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事關基本經濟制度,各項成績不容否定。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地方的國企改革踟躕不前,還在等靠要,甚至不推不前進。究其原因,有環境與政策的因素,但更關鍵的則是觀念的滯后。國企改革的“東風”,不是政策的扶持,也不是政府送上的“金娃娃”,而應是對市場需求的積極回應,對商海競爭的積極適應。
市場的“東風”,體現在“倒逼”二字上。市場化不僅意味著企業要向市場需求瞄準、聚焦,提升產品與服務的質量,更要盯住市場主體的標桿,重塑自身的治理結構、決策機制、激勵方式,努力克服種種大企業病、機關行政化病,更重要的是制度與觀念的創新,文化與理念的再造。
國有企業須向市場“借東風”,改革的成效最終也得靠市場來檢驗。市場的需求,說到底就是群眾的需求。這場改革中,包括消費者、企業職工在內的廣大群眾,有沒有從中得到真實惠,有沒有提振起精氣神,是市場化改革是否被買賬的關鍵衡量標準。中流擊水,奮楫者先,期待東風浩蕩處更多優秀的“大國強企”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