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華祥
年底一算賬,每畝收入從原來種糧的5、600元,提高到了3000元。
眼下,正是中藥材采收的黃金季節。筆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萬安街道龍坪村看到,村民們正忙著采收中藥材。
“以前種糧沒少費勁,可每畝純收入不過5、600元,現在種了中藥材,比種糧食要高出幾倍。這多虧了人大代表喲!”村民李大全高興得合不攏嘴。
十年前的龍坪村,交通閉塞、信息不暢、群眾觀念落后。當地人大代表在多次調研中發現,村民反映最強烈、最盼望的就是早日脫貧共同致富。
于是,代表們通過進一步的“頭腦風暴”,一致認為要調整結構,種植市場需要、收入高、風險小的中藥材。
思路基本確定后,政府積極采納人大代表建議,請來縣中藥材公司有關專家,考察土壤、水源、氣候等,為種植中藥材作了詳細規劃。
從2006年4月初開始,龍坪村在人大代表的共同關注下,積極引導村民成片種植前胡、紫菀、百合、金蕎麥等中藥材。
缺資金,怎么辦?代表、村干部把家里的積蓄拿出來,墊資購買種子。
“自政府提出規模發展中藥材的思路后,龍坪村干部群眾始終堅信只要選準了路,必定能致富;只要有各級領導、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幫助,擺脫貧困奔小康的目標就一定能早日實現。”縣人大代表、龍坪村黨支部書記譚寧發說,大家一直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為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代表們又提出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應給與傾斜支持。
政策和資金的傾斜,使中藥材產業得以迅速發展。2015年,全村種植中藥材1423畝,全部采收銷售后可收入300萬元以上。
“今年我家種的2畝前胡,按照目前的行情,每畝可以收入3000元左右。”正在采收前胡的村民譚久成給筆者算了一筆賬,“幾年來,家里的日常開銷都靠這筆收入,另外種植辣椒、糧食等變賣的錢都存起的,準備再過兩年改善一下居住環境。”
“種植中藥材,可以快速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近年來,龍坪村在政府支持下,不斷掀起了種植中藥材的熱潮,不少農民因為種植中藥材實現了脫貧致富。”縣人大代表、萬安街道辦事處主任王明生說,為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確保村民限時脫貧,目前已開始專題調研,計劃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著力把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使之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助推器。