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燦勇 張雙山
重慶團全國人大代表對社會管理創新、司法體制改革的強烈關注,推動重慶參與試點并帶來積極的實踐成果,為重慶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
2015年8月5日,在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導訴臺前,57歲的周大爺趕來立案,他想告社保局。可是第一次到法院的他,既不知道立案流程,也不會寫訴狀,更聽別人說,“‘民告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大爺,您好,需要我幫忙嗎?”一位身著便裝的小姑娘出現在他面前。羅大爺有些疑惑,仔細一看,姑娘胸前還掛著一牌兒,上面寫著“西南政法大學法律服務志愿者”。
周大爺念書少,只能口述,在志愿者幫助下填完所有立案材料后,將材料遞給了立案窗口,很快領到了受理通知書。
“沒想到這么快就能立上案,以前聽說這樣的案子稍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法院連材料都不接收呢!”周大爺高興地說。
周大爺的滿意,源于2015年重慶在司法體制改革中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所帶來的悄然變化。“這種變化,重慶的全國人大代表發揮了重要作用。”江北區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長李桂紅了解其中細節。
啟動司法體制改革
推行法官檢察官辦案責任制
在2015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分團審議會上,重慶團全國人大代表錢鋒、余敏、韓德云等相繼建議:開展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試點;改革人民陪審員制度;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辦理跨地區案件;實行法官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建立符合法官檢察官的專業職務序列、晉升及工資制度等。
據介紹,過去法院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除了刑事公訴案件實行登記立案以外,其他所有案件一律實行審查立案。比如一個當事人要到法院立案,必須要帶齊所有材料進行審查后再立案。由審查制變登記制以后,當事人提交的材料,法院必須先收下登記立案,需要補充的告訴當事人再補充。
“立案登記制是司法為民的具體體現,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當事人的訴訟風險和訴訟成本,不讓當事人花冤枉錢,走冤枉路,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李桂紅認為。
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依法治市,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按照中央和重慶市委的統一部署,2015年5月1日,重慶三級法院就開始實行立案登記制。
2015年9月21日,正式啟動了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首批10個單位建立有別于其他公務員的法官檢察官單獨職務序列,實行法官檢察官員額制,并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隨即開展了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職業保障制度和探索建立市以下法院檢察院人財物市級統一管理體制等四項改革。
在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方面,將法院檢察院工作人員劃分為法官檢察官、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三大類,按照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39%確定法官檢察官員額,司法行政人員不超過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15%,司法輔助人員占中央政法專項編制的46%以上。法官檢察官實行多層次遴選,進入員額的法官檢察官必須在司法一線辦案。
在完善司法責任制方面,推行法官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全面建立執法檔案,法官檢察官依法在其職責范圍內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并建立健全法官檢察官辦案咨詢制度,完善審判委員會、檢察委員會工作機制,強化對司法權力的內部監督制約,加強對司法權力的外部監督。
據介紹,此輪改革分三個階段推進。在啟動改革試點工作后,將于2016年上半年分析總結試點工作經驗,評估試點工作效果,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制度設計。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按照修改完善的改革方案,選擇更多試點單位,逐步擴大和有序推開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改革試點碩果初結
786名人民陪審員上崗履職
“隨著司法改革的深入,要將成熟的、具有推廣價值的成果適時轉化成法律,增強改革的合法性,充分發揮立法對司法改革的引領作用,實現立法與改革的良性互動。”重慶團全國人大代表余敏在全國人代會上還建議。
誠如代表期望,截至目前,重慶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一些成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得到轉化運用。
“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我宣誓: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憲法和法律,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2015年12月21日,重慶市首批161名員額內檢察官宣誓,正式上崗履職。
同樣,2016年1月20日,對著國旗說出忠于法律的誓言,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朱曉麗,成為重慶首批250名員額內法官之一。
這是重慶市法檢機關分別在二中法院、榮昌區法院等5家法院和檢察二分院、黔江區檢察院等5家檢察院先行試點的成果之一。目前,5家試點法院和5家試點檢察院首批遴選員額內法官檢察官已全部選出就任。
“可進可不進的一律不進。”重慶市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委員、遴選工作辦公室主任楊平介紹,各試點單位共計219人報名參加此次選任,經個人報名及承諾、資格初審、統一筆試、考核推薦等程序,183人被確定為擬入額人選,統一接受檢察官遴選委員會的專業審查,并按照不少于1:1.1的比例實施差額遴選。
為突出員額內檢察官的辦案主體地位,入額后檢察官必須在檢察業務一線辦案,并按照“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的原則,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進入員額的檢察長、分管辦案工作的副檢察長,每年也必須直接辦理一定數量的案件。
入額前,34歲的陳一還只是市檢察院二分院公訴處的一名助理檢察員。“這次選任給了我們年輕人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要是論資排輩,不可能輪到我。入額就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我將不負眾望、不辱使命。”他說。
以此同時,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授權在10個省(區、市)選擇50個法院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重慶市所轄的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沙坪壩區人民法院等5個法院被確定為試點法院。
截至目前,這5家試點法院已選任出人民陪審員786名,其中重慶三中院選任的100名人民陪審員已經重慶市人大常委會任命,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倪兵是重慶市涪陵區馬五鎮外壩村村民,2015年9月26日這天,從眾多符合條件的居民中通過資格審查和面對面審查并經幾輪抽選后,他最終被任命為重慶三中院首批人民陪審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