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言
縱觀近一兩年來,各地人大突然掀起“網絡風”,正應了那句“網絡改變了當今中國的政治生態”的判斷。
發展大勢不可逆,只有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才能更具生命力。
從浙江金華“五水共治”發軔于人大代表拍攝的手機視頻和履職平臺的互動成果;到廣東佛山禪城區人大代表利用微信履職,居民定制代表服務,扁平化管理促民主升級……
可以看到,在互聯網+技術全面覆蓋社會各種業態下,人大及其常委會和人大代表利用現代技術促進履職已成常態,也出現明顯的風格轉換,呈現出幾個新的特點:
更快捷。網絡突破時空壁壘的特點,讓聯系變得方便而迅捷。
低成本。建設一個代表履職平臺,除了技術升級完善外,幾乎終生受用。
高融合。人大常委會與代表,兩者與選民、一府兩院等,可以實現一個平臺交流的緊密融合。烏魯木齊網絡問政平臺,人大代表便可直面100余家被問政單位。
成合力。天南地北、各行各業的代表,有了交流的可能,有了交流的渠道,更易形成合力。浙江金華“五水共治”便是代表合力、市民合力、全省合力共謀大事的典范。
簡言之,互聯網扁平化、去中心化、平等、分享、參與的特點,讓人大及其常委會、人大代表履職和所促進的“一府兩院”工作能更好地在陽光下低成本高效地運行。
專家分析,未來15—20年,硬件、軟件及其他IT技術將實現質和量的飛躍,這表明互聯網+技術方興未艾。人大利用互聯網+服務于根本政治制度,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與實踐的創新,在未來也將會更加深刻,會有更大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