2012, 26(4):36-39.
[9]周鵬飛,陳棟,王秋良. 綠色建筑供應鏈實施的仿真分析:以大連為例[J].系統仿真學報, 2004,26(1):173-180.
【文獻標志碼】A
【中圖分類號】F284
[作者簡介]劉煜(1990~),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彭盈(1962~),女,教授,研究方向為工程管理、工程造價。
[定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