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明 趙俊
只有不斷完善和提升人大制度功能,推動人大工作與時俱進,才能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根本政治制度的優勢和功能,更好地落實“四個善于”。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功能的發揮與黨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緊密相關。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全國人大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要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善于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于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善于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于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黨和國家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四個善于”進行了全面闡述,研究“四個善于”與發揮人大制度功能關系,對我們更好地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揮人大制度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重要作十分必要,很有現實意義。
“四個善于”的提出不僅是我們黨對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的認識深化,也是對人大制度功能認識的深化
我們黨作為執政黨,對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對發揮好人大制度功能的認識有一個不斷完善和深化的過程。
早在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就提出,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2002年,黨的十六大第一次將“三個統一”完整表述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并首次提出了要“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堅持依法執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的重要論斷。2004 年,胡錦濤同志在紀念全國人大成立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必須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改善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善于運用國家政權處理國家事務。” 2009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提出,要“善于通過國家政權組織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
隨著黨對治國理政規律不斷深入認識和完善總結,習近平總書記的9.5重要講話,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 四個善于”, 同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再次完整明確重申了“四個善于”。“四個善于”的形成和提出,表明我黨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踐中,對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對發揮人大制度功能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和提升。
“四個善于”的落實與人大制度功能的提升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首先,人大制度是實現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制度安排。一是人大制度為實現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提供根本制度保障。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大制度遵循這個根本原則,通過選舉產生人民代表大會來行使國家權力,依法產生和運轉其他國家機關,并對其進行監督,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得到正當行使;二是人大制度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制度載體。黨的領導必須通過人民代表大會這一重要的制度載體,通過法定程序,將執政黨的主張轉化成為國家意志,在國家制度層面有效保證黨的執政地位,使黨推薦的人選成為國家機關領導人,依法實現黨對國家事務的領導;三是人大制度是實現黨領導人民依法治國的制度平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關鍵是要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其中每一方面都離不開人大制度功能特別是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功能的有效發揮。
其次,人大制度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起支撐作用。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以民主、法治、權力制約等為特征的人大,在行使國家職能中,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相適應;二是人大在國家機關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人大的權力能力在國家治理能力體系中也具有核心地位,發揮好這“兩個核心”的作用,能夠更好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國家組織原則,確保國家權力的民主運行和集中統一行使,形成對行政、司法的有效制約。
再次,人大制度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制度基礎。要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發展,需要人大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監督“一府兩院”等方面積極主動作為。全面從嚴治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黨的領導,提高黨的執政水平,也需要人大提供堅實的法治支撐。
落實“四個善于”提升人大制度功能的幾點啟示
啟示一:落實“四個善于”需要通過提升人大制度功能進一步實現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的法治化。
“四個善于”的直接指向和要求,是針對黨的領導方式向依法執政、依憲執政轉變的要求提出的,這需要我們在認識和實踐上,更加清醒、科學地界定黨領導與黨執政的含義。
人民承認不承認、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黨的領導,是黨能否取得領導地位的關鍵。鄧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共產黨有沒有資格領導,這決定于我們黨自己……如果不合格,人家承認了也還是不合格”。并告誡,黨的領導、黨的真正優勢要表現在群眾擁護上。
啟示二:落實“四個善于”所需的制度依托和制度承載,要求我們更加有效發揮好人大的制度優勢和功能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的9.5 重要講話和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一再闡述這“四個善于”,表面上,是直接針對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與執政方式提出的要求,實質上,是間接深刻地對提升和有效發揮人大制度功能和工作職能提出了更高的目標要求。這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治責任感,善于通過行使好人大立法權,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確保把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善于通過行使好監督權和重大事項決定權,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回應社會關切,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人民意愿得到貫徹落實;善于通過依法有序行使人事任免權,確保黨組織推薦的合格人選進入國家機關,并取得主導地位;善于依法集體行使職權,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得到正確統一行使,有效防止出現人民形式上有權、實質上無權的現象。
啟示三:“四個善于”的落實與人大制度功能的提升需要兩者協調推進,合力奮進。
由于“四個善于”與人大制度功能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中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執政黨的政治權力與人大法定的國家權力在關鍵部分是重合的,任何一方的弱化都會導致“兩敗俱傷”,長此以往必將威脅黨的執政地位。在我國,共產黨是政治組織團體,不是國家機關,人大和“一府兩院”都要堅持黨的領導,但并非是由黨委直接向人大和“一府兩院” 發號施令,而是要通過人大和“一府兩院”的黨組來實現黨的領導。如果我們不在這些最基本的方面予以認識,不僅無益于人大堅持黨的領導,也無益于人大制度作為國家根本政治制度功能的定位和發揮。
(作者系廣東省人大常委會機關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