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
7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并將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該辦法明確了地域性管轄、神秘人抽檢、交易記錄留樣等幾大規定。這意味著生鮮電商、外賣平臺、第三方食品電商平臺等企業,都必須遵循這一守則并對當前運營進行整改。
這將給整個行業帶來震動。而帶來震動最大的,無疑為讓人擊掌叫好的“神秘人抽檢”。
食藥監人員將以顧客身份,在購買生鮮食品或訂外賣后,對其進行抽樣檢測,以還原模擬消費者現成購買的情景,且讓商家在送貨時不知道是送給監管部門,并對樣品進行封樣、拍照等處理。
各大電商、外賣平臺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將必然遇到各地食藥監管人員扮演的“神秘買家”,對生鮮的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外賣的菌群超標等等進行全方位抽檢。
它按照公平交易原則來進行,符合市場規律,先給錢后發貨,食品合格的就給錢,不合格的就處罰。
由于抽檢人員不暴露身份,避免了“一檢查就合格”的情況,抽查結果更真實,更容易發現食品安全隱患。這樣的舉措,當然值得大大地點贊。
網絡食品安全監管是全世界都面臨的難題,因為它是依托網絡技術發展的產業,經營主體多、地域范圍廣、技術水平高、信息不對稱、監管能力不足。正因網絡食品具有虛擬性、隱蔽性、快捷性,監管就要因勢利導,充分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監管。而“神秘買家”抽檢制度,自然就是這樣一項有用的監管措施。
在消費者維權意識不高,維權成本太高,而網絡食品安全又著實堪憂的當下,多推行一些類似于“神秘買家”制度來加強對商家的監管與監督,相當必要。
同時,也要讓消費者勇于維權,并在維權過程中不至于得不償失。多措并舉,才能最大程度發揮監管效力,維護消費者權益以及良好的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