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華
摘 要 隨著我國視聽技術的發展和創新,人們收看到高質量廣播電視節目的期望愈發提高。在過去,由于廣電技術相對滯后,社會大眾難以享受到廣播電視的功能。自2000年以來,計算機信息技術在我國得到了全面的普及和推廣,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廣播電視工程中,不但增強了受眾的感官效果,更進一步挖掘了廣播電視獨到的功能效果。因此,需要在廣播電視工程中大規模普及應用計算機技術。
關鍵詞 計算機技術;應用;廣播電視工程;收看節目
中圖分類號 TP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60-0101-02
廣播電視工程包含多媒體技術、廣播電視技術及其相應的理論知識及應用方法等。廣電工程以音視頻技術作為學習和應用的中心環節,并與通信技術、計算機信息技術、視聽藝術和網絡技術相互融合。由此可見,廣播電視工程實質上是一種復合型的工程類別。從我國廣電工程的發展脈絡看,廣播的覆蓋范圍十分廣泛,受眾群體日益增加,這也給信號接收和傳播質量提出了新挑戰。實踐表明,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廣電工程中,不但能削減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還能顯著提高信號傳輸的質量,值得應用推廣。本文主要探討計算機技術在廣電工程方面的實際應用。
1 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應用的必要性
1.1 可以有效攻克廣播電視傳輸中的困難
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工程中,可成功攻克廣播電視傳輸中的技術性難題,提高了廣播電視的聲音質量和屏幕畫面的清晰度,整體推進傳輸質量的提高。這是廣播電視在傳輸方面的重大進步,可以從根本上推動廣播電視工程的整體布局與全方位發展。唯有攻克了廣播電視工程傳輸方面的困難,才會切實打造高品質的廣播電視工程,也才有利于傳輸技術的協調、全面發展。
1.2 凸顯為用戶服務的理念
當代社會視聽技術取得了飛躍式發展,收看質量較高的電視節目歷來是觀眾們的強烈心愿,在廣播電視工程中大量利用計算機技術,可以借助計算機的普及和傳播效率高的優勢,更好地服務于用戶,使用戶切實感受到計算機技術給用戶帶來的新改變,對繁榮廣播電視工程事業打下了牢靠的基礎。
1.3 廣電工程產業進步的需要
廣播電視工程擁有綿長的歷史,而將計算機技術運用到廣播電視工程中可直觀地窺探到這一點,同時也是廣播電視產業邁向新步伐的必然要求,唯有不斷發展和超越,才能有技術層面的創新,才能穩步提高工作效果,增強為受眾服務的基本意識。
2 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具體應用
2.1 從業人員積極學習并大力推動計算機技術在廣電領域中的應用
在技術手段頻繁升級的當下,廣播電視工程從業人員要努力順應新技術革命所產生的變革,經常性地參與學習和培訓,明確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廣播電視產業的方法和實施措施,組織全員投身于技術應用與實踐之中,為廣播電視工程的長遠發展傾盡更多的心血,為加快我國廣播電視工程技術的改造和升級奠定了技術基礎,提高了廣電工程從業人員的科學素養和技術應用本領。
2.2 豐富了網絡傳輸的基本形式
媒體網絡是廣播電視發揮自身效能的重要窗口,為受眾提供了更多有益的信息資源和節目。新時期努力推動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媒體網絡中,可為廣大忠實于廣播電視的用戶提供簡潔便利的網絡帶寬數字技術平臺。與此同時,在網絡多媒體的環境下,大批量數據可實現自主交換,經由十分簡潔的操作即可瞬間完成,使提供高效服務成為了可能。計算機技術逐步同廣播電視工程在技術層面上“合二為一”,即在業務“切磋”中彼此融合,顛覆了以往網絡的陳舊理論,在滿足用戶的同時給予其更多的啟發。媒體網絡中運用計算機技術,在豐富網絡傳輸形式的同時,更進一步節省了傳輸的時間,拓寬了廣播電視傳輸的領域與范圍,使廣播電視工程的技術變革更具時代性和實用性,合乎當代廣大用戶對廣播電視質量和內容的需要。此外,媒體網絡高精密而快捷的傳輸更提高了廣電工程的運作效率,為用戶享受高質量的廣播電視服務掃清了障礙。
2.3 在演播室的游戲環節聲音的應用
計算機技術可以在演播室發揮游戲玩耍性的互動,事實上,在現場互動時,其聲音處理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例如,在音樂類選秀節目中,傳統意義上,參賽選手所演唱的歌曲,聲音好壞要通過人耳才能辨別和分析出來,如若要更加精確地評判,則計算機技術便派上用場。假如選手要模仿著名歌唱家劉歡演唱《彎彎的月亮》,在聲音上與原唱的精確度近似度有多高,觀眾一般都能聽得出來,但若第二名選手也演唱同一首歌曲,且兩人的聲音模仿效果幾近雷同,則仍可利用計算機技術。首先,用一款著名的計算機音頻處理軟件——Cool Edit Pro導入《彎彎的月亮》原唱,緊接著經調音臺的輸出接口導入兩名選手的模仿音頻版本,通過分析頻譜,透過計算機可得知哪個更逼近原唱,哪個唱得更好一些。不難發現,計算機技術不但能體現廣電節目處理的公正性,還能給觀眾增添一些娛樂的神秘色彩。
2.4 在廣電節目后期制作中的應用
毋庸置疑,廣播電視新聞的后期制作標準和要求均較高,然而,由于受制于節目的播出時間,負責剪輯的人員需要緊扣節目主題,進而對已錄過的視頻精挑細選,最終完成相應的剪輯。剪輯以后則需添加大批量的音效。在制作傳統意義上的廣播電視節目時,需要工作人員的通力協作,勞動強度高但工效相對較低。運用計算機技術,為節目的后期制作帶來了新福音,可利用非線性編輯帶動后期剪輯效率的提高,同時運用AE視頻剪輯軟件,可徹底替代以往人工剪輯工作,且處理手段和方式極具專業性,既能降低人工勞動的強度,又能縮短剪輯時間,使剪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在監控廣播電視中的應用
計算機技術對廣播電視的監控,不但能實時記錄已設定的量值超出限度范圍或反常情形,還能動態檢測每個參數。發射監控系統能夠實現自動化報警的功能,計算得出累積所需時間。操作人員可事先設定開關機,使其自始至終自動播放,接著由計算機落實每項任務,一旦成功設定則終身有效,并以“星期”作為循環單位。當放射機發生嚴重故障時,系統會第一時間報警,依照情況的變化執行終止運行或倒換備機的決定,以防損害發射機。發射監控緊密依照參數實際的檢測范圍測定故障出現的大體位置,清晰記下故障被發現的時間及相應的參數值。若下次再出現故障時,則系統會自動匹配識別記錄,給予防護,以光、聲等方式向操作人員報警。
3 結論
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繁榮與和諧,是與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息息相關的。當前,在計算機技術大規模普及的今天,技術創新勢在必行,也必將有力地推進計算機技術在廣電領域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威.關于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要點[J].科技視界,2014,13(5):333.
[2]王勇民.淺析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電子制作,2014,7(1):91.
[3]遲玲.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4,18(6):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